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874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激情昂扬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3、习文中精彩的比喻排比呼告的手法。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培养作者的爱国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2、爱国热情的深入和强化。

教师准备:

  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历事件的视频史录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相关照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出生字词;作者相关资料;美国“九一一”事件的相关信息。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屏气凝神听誓言:

1、九一八”历史事件的视频录象。

2激情导语: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再来欣赏一组图片:

  面对国土的沦陷,试想,对于东北大地,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境。

背景及作者介绍: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端木蕻良(1912-1996),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3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注音:炽痛( ) 泛滥( ) 嗥鸣( ) 怪诞( ) 亘古( )谰语( ) 蕻( ) (2)写汉字:gǎo头( ) 默 qì( ) 污 huì( ) 蚱 měng( )斑 lán( ) 田 lǒng( ) 

4、初读课文,感知结构内容。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二) 创设意境品誓言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感受作者发出的誓言,并提出具体要求:

2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在那 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其他句子可以任由学生发言,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更深入理解句中所含的情感。

3作者是运用那些手法把自己对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4人小组讨论)

 A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还通过多次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B 选取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C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增强气势。(“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三 满腔激情读誓言:

1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从“语速、语气、语调、感情、停顿”等方面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悟,选择相应的句子或短语进行朗读。

2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松花江上”的歌词,以便进一步加深爱国情感。

四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


展开全文阅读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句话里“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含义: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

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五拓展练习:

对我们饱经沧桑的,伟大的祖国,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你给她说一句话,你想说点什么?

六教师小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我们听到激昂的国歌时,当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我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脚下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是孕育我们成长的家园,“狐死守丘,人何以堪?”

同学们,让我们齐诵艾青先生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唱出我们的心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板书设计:

                                           色彩斑斓的故乡

                     思念故乡                                     深情赞美和怀念

                                           炽痛的热爱           

土地的誓言                      美丽丰饶的故乡

                      发出誓言                                    暗含忧伤和愤怒

                                           面对土地发誓 

教学反思:

    1、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激发的较好,课堂气氛很活跃。

    2、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发挥较好,合作探究也比较好。

    3、但由于预习的时间较短,所以学生对课文个别句子的理解不够深刻。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土地的誓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最后一课(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2010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命题趋势与备考方略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