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861
标签:
教学论文
岳老师教阅读--童年篇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原帖地址:http://bbs.ruiwen.com/thread-18250-1-1.html
思飞云水间
张北二中 岳送军
轻松阅读--童年篇
一、精彩导读
同学们,童年是一曲动人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音韵和谐的诗……童年留给人的是美好的回忆,也许,里面有些辛酸与苦难,但她是永不褪色的照片,令人无法忘怀。因为,她是一个人的清晨,是人生的初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童年这一令人怀念的初春阶段。在这里,有天真、幼稚、欢乐,有对知识的渴求。《身后的眼睛》使我们回想起,在我们的童年,在自己的身后,父母的关怀,亲朋的关注,那一双双眼睛里,无不透着真挚的爱、浓浓的情。《月是故乡明》中那童年的月光,不正是月光般的童年吗?故乡的月光、故乡的童年,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天上的星星》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充满天真童趣的生活情景。童年,是一部百读不厌的心灵历程的记忆。
二、分层阅读
【热读篇】
身后的眼睛
曾平
那是一头野猪。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
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
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野猪目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
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它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
那汉子就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
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的眼睛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一点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有些时候了。
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野猪和孩子对视着。
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
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满獠牙的嘴。
野猪呼噜呼噜喘着粗气。
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层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
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
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
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满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认真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温馨提示: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你可以谈感悟理解,可以发生联想,可以赏析表达特色,可以质疑问难。
〖读后随想〗——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了上文,你一定有所感触吧,请你用流畅的文笔记下你的心得。长久积累,好处多多。
【点读篇】
〖读点〗
“月是故乡明”,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为什么故乡的月亮就明亮些呢?“故乡”和“明月”有什么关系?难道故乡的明月与他乡的明月不同?当你读完文章后,你会发现,不是故乡的月就特别明亮,而是心中的情特别深,文章表现的是乡土情结、儿时记忆。乡情总是离不开童年的回忆。全文紧扣“明月”展开。作者望月思乡,回首童年时月下的趣事,并将故乡的月与世界各地的月亮相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热爱之情,也是对自己纯真无邪的童年的怀念。阅读此文,你不得不感慨:童年时的所见所闻,在一个人的头脑中,打下的烙印是最深的也是最美的。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的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很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 ,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展开全文阅读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就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国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期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潆,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窗外。不管是谁来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
〖点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把童年月下的趣事与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相对比,思乡情怀,悠悠然流出纸外,神清韵远,意味无穷。
望月思乡,本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心态,作者选择了月亮这一思念故乡的典型,来抒发自己的乡愁。作者追忆童年时月光下的趣事,仿佛一幅画卷,把它与世界各地月亮相比,使人凝神遐思,游子独宿异乡时的孤寂及思乡之情纷沓迭出。本文文笔老练,艺术技巧娴熟,一是借用典故,抒发情怀;二是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把故乡的月亮与世界各地和朗润园的月亮相对比,世界各地的月亮愈是美妙绝伦,朗润园赏月环境愈美,故乡的月亮便愈是可爱,而思乡之情愈浓;三是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文中处处勾勒美丽的月景,而处处又流溢出浓浓的乡情。
【精读篇】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为了使他们更快活,我们也乐意呢:但是,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儿万想儿,也不曾明白。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只好蹑蹑(写出孩子们的胆怯、小心、憨态可掬)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是了。(大人的骂和呵斥并无恶意,为下文孩子们把月亮与星星当作大人与小孩的矛盾埋下伏笔。)
闲得实在无聊极了。四周的房呀、墙呀、树的,本来就不新奇,现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黝黝的似鬼影。天上月亮还没有出来,星星也不见,昏亮亮的一个大大的天空。我们伤心了,垂下了脑袋,不知道这夜该如何过去,痴呆呆儿(“垂”、“痴呆呆”具体表现无奈)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极力写闲散无奈,为下文看星星、数星星作铺垫。)
