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课堂实录
阅读:1639
标签:
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课堂实录
在活动中发展,在品味中积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活动设计及教学思考(必修课堂实录)
山东省北镇中学 史建筑
[意图切入]
一、将文本的学习物化为科学有效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文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进而在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避免文本学习的虚浮化和随意性。
二、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活动搞好“立体读写”训练,将体验落到实处。
三、要冷静对待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以经营的意识运作好课堂,宏观调控与微观指导相结合,个别展示与共同提高相结合,表扬激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活动设计]
环节一 拟题
通过为文本拟定正标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基调。(交流标题《天亮了,启明星却落了》《上帝的错误》《追忆伟人的一生》《光荣的荆棘路》
《永久的空白》《足迹》《巨星之陨》《人走了,雪在飘》)
环节二 理清脉络
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描述逝世、评价功绩、论述影响。
环节三 体味语言
主要以第一段为例,引导学生品味“平实背后的魅力”。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环节四 揣摩词句
通过展示不同译本的差别,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表达的分寸和技巧。
新教材按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收录该文(以下简称译文(2))时,较原选自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的课文(以下简称译文(1)),作了多处改动,下面举几例试作比较揣摩。
一 译文(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译文(2):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 译文(1):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
译文(2):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三 译文(1):任何一个理论科学中的新发现……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译文(2):任何一个理论科学中的新发现……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环节五 自主研读
把文章最后两段“放”给学生自主研读,自主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也可留在课下进行。
环节六 阅读链接
教师推荐拓展阅读篇(书)目:
《巴尔扎克葬词》(雨果)
《在哥白尼逝世4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爱因斯坦)
《马克思的自白》(瓦•奇金)
以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一段话结束。
[教学思考]
思考一 个性与己任
好的语文课之所以姓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紧紧抓住了文本语言这条主根。有了这条主根作为依托,再联合其他提供养料和水分的侧根、须根,才构成了枝繁叶茂的植株在地下的有力支撑。相反,如果削弱乃至缺少了这一支撑,植株的生命力可想而知。本课教学环节的设计紧紧围绕文本,相对独立又互相支持,力求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梯度合理、形式多样的活动训练中不断提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思考二 预设与生成
在新课程背景下,经常提及的“预设”与“非预设”是一组相对概念,切忌重其一点,不及其余。绝对的“非预设”是虚无,绝对的“预设”是单边活动;“预设”的最高境界是“一切皆似无意间”,“非预设”的最高境界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虽然时下对于“非预设”的呼声很高,但我认为规定了具体教学内容的课堂,其教学环节还是应该仔细揣摩、精心设计的。
思考三 活动与积累
在环节实施和课堂运作中,教师不能只追求课堂形式上的活跃,只满足于口头上热闹愉悦的“来言去语”,应该想方设法将文本的学习体验落到实处,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留下“真正的痕迹”。力求把我们的语文课上成“扎实、平实、丰实、充实、真实”的课。本着“有趣、有序、有益、有效”的原则,将文本学习“物化”为一个个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完善自我,进而完成语文素养和人格境界的全面提升。
思考四 缺憾与不足
回顾课堂运作及生成情况,感觉本课的教学存在以下缺憾与不足:1、过于关注文本语言的品味揣摩,对于文本内容严密的逻辑性挖掘不够。2、课堂上书面积累较少。3、对于文本的阅读探究与合作交流体现一般
标签:
课堂实录
人教版高二课堂实录
在活动中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两根“绳子”、两顶“草帽”突破《药》(必修课堂实录)
下一篇:
种树郭橐驼传(必修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