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461  
标签:教学论文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论文)
江西省吉安市一中    段瑞士

邮政编码:343001    电话:0796~826652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但是学生的“学”好相关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才是教师“教”的根本目的。学生是教师语文教学的主要对象。语文教学中的“学”主要是靠学生来进行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

第一,语文教学中的学习活动(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这课外的),主要是靠学习主体——学生去参与,去实践,去完成的。

首先,在语文基本知识的传授过程或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接受者。例如汉字字形的辩认书写,词义的分辨确定,句子类型及其规律的了解,段落篇章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概括,以及汉语的语法、修辞、逻辑、文体风格特征等,都需要学习主体主动去了解、分析、巩固和应用实践,才能接受,才能获得,才能转化为学习主体(即每个个体)的知识。

其次,语文的基本技能的传授、训练和培养,也都是由学习主体主动去参与去完成的。例如听话能力的训练,听话良好习惯的养成,说话能力的锻炼,说话良好习惯的养成,阅读技巧的训练,阅读能力的形成,等等,都是依靠学习主体主动去参与,去活动,去锻炼,才能最终形成的。

再次,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也都是由学习主体主动去参与、去完成的。例如判断、推理、归纳概括和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如演讲、论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等等,都需要学习主体主动地去参与,去活动,去锻炼,才能最终形成的。

第二,就学生的本质属性而言,学生是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教学对象。

首先,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可塑性,让学生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其自身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如听、说、读等的技巧技能)、基本能力(如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在这过程中,学习个体(学生)在语文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的可塑性发挥得越好,接受、吸取、转化的知识、技能、能力越多,学习个体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能力就越多越强。这就是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充分发挥的结果。

其次,学生是语文教学中能动的教育对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受教育者,是知识、技能的接受者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在接受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才能不断地接受和学好语文,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水平。学生在这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在这过程中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

再次,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结构不同,其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况也各不相同,学生的可塑性、能动性情况也各不相同,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也各不相同,其学习语文的实际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语文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基本能力也因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追求、习惯、原有的知识面貌各不相同而各有差异,其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也自然而然的各有差异。

第三,就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而言,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构成授受关系。这种授受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决定了语文教育教学的水准和质量。这主要取决于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成败得失,而更重要的因素则是取决于学习主体——即学生活动的主动性。

首先,在语文教育教学的授受关系中,教师是传授的主体,学生则是接受的主体。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得”知识,经过反复强化,最终才能形成各种技能技巧,转化成各种实际能力。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追求、习惯不同,其基础素质不同,其接受或学得的知识、技能等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其转化为各自基本能力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这也是由其各自的主体情况决定的。因为他们各个个体学习、获取知识、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热情各不同。

其次,语文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一个个各有自己兴趣、爱好、追求、习惯的学生,让他们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例如,甲同学善诵读(即长于记诵),乙同学善论辩(即长于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丙同学善想象作文(即长于形象思维),而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不仅甲、乙、丙几位同学各自特长在语文学习中得以进一步发展,而且要使甲、乙、丙几位同学在语文学习中得以相互学习别人的特长,使大家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全面的发展。每个个体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每个个体都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得,这才更充分更广泛地体现了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

再次,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所有活动,例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或媒体等教学资源进行备课、组织教学、完成授课任务、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都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换句话也即是说,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检查作业、课后活动、课外辅导等,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把学生放在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上的。

此外,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如全体讲授、大组讨论、小组活动、独立思考和作业等,也是以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较高效益,以学生学习时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为中心的,即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另外,教学方法的采用,如什么情况下用讲授法或谈话法,什么情况下用讨论法或作业法等,也是根据学生学习相关内容最恰当最有效的时间安排、依据学生受益面最大和受益程度最高的情况来选择的,换言之,教学方法的采用也是以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决定的。

第四,就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而言,学生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无论其在“习得”还是“学得”过程中,都要经过学生的主动体察、发现、品味、体验的学习活动过程。

首先,在“习得”过程中,像汉语口语方言语感体验,是靠学习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直接体验的。例如一个词语的语音、语义、语境,都要学习个体主动去判断去辨析才形成自己的认识的。其文字形体的辨认,字义词义的推定、判断和分析,词语的搭配组合习惯形成的语法规律,文章的内容主旨、语言风格、表达上的特色等,都需要学习主体经过自己积极主动的体验(包括感性的体验和理性的体验),才形成有关的判断和认识。学生通过自己对相关信息(如社会语言、文本内容、媒体内容等)的“习得”过程长期的品味、揣摩、发现、体认、应用,终于将习得的内容渐渐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得到增广和丰富。


展开全文阅读
当然,在这个习得过程中,还同时训练、培养、形成了学习主体很重要的能力,如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形成,都是学习个体在长期的过程中,主动地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上形成的。

其次,在“学得”的过程中,学生是在教师传授、指导下接受有关内容,获取有关知识、领悟有关技能技巧,并通过此后的反复记忆,不断强化,不断巩固,“学而时习之”,“传”而时“习”之,并且“举一反三”,直到“温故而知新”,将相关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传统教学中,无论是“习得”还是“学得”的过程,都很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把学与思结合在一起。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这就强调了学习者个体思维的重要性。朱熹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他还说:“大柢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在熟读中习得,在精思中悟得,在精思中穷理,这就可以看出传统教学中是非常重视学习主体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的。传统教学中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做法,是合于现代素质教育的精神的。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主要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才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育教学的宗旨,就是以学生各自形成其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为根本目的的,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教学若非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为根本目的,则语文教学将失去其根本意义。而目前教育界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考试指挥棒转,教师的“教”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的“学”也是为了应付考试,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一切为了考试,这就根本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原则,也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教学精神原则。

 
标签:教学论文 论语文教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下作文课堂教学方式探究(教学论文)
下一篇:围绕听说读写,抓好过渡教学(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