“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巧妙过渡,自然引出下文)
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本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 。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得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的。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呵,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给了呢。我们只知道夜晚天上要有星星,但从没注意到这么出现,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迹儿啊!这些鬼精灵儿,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庭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比喻、拟人手法,加上一连串的问句,形象而又充满情趣,引人遐想)(通过孩子的眼光,写出了星星在夜幕中出现的情形,想像奇特,真切动人。)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的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的跑……(用童话般的语言,写出天空中的星座形象,符合儿童认知特点,极富动感与情味)
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星星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孩子们的天真浪漫与星星的可爱相映成趣)(孩子们的欢乐与前面的闲极无聊形成鲜明对照。)
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像是喝醉了酒,刚刚睡了起来,蹒跚地走(拟人手法写月亮,别具一格)。接着,就黄了脸,才要看那黄中的青紫颜色,它就又白了,白极白极的,夜空里就笼(“笼”字写出夜空雾气的多,升腾之快)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气。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怎么啦,却发现那些星星怎么就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原是灿灿的笑,变成了弱弱的光。这竟使我们大吃了一惊。(写月亮升起时颜色的逐渐变化,很真实,同时把月亮化作醉汉,因此就有了它的“蹒跚”的步履,由红到黄的脸色,这是孩子的想像。也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艺术想像力。)
“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说。(突出天真之态)
“月亮出来了么。”我说。
“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我们面面相觑,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星星们的不安分,在吓唬着它们哩。(通过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突出了文章的形象性,读来有真实之感)
“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了。”妹妹说。
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做大人们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这些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就变得这般猥琐了。
我们突然又回想起了一切:原来天上并不甚好,月亮睡着了的时候,它才让星星出来,它出来了,就要星星退去。那纷纷扬扬的雪片,五个角的,七个角的,全是薄亮亮的,不就是星星的尸骸吗?或许,就燃起晚霞的大火来烧它们,要不,星星为什么从来就没有叶,没有根,只是那么赤裸裸的星呢?(认为月亮是大人,星星是孩子,凭想像认为是月亮吓唬星星使星星隐没了。充满艺术的想像,洋溢着浪漫的气息)
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由仰头看星到低头到小溪边洗手脸,仰俯之间,内容拓展,层次深入,天上星与水中星转换自然,天衣无缝)
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掏起一些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里,有着无数的星星。
展开余文
“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再写妹妹的天真、单纯)
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看那哗哗的水流,也依然冲不走它们。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我们就再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孩子的理解,可笑又可爱)(水中捞星星,充分展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之态,令人忍俊不禁。)
于是,我们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却总是睡不稳,害怕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会被天上的月亮发现吗?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那无数的还在天上闪着光亮。它们虽然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
大人们又骂我们不安生睡觉了。骂过一通,就打起鼾声,我们赶快爬起来,悄悄溜到门外,将脸盆儿、碗碟儿、碟缸儿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让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边吧。(“爬”、“溜”、“拿”、“盛”一连串的动词,极写孩子们行动的快速、心情的急切,感情之真挚)(如此结尾,新颖别致。)
——选自《美文》
〖赏析〗
贾平凹的这篇美文,回忆儿时看星星、数星星的趣事,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充满好奇、天真活泼的天性。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语气,生动描摹出了童年生活的情形,再现了童真的可贵和可爱。“天上的星星”是司空见惯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真切动人。文章从孩子的眼光看天空,看事物,既符合事实,又充满艺术的想像,让人叹为观止。文章不仅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对儿童心理的刻画也十分细致入微,引人入胜。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艺术想像力。文章结尾新颖,内涵丰厚,似在昭示着:童年时代的自然、纯真,洒脱无羁,对陌生世界的新奇之感,是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成人后的困顿里,极力寻找的那种全神贯注和真诚纯洁的目光,天真无邪的心灵,只能是童年的回忆。
三、阅读反思
1、文章原来可以这么快乐阅读:
(1)我最喜欢的词句:
①词语:
掩饰 晶莹 惆怅 荒凉 蹒跚 猥琐 寂寞 旖旎 巍峨 慨然 垂涎欲滴
蓄势待发 严阵以待 顶天立地 烟波浩渺 相映成趣 乐不可支 美妙绝伦
乐此不疲 目不暇给
②句子: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认真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啊!
