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028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张飞教案:《氓》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张飞  作者博客:张飞教语文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及其运用的表现手法。

2、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赏析诗歌比兴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3、反复诵读,把握诗中人物性格与领会抒情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氓》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二、题解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国风”,民间歌谣。

“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背诵

⑴听录音。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qiān     qiāng         cú           shāng

   愆期     将子无怒     徂尔      淇水汤汤

 ⑵自由朗读。

⑶齐读。

 ⑷背诵。

2、重点字词:

 ⑴将子无怒      将,愿,请。

 ⑵泣涕涟涟      涕,泪。    古今异义

 ⑶于嗟鸠兮      于,通“吁”。

 ⑷犹可说也      说,通“脱”。

 ⑸女也不爽      爽,过错。

⑹言既遂矣      言,助词。

 ⑺隰则有泮      泮,通“畔”。

 ⑻总角之宴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

3、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全诗六章,每章十句。

 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一个女子的婚恋悲剧。

    情节线索:“恋爱” ——“婚变” ——“决绝”

 ⑵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⑶从诗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        

女子在回忆往事时,心情是很复杂的。

    从一二两章详写他们恋爱时的幸福可看出她对“氓”仍怀有一些感情。

从三四五章写他们婚后的痛苦可看出她对“氓”非常怨愤。思前想后,对“氓”反感到极点,断绝关系。

 

四、析诗中女主人公形象

1、诗中女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

  温柔 热情——“送子涉淇”“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勤    劳——“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重    情——“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清醒、刚烈、坚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你认为女主人公被弃的原因是什么?(讨论)

   提示:(能言之成理即可。) 一般认为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是氓用情不专所致。

 

五、写作技巧

 

1、对比手法

   

问:这首诗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展开全文阅读
  ⑴女主人公婚前与婚后的对比。

     婚前: 幸福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载笑载言。”

     婚后: 痛苦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劳累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精神痛苦

  ⑵氓婚前与婚后的对比。

     婚前:忠  厚——“氓之蚩蚩”

     婚后:变心  凶暴——“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⑶作用:

     突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的悲惨生活。

 

2、诗中运用的比兴手法。

   问:诗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

  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⑵作用:

①结构上:

    Ⅰ、叙事中插入比兴句,避免了平铺直叙。

    Ⅱ、起过渡作用。

②内容上:

    Ⅰ、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

    Ⅱ、以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于生活气息,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六、小结

这首诗以“恋爱 ——婚变 ——决绝”为线索进行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温柔、勤劳、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七、作业

背诵全诗,默写全诗。

 

备课资料:

理清思路用:

《氓》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二章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深情而渺远恻然;第三、四章是全诗的主旨,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的生活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宛如长歌当哭般的呼号;第五章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不禁伤心落泪;最后一章十句是一片如泣如咽之音多百无聊赖,无复可言。全诗层次分明,在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诗经》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理解课文用: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那个人笑嘻嘻的样子,拿着货币来换蚕丝。其实并不是真的来换蚕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呀。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订为我们的婚期吧。

明确:(人物分析)女子——温柔、纯情、热情、恋情

男子——暴躁易怒、狡黠、急切

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卖丝,向女主人求婚。一方面男子有点嬉皮笑脸不太严肃,另一方面这一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冒险。这一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译文: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没有看见复关,我的眼泪簌簌不断地掉下来。终于看见了复关,我就又说又笑。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你用车来接我,架着你的车子来吧我的嫁妆接走。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译文:桑树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唉,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啊,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男子沉溺于爱情之中,还可以摆脱;姑娘沉溺于爱情之中,就无法摆脱了!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译文: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下来。自从我嫁到你家后,多年来一直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浪花打湿了车杀过那的布幔。女子又没有什么差错,但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总是三心两意。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译文:多年来作为你的妻子,家中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就逐渐虐待我了。我的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静下来想想,只能够独自悲伤了。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原想)与你白头皆老,如今老了将会使我怨恨。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地方(再大)也总有个边。回想我们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誓言真挚诚恳,没有想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让这份爱情了解了吧!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张飞教案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庄周买水》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课堂实录)
下一篇:张飞教案:《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