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858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河大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15感悟珍珠港(河大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内容,明确作者在珍珠港的所见所想,感悟主旨。
2.找出文中描写语段,把握作者对事件的感悟。
3.结合实际,探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培养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对珍珠港的“感悟”
2. 体会作者将写景,记事,抒发情感,发表看法有机统一起来的写法。
教学难点
感悟战争,感悟和平。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珍珠港及偷袭珍珠港事件等资料。
教学方法
朗读 分析 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往事如烟,岁月如流,一切有形的东西已被时间磨蚀得锈迹斑斑,惟有历史却长存天宇。1941年12月6日,星期六,对美国海军官兵们来说,周末是花天酒地的轻松时刻,军官俱乐部,士兵酒吧,电影院,咖啡馆和以往的周末一样挤满了人。这天晚上,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全部战列舰相继返航,珍珠港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之中,显得恬静而欢快.然而此刻,一支庞大的日本机动舰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正急速地向珍珠港方向驶来。
这就是随后发生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的当头一棒,使得美国人被激怒了!据称,珍珠港遭突袭的当天晚上,罗斯福总统在白宫召开紧急会议,向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宣战演说。他用极其缓慢的速度宣读了向国会提出的宣战公告:“昨天,1941年12月7日,永远是一个耻辱的日子。下面我们就跟随作家张抗抗来共同感悟珍珠港!
二、检查预习。
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和珍珠港事件。
三、整体感知课文,初步领会作者的感悟:
1.请学生介绍有关珍珠港的地理知识及相关历史事件,师补充。(多媒体展示珍珠港海战的4幅图片)
明确:参见资料库。
补充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
(1)日本在1939年国内物资就供不应求,在全国范围内就实行配给制,在占领区如中国就实行以战养战的政策。资源的短缺逼迫日本要尽快占领东南亚。而美国则是它的绊脚石。
(2)在日本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中就包括了东南亚,尤其是盛产石油的荷属东印度,而要想取得这个地方就必须经过美国的菲律宾。
(3)在日本北进苏联还是南下的问题上,在诺门坎事件及苏德战场局势不明的情况下,日本人还是决定南下。
(4)美国对日本实行了战略物资的禁运,使日本觉得与美国开战不可避免,既然要打,就要先发制人。
(5)日本偷袭珍珠港一方面企图一次击垮美太平洋舰队,另一方面使得美国暂时没有力量顾及东南亚。就在空袭珍珠港的同时,日本在菲律宾登陆,全面进攻东南亚。
(6)日本对自己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很有信心,事实证明确实很成功。
2.文中哪些段落可看出珍珠港受到了重创?
明确:(1)、第五段:其中有一千一百七十七名海军将士长眠于亚利山那号战舰。
(2)、第七段:罗斯福仍然不相信如此强大的美军基地,怎么竟然会如此不堪一击。
(3)、第八段:二千四百零三名美国人,灵魂与硝烟融入蓝天。
(4)、第九段:九分钟之内,战舰与一千一百 七十名船员一并迅疾沉没。
3.找一找:强大的美军舰队如此不堪一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明确: 第七段:有恃无恐的骄傲与轻敌。
4.美军的“有恃无恐的骄傲与轻敌”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日本——第一批轰炸机临近
美国——讯息被错误地判断
日本——战机从航母上起飞时
美国——战士度假、姑娘跳舞
日本——大规模的空袭开始
美国——若无其事、无动于衷、刊登广告
三组对比,突出说明了正是由于美军思想的懈怠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5.珍珠港事件使美国人倍受耻辱,谁知道珍珠港事件后美国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是什么?
(展示美国向广岛投放原子弹的图片)思考:谁是赢家?
明确:美国向日本的广岛投放了原子弹。结果:广岛市24.5万人中有20万人死伤,城市建筑物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全部倒塌和燃烧,一枚原子弹毁掉了一座城市。)
6.同学们,我们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可以发现:从战争初期看,日本人似乎是胜者,但实际上正是从这个事件开始,加速了他们的灭亡;最终日本人也只能自食其果,这正应证了中国人的古话:“玩火者必自焚。”
7.那作者面对日美双方输赢角色的转变,她感悟到了什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明确:(1)世上的许多事情,都带有自杀性质,所谓弄巧成拙,结果当然事与愿违.