——他们虽然很小,但天上如果没有它们,那会是多么寂寞啊!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时光流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2)读完全文,我在写作方面的收获有:
①结尾别致:《身后的眼睛》的结尾,在由第三人称叙述完故事后笔锋一转,点明故事主人公是自己(转为第一人称),这种如相声抖包袱式的结尾新颖别致。
②对比映衬:《月是故乡明》中,将故乡的月与世界各地和朗润园的月亮相比,这不是正反对比,而是一种正面衬托,用这种方法突出主题,深化情感,特有效果。
③语言优美:《月是故乡明》、《天上的星星》两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丽月色,可爱的星星的迷人图画,语言清新明快,情趣盎然。
(3)本单元可以链接的话题还有:
①母爱:童年是难忘的,温馨的,童年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回忆童年生活,最值得珍惜的应该是母爱,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别忘了善待母亲、理解母亲,因为生活的多姿多彩,全在于母爱的存在。
②天真:天真本是上帝赋予人的最美好的品格,每个人童年时代的天真,回想起来,总觉可笑,这只能说明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工于心计了,其实,我们也应保持那份童年时的天真、童真、纯真,使青春永驻心田。
③故乡:童年与故乡紧密相连。童年里的故乡,是难忘的记忆,而故乡中的童年是多彩的经历,热爱家乡,眷恋故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愫,用青春的心灵去感受这份情愫,会更见一番深情,一番率真。
2、这些文章里,哪些地方你还不满意?文章还可以这么探究性地读:
(1)请试着给《身后的眼睛》和《天上的星星》两文各重新拟出1—2个标题。
(2)《身后的眼睛》一文运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使得文章真切感人,如直接用第一人称叙述,行吗?
(3)《月是故乡明》一文中有不少关于月的典故、引言,千百年来,咏月的语句很多,请你举出其它相关的诗句。
(4)《天上的星星》一文中倒数第三段和倒数第十段中说孩子们“明白了”,从成人的眼光看,他们其实并不明白,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四、趣味古诗文阅读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解说]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在钓鱼,他侧身坐在莓苔上,野草掩映着身子。过路人前来问路,他远远地向行人摇手,生怕惊动了鱼儿,所以不回答行人。
[赏读]
这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写儿童生活的诗作,小诗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专心钓鱼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前两句重在写形,简笔勾勒乡村儿童自然可爱的形象,后两句重在传神,小孩子担心水中鱼儿看见自己,故意用草丛遮掩身体,这时偏偏有个不识趣的过路人问路,小孩子又急又恼,连连摆手。寥寥数语,将小孩子那煞有介事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五、阅读升华
多彩的童年,是人生命中的黄金,童年是成人永远的梦。当许多往事如流水般逝去时,只有童年的生活在脑海中留下永不褪色的记忆,每每打开童年之窗,就会发现,灿烂的春光中有无限的童趣,无味的寒冬中有亮丽的风景,自由的嬉戏中有烂漫的幻想,大人的呵斥中有天真的快乐。成人后,我们发现,成长的世界有许多失落,失落了童年时稚嫩透明的日子,失落了孩提时代那份纯真……于是,我们常回首、思索、呼唤,虽然,逝去的日子不再回头,过去的岁月不会复苏,但心灵的世界会在迷惑中回顾童年岁月,从中领略那难忘的真、善、美。
同学们,我们回忆童年,希望找回童年的记忆与快乐,但人的成长是必然的。让我们在记忆中享受自己的幸福,让我们在成长中回味童年,让我们为未来祝福,愿我们童心永在。
标签:
教学论文
岳老师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岳老师教阅读--亲情篇
(本站论坛专稿)
下一篇: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赏析(云裳:阅读《宋词三百首》的日子)
(本站论坛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