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884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堂设计(本站论坛稿)
画楼畔昨夜风
一、读文本,通字词、明层次
听老师范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并思考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哪里的宴游?
山水游记是柳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古代散文百科大词典》P910,(学院出版社)
二读文段,体长句、悟抑郁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河东先生。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26岁中"博学宏词"科,授官集贤殿正字。后改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同事。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革新集团失败了,其成员遭到迫害,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长达10年。
本文写于作者到达永州的第五年,五年来作者遭受了政治排挤、亲朋背离、老母亡故和四次火灾。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第一段,体会柳宗元之抑郁。
大家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思考
A.宴游的心情
B.行进的方式
C.景物的特点
D.回归的心理
E.喝酒的因由或功用
2.体会两个长句
①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此五句语气急促,并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即后一句的第一个字与前一句的末一字相同,强调“到”、“醉”、“卧”、“起”等动作,造成一种单调、无味的效果,表现出以往的游览大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入其中,也没有形成真正的精神上的共鸣,并照应了前文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抓住西山的特点:怪、特,为后文写西山之貌给作者带来的精神上的共鸣作铺垫。
三读文段,察山特、审人格
参禅三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自然山水对于柳宗元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仿佛是亲切的知己。因此,他笔下的自然山水便具有和他的性格相协调、相统一的美的特征:高洁、幽邃、澄鲜和凄清。这种自然美是通过对事物洞察幽微的细致刻画而表现出来的。
——张炯、邓绍基、樊骏主编《中华文学通史第二卷□古代文学编》
1.请将本段读出三个层次。
2.请讲第二个层次读出三个层次。
细望、远望、总括
3.体会西山之特。
4.比较众宴游山与西山宴游之异,体会柳宗元之人格
A.宴游的心情
B.行进的方式
C.景物的特点
D.回归的心理
E.喝酒的因由或功用
5.翻译两个句子,体会“物我一体”。
③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平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翻译: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而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此时他仿佛觉得脚下的西山及大自然中的一切与自己完全消融在一起,物我合一。
④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翻译:心神凝聚(西山风景)之中,忘掉了自己的形骸,似乎与万物相融合,然后才知道我先前并为开始真正的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次游西山开始。
作者全身心投入自然万物之中,与天地之气相融,泯灭了主客之差异,在物我同一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因此把西山之游视为真正的游览,也应和了题目中的“始得”二字。这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也就是由此开始,柳宗元开始了别具一格的山水游记的创作,在山水游记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孙昌武教授评价柳宗元说:“他的品德、意志、人格,他的才华、感情、能力,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与良知,具有极大的魅力,成为不朽的榜样。特别是他后半生,身为流囚,仍奋斗不息,在极其艰难困顿条件下,凭籍自己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人格的一大转变:由政治斗争中怨抑退屈的牺牲者、失败者拼搏而成为思想战线、文学领域的创造者、胜利者,从一个供奉朝廷的官吏,成长为代表一代思想学术和文学创作成就的伟人。何谓人格?人格乃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一种非凡的精神力量。品德是人格之本,人格的魅力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它。柳宗元被誉为一代宗师,是我国古代具有人格魅力的杰出代表。”
展开全文阅读
这是一篇游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四读文本,体会“而”的用法
(略)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始得西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孟子》成语、俗语汇编(备课资料)
下一篇:
专题《荷》共五课时(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