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094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第23课《核舟记》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第23课《核舟记》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说明顺序 。
2.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二、教学重点: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教学难点: 古今词义的异同、词序和少数几个句子。
三、作者简介:
魏学洢:字子敬,明末人。其父魏大中,因弹劾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中。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他好学能文,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四、初读文章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洢( ) 皿( ) 贻( ) 罔( ) 黍( ) 神情与苏、黄不属( )八分有奇( )壬戌( )(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多rán ( ) ruò篷( ) 衣zhě( ) 横卧一 jí( ) zhuàn 章( ) qū右臂( ) 椎 jì( ) yú山( )
五、疏通文意
1.解释加横线的字。
(1)为宫室、器皿、人物 (2)罔不因势象形
(3)尝贻余核舟一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高可二黍许 (6)清风徐来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黄泛赤壁云。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六、深入探究
1.作者是如何介绍三个人物的?这三人的位置、神态各是什么?从作者的刻画中能显露出所雕人物怎样的性格身份?
2.把“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约”、“可”和“许”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七、反馈检测:
1、解释加横线的字。
(1)高可二黍许 (2)清风徐来
(3)与苏、黄不属 (4)诎右臂支船
2.归纳本篇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以 为序,层次 ,构思 , 跟描写结合,语言 、 、 。
八、 课外作业 :
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二段。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第23课《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阿长与《山海经》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
《幽静悲剧》教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