(2)在某种情况下,偶尔侥幸的成功,也许是失败之母。
8“人类呀,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同意。我觉得这句可以视为作者由衷的呼告。它不仅展现了一个善良、正义、希望世界和平的作者形象,并可以突出作者个人观点。这句话可以说是作者一路“行驶”下来,最想对我们说的话。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善良、正义、希望世界和平的心怀。这在文章行将结束的时候,起了点题的作用,突出了全文的主旨,是全文的文眼所在。
四、研读课文,品味写作特色。
本文作者将写景,记事,抒发情感,发表看法有机统一了起来。
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体会、归纳。
明确:1.沉郁的描绘,沉重的记叙。
文章用了大量笔墨写景叙事,因为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所以她笔下的景和事的色调也是冷暗的。
初次描写纪念堂时,作者写道:“那座洁白的亚利山那纪念堂,漂浮在碧蓝的海中央,像一艘刚刚升上水面的白色潜艇。”“洁白”,“碧蓝”,冷色调的组合,再加上用被炸沉的战舰做纪念堂,给人以凄凉,肃穆的感觉。在接下来对亚利山那号战舰的详细描写中,作者怀着沉郁的心情写道:它庞大的身躯,静卧于纪念堂底部的海水中,像一头巨兽残留的骨骸。从一侧海面的船尾部,露出战舰锈迹斑斑的圆形炮塔,如一口深井,扎入海底的礁石;当年战舰的旗杆基座依旧矗立,紧靠着纪念堂白色的墙体,在拆毁后重又修复的旗杆上,飘扬着美国国旗。另一侧海面便是船头的方向,巨大的平台陷于水下一米左右深处,朽蚀的甲板,舱盖在海水中清晰可辨,延伸至前方百余米,只是它们从此永远地停泊在这片海域了。
展开全文阅读
舰的整体“像一头巨兽残留的骨骸”,无声地展示着当年所受打击的沉重;船尾的炮台是“锈迹斑斑的”,而且“如一口深井”,无言地诉说着荒凉和幽暗;船头上的“朽蚀的甲板,舱盖”永远地浸泡在了海水中,无语地描述着什么是沧桑。作者将这些详尽地刻画出来,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追述历史事实时,作者的笔也是非常的沉重。作者记道:——其中有一千一百七十七名海军将士长眠于亚利山那号战舰,1941年12月7日清晨。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倒装句,突出了将士们的死难,突出了事件的残酷;然后再详细地记下时间,显示出了事件的重大。作者推测这些将士们:他们静静地躺在海底,列队成行,做了永生永世的战友,有的人甚至还未睁开眼就永远地闭上了,有的人也许至今还保持着战斗的姿态。这种姿态,这种沉静,在活着的人看来,是一种怎样的哀痛啊!长长的句子,舒缓的语气,让读者也感受到了强烈的沉重。
2.真诚的评说,深刻的感悟。
在描写完纪念堂,介绍完珍珠港事件后,作者写道:在某种情况下,偶尔侥幸成功,也许是失败之母。这是十分深刻,带有哲学意味的总结;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珍珠港事件,而且适用于许多性质与之类似的事情。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可贵之处。接着作者点出了本文的主旨:
人类呀,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是对珍珠港事件的最真诚,最深刻的感悟,所谓“留给后人的百年警示”,也正是这个。
五、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战争中谁是真正的赢家?
请同学们看几组资料:(多媒体展示)
1.第一次世界大战,把整个欧洲及西亚、非洲和远东15亿人卷入,3000多万人伤亡,无数财产受损。
2.第二次世界大战,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17亿人卷入,9000多万军人和平民
在战争中伤亡,经济损失4万亿美元。
3.越南战争使1000多万平民无家可归,165.7万人丧生,耗资2000亿美元。
4.科索沃战争后,数十万阿尔巴尼亚族人沦为难民,战争使用的贫铀弹集束炸弹让数以万计的新生儿患上白血病;
5. 短短几十天的海湾战争耗资3200亿美元,伤亡10万余人;
6.美伊战争美军伤亡9200人,伊拉克死亡人数约2.5-7.5万人;
7.核大国的核武器拥有量足以使我们的星球被毁灭几百次。如果任何武装冲突的升级导致了核武器的滥用,人类文明将不复存在。10秒钟我们就可倒退到石器时代。
结论:战争没有胜利者
明确:在从未获得真正和平的世界上,只要有战争,就必然会有伤亡,战争是整个人类的灾难。面对这些,作为一个有良知,正义和善良的人类,他终将明白,战争没有胜利者,对和平的追求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六、课堂小结。
作家张抗抗透过历史的硝烟和战争的血腥,在珍珠港发出沉重的感叹:“人类呀,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人万劫不复的深渊。”表现了对和平的深切呼唤。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正视现实,珍惜现在的生活,热爱和平。
七、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读后感。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河大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15感悟珍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指导学生运用书信体作文(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
阿房宫赋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