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813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角度抓住景物的特征(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写景状物要形象,就要抓“个性”。因为景物不同,特征各一;即使同一景物,时令不同,其面各异;地域不同,状态各非;时代不同,色彩有别。所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本文试从写作对象和写作主体两个角度,结合教材所选两篇写景名作,来谈谈写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

一、对景物的选择。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故都的秋》)

在南方,虽然如此想念着这些地方,但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这些名胜古迹。他选择的是秋晨庭院、槐树落蕊、秋蝉残声、桥头秋雨、都市闲人、清秋佳果等故都平常的生活场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才最能够体现这故都的秋味——清、静、悲凉的味道。

二、对景物的具体描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旳,有羞涩地打着朵儿旳;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荷塘月色》)

作者笔下的荷塘是曲曲折折的,写得是形状;叶子是田田的,写叶子多而密;叶子像舞女的裙,写出了它的形状;荷花如明珠、星星,写的是色彩;荷花如刚出浴的美人,写的是姿态;缕缕清香写出了气味。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写出事物的特点,要抓住事物的大小、多少、形状、姿态、色彩,甚至气味或质感等等。

三、写景要写出景物与景物的组合特点。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故都的秋》)

这一段写秋景庭院,先写很高很高的天色,再写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再向下是槐树叶底漏下来的日光,然后是破壁腰中牵牛花的蓝朵,还要加在牵牛花底加上尖细且长的秋草。作者写景的顺序由高到低,各个层次都写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形成了立体的感受。所以,写景要写出景物与景物的组合特点。

四、调动作者多种感官多角度感知景物。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故都的秋》)

从视觉上,写到了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声音听不到;气味也没有;触觉是极微细极柔软的。各种感觉汇聚在一起,形成了细腻、清闲、落寞的感觉。要写出景物的特点,通过多个角度从眼睛、耳朵、鼻子去感知对象,甚至要达到感官的相通。

五、写景要写特定情景下的特殊感觉。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荷塘月色》)

月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给人淡淡的喜悦,但荷塘的四面却给人暗淡孤寂的感觉。树色一例是阴阴的,路灯光是亮色,但却是没精打采的。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是热闹的,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景物之所以又呈现出了暗色调,那是因为作者心中淡淡忧愁却是无法消除的,而自然地流露于笔端。

六、写出对景物的评价。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

月色是美的。字里行间透露着自己的喜爱之情。但作者的评价却是点睛之笔,“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写景要写出作者对景物的审美评价,以此凸现自己的个性、学识、修养、爱好、情趣,以此塑造作者的自我形象。

以上主要是从微观上去把握事物的特点,有时候写景也需要从宏观上去把握事物的特点。比如郁达夫对江南的秋的描述:“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故都的秋》)寥寥数语,概括了江南秋的特点,对故都的秋起到了织云托月了作用。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横看成岭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巧用衬托,画活荆轲(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下一篇:运用语文学科的直觉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