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27  
标签:教学论文
正确看待均分(陈祥书)(教学论文)
 正确看待均分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每逢考试结束,总要算出学科均分。如果是大市统测,那还要细细加以分析;如果是高三年级,那还要排出具体名次。常常是均分高了点,就对教者大加表扬;均分低了点,就对教者横加批评。但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显得十分幼稚,非常浅陋。因为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教学是个复杂系统。均分高点未必就是教者教得好,均分低点也未必就是教者未尽责。因为构成均分的要素有许多方面,未必就只有教者一个方面。

从班级来看,至少有以下三点:一是基础。谈起班级基础,就涉及到最初的分班。因为只有最初的分班公正,才能确保班级的基础相当。如果最初的分班是暗箱操作的,那就难免会有人偷偷改分;如果最初的定班是一锤定音的,那就难免会有人悄悄换人。如果分数被偷改了,那还能有什么分班公正?如果人员被偷换了,那还能有什么基础相同?分班并不公正,又怎么能形成竞争机体?基础并不相同,又怎么能比较学科均分?二是班风。应该说,班风直接影响着学科均分。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决定着学科均分。因为班风纯正,教者不需要费什么力气,均分也能保持领先;但如果班风不正,教者即使用尽所有力气,均分还是可能不高。所以,对教者来说,班风纯正是一种无比的幸福,班风不正是一种最大的悲哀。三是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的顶梁大柱,是班级的灵魂所在。他的主导思想常常影响着学科均分,他的教育行为往往左右着学科均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班主任只注重他自己的学科,忽视其他学科的平衡发展,那就很可能是他自己的学科均分突飞猛进,而其他学科的均分则日落千丈。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用不着举例证明。

就学生而言,主要有三点:一是学风。如果学风纯正,学习主动,那学科均分自然就会高一些。具体一点,如果学生课上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那就能迸发出思维火花,提高上课效率;如果学生课后能按时进行复习,独立完成作业,那就能及时进行巩固,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差生。所谓差生,应该是指学习差的、思想差的以及双差的。一个学习差的不光能直接拉下学科均分一分,有时甚至还影响到整体的学习情绪,降低班级的学科均分。表面上看,思想差的与学科均分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一个思想差的能带坏一个班级,其危害远远超过学习差的。如果一个班级多了几个双差生,那学科均分不落在别人后面才怪呢?因为学科均分有时也就差那么一点点,差那么一两分。三是特殊生。现在的班级里,往往有一些特殊的学生。虽说种类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两种:其一是艺术生,他们本来基础就很差,但因为要学习艺术,耗费的精力又很多,加上还要经常外出。因而,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不仅会投入不足,而且还会经常缺课。其二是奥赛生。也许,在最初分班时,他们的基础还不算太差,甚至还是作为尖子分进来的,但由于他们参加奥赛集训,成年成月地不上课,就变得越来越差,最终变成了年级的最差生。一个班上有了这样的几个学生,那学科均分还能上得去吗?

由教者来说,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是态度。学科均分高低,应该说与态度有直接关系。因为教者水平很高,但如果教学态度不认真,那学科均分也不一定会高。而教者水平一般,但如果教学态度认真,那学科均分也未必会差到哪里。所以,不光要教者水平高,更要教者教学态度认真。当然,这里所说的认真,不是一味苦干,不是盲目蛮干;而是讲究科学的实干,追求艺术的巧干。二是水平。应该包括教育水平和教学水平。如果教者的教育水平高,那就能教育方法得当,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科均分的提高。如果教者的教学水平高,那就能教学方法恰当,活跃学生思维,加速学科均分的提升。如果教者的水平达到“双高”,那就能达到“双赢”,提高学科的均分。三是负担。虽说应该包括心理负担、生活负担等等,但最最主要的还是指教学的工作量。一般说来,教一个班的与教两个班的,就大不一样。从早读课来说,教一个班的,就可以一直“盯”着;而教两个班的,就只能“两边”跑。就批阅作业而言,教一个班的,就可能会“细”一点;而教两个班的,就难免会“粗”一些。由练习课来讲,教一个班的,完全可以正而八经地上课;而教两个班的,是绝对不可分身上课的。显然,由此而产生的效果,也就会大不相同。

据考试来谈,也有以下三点:一是试卷。照道理说,试卷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特别是大市统测。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因为几乎每次总有许多问题。即便是大市统一考试,也常常是问题多多。别的不说,单说试卷,就常常出现照搬照抄的现象:有的直接搬用以前的题目,如期初试卷;有的直接从网上拉下题目,如期中试卷。而直接搬用旧题,缺少原创题目,还能有什么公正性?直接拉下题目,缺乏创新题目,还能有什么可比性?二是考试。虽说现在追求严格,但仍有不少漏洞;虽说现在力图客观,但仍存在不少缺陷。而在考试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导致均分的不真实。如果是同年级的任课老师命题,那就很难保证试题的公正性;如果是同年级的任课老师阅卷,那就很难确保均分的真实性。如果监考稍有松懈,那作弊现象就随时发生;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按照监考的现状,要想作弊恐怕不是件难事。三是阅卷。均分高低,也与阅卷松紧有很大关系。松一松,均分就可能高出三四分;紧一紧,均分就可能低下三四分。如果某个班级组合特殊,只能编在一起考试,那就可能是好得上了天,或是低得出了奇。像史地组合的班级,遇上批得紧的,那就可能倒了八辈子大霉;碰上批得松的,那就可能既扬眉又吐气。特别是作文阅卷,如果没有详细的评分细则,随意批阅,那自然会分数悬殊。如果没有一定的评分研讨,那又怎么能保证批阅的统一尺度?

依其他情况来说,取决于以下三点:一是统计方法。因为统计方法不同,其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如果艺术生不算在里面,那学科均分就可能上它两三分;如果体育生不纳入统计,那学科均分自然就会高出一两分;如果奥赛生不计算在内,那学科均分就可能升它一两分。如果借读生不计入总分,那学科均分又会有新的变化;如果非正取生不纳入统计,那学科均分又该是另一模样;如果尾巴生截除不算,那学科均分又另当别论。二是成绩真实。如果要想弄虚作假,那均分要上多少就能上多少。特别是某些人所任教的班级均分,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就上升了。你拼死拼活地努力,上个两三分就了不得了;可有些人私下里大笔一挥,就能一下子上它三四分,甚至五六分。所以,不要只看表面的均分,首先要看的是均分是否真实。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相互比较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否则,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三是人员变化。所谓变化,除了分班,大概就是指转学和开除了。有的班级,从高一到高三,没有转学和开除,人数几乎没有变化。可有的班级,转学的转学,开除的开除,人数变化大得出人意外:高一时是50多人,可到高三时只剩下了40多人;两年之中一下子“牺牲”了七八个,能说变化不大吗?而这“牺牲”的七八个常常是差生,甚至是双差生。如此,没变化的与变化大的班级相比,其均分当然就不一样了。


展开全文阅读
因此,不要只看学科均分,更要看实际情况;不要只看到其表象,更要看到其本质。均分能说明一些问题,但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不懂得这一点,却用均分压人,拿均分说事,那只能说明他对教育规律的浅薄;不认识到这一层,却用均分评人,以均分看人,那只能说明他对教学规律的无知。

        原载第9部专著《微型散文》(2009、12)

 
标签:教学论文 正确看待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动物游戏之谜》简案
下一篇:好作文是教学合铸出来的(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