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192
标签:
教学论文
学生的输出,你重视了吗?——初探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管理
江阴市第一中学 陈伟峰
经常听学生说:“班主任说的大道理谁都懂,可就是说服不了我。”“老师说的对极了,可我思想上就是转不过弯来。”也听老师们抱怨:“现在的学生懂得道理比老师还多,我讲什么,他都懂,但就是不照我的话去做。”
乍一听,都有道理。但细细分析,我们就知道:一可能是工作方法欠妥,二可能是对学生的心理因素把握不准,而引起学生反感。
在新世纪新时期,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在吸收过去经验的同时,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突破口,以便使思想教育更具科学性、时代性,也更有成效。
静听与鼓励学生倾诉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美国有本书叫《人性的弱点》,里面介绍了“静听”的效果。作者认为,有一种人不是要听你说什么,而是要你作为一个听者。这种“如哽在喉,不吐不快”的现象是有其心理机制的。人的大脑在外界信号的反复刺激下,就会产生一种外射的反映。这种反映,在心理学上称作“需要”。所谓需要,就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表现,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反映。人既是生物有机体,又是社会成员。为维持其种的延续与自身的存在,对外界环境中的某些东西必然会产生需求,比如对食物、水、衣服等产生需求。同时,当信息淤积或情感压抑,就会产生一种“输出”的需要,以促使个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积极的平衡。尤其在科技突飞猛进、信息日趋膨胀的今天,那种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行为在逐渐减少。个性的发展更是使人有了“输出”的必要。主要表现在:有情就抒,有话就讲,有苦就倒,有冤就诉。
在这种时候,解决心理压抑、情感淤积的方法则是“发泄”和“倾诉”。
发泄有心理上的发泄,如大叫几声,或猛哭几下来排除心头的郁愤。
发泄也有生理上的发泄,可以拳打脚踢心目中要发泄的对象(此为日本企业界所沿用),或让别人打自己以求得心灵上的平衡。
不过发泄虽然能快速产生畅快、愉悦、舒服的感觉,但其后果的严重性也是不言而语的。因而“倾诉”就成了一种较好的“排泄”方法。“静听”和“鼓励”学生诉说,正是满足了客体心理上的“外射”的需要。
静听和鼓励学生诉说,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使其有一个发泄情感的场所。同时,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中更多地了解学生,从而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静听,将使我们获得学生无限的尊重。
可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我们的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并非是这样做的。他们对那些来倾诉的学生,不是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高高在上,有意无意地与学生拉开距离,人为地制造一种神秘感;就是用命令的口气来交谈,以显示自己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经验,“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不听我讲,听谁讲。”以那种权威的架势来压人,既不考虑学生的心情,更不考虑学生的自尊。
另外也有部分教育工作者不善于或不愿意听学生的诉说,而外现出一种厌烦的情绪,常常用一句话堵住学生的嘴或者三言两语将学生打发走。还有一些教育工作者无诚意听学生说话,心不在焉,批着作业、备着课甚至看着报,哼哼哈哈,你说得再多,他却一句也听不进去。这样的工作方法,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也根本达不到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
让我们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体贴、关怀的态度来倾听学生的诉说。一视同仁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公平与尊严的权利。以尊敬求取尊敬,以真诚换取真诚。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促使学生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
我们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需要鼓励与帮助、需要时日获取进步的学生;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办法总比问题多。
标签:
教学论文
学生的输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当教师的体会和心得
下一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造力之培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