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264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具体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提问: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谁是令他最感动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动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 

二、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正音练习(幻灯出示,见附一) 

教师对这些词领读两遍 

3、朗读 

1、2段一组同学读,3、4段二组同学读,5段全班同学读,6段三组同学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实际,初一第一学期朗读要求为正确,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 

三、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批注要点 

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 

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 

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 

(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2、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 

3、词汇积累——课堂练习二 

(写完后对照课本,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 

(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此练习一方面设计听的能力,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一石三鸟) 

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 

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理解记叙要素) 

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 

3)文中一共写了几个背影? 

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5)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 

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 

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 

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 

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 

(重点讨论解决2、5) 

(尝试练习的设计的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次要的目标。提问5的设计可视作是对此课的总结) 

四、作业布置 

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语料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这类练习表面上看较为机械,但对低年级学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 

2、完成课后练习七(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错没关系,做在书本上)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重点段落研读、关键语句意义的品读、理清本文的层次与结构体会中心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训练。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点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第一课时的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一、重点研读第五段(朗读、讨论) 

1、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一共写了四个背影,那么作者写得最详细的是那一个?朗读这一段,注意其中的一些词语,等一下要求大家写出来。 

引导学生研究删后补出的 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拔 

A、两个“黑”字 

B、三个“布”字 

C、“蹒跚”“肥胖” 

D、“两手”“两脚” 

E、不要“向左”两字行不行,为什么? 

2、为什么“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而不是“轻轻的”或是“小心地”?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 

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士,感到很轻松似的”,“似的”二字去掉可不可以? 

4、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个背景“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为什么赶紧拭干了泪? 

5、这一次流泪与第一次流泪有什么不同。与第三次、第四次呢? 

三、关键语句的品味 

1、前面我们通过第五段的阅读,体会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疼爱之情,那么,文中还有那些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句子,并进行点拔 

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第三段棗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 


展开全文阅读
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 

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的疼爱之情呢?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那些语句是互相呼应的? 

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五 

四、总结讨论 

1、文章的标题改为“我的父亲”“浦口别父”好不好,为什么? 

2、讨论上节课课后练习2、教师板书总结 

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A、2、3两段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B、第四段为什么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 

五、比较阅读训练:见附四 

六、小结 

七、作业布置 

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让你最为感动的事。 

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节文字。 

(着眼于迁移与巩固) 

附一:课堂练习一(幻灯出示) 

选择正确的读音 

差使 交卸 

奔丧 迂腐 

琐屑 栅栏 

举箸 

附二:课堂练习二 

根据教师所说的意思默写出该词语 

1)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2)奔赴亲人的丧事 

3)乱七八糟的样子 

4)把自己的财产、衣服出卖和典当出去 

5)凄惨暗淡,不景气 

6)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 

7)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8)精神不振作 

9)细小而繁多的事 

10)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附三:课堂练习三 

不看书凭记忆补充下面这段文字中删去的词语。 

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攀在上面,再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附四:阅读课后练习八的文段,完成下列练习 

1、这个文段中所描写背影的语句是,从文中划出来。这一背影与朱自清在课文中描写的背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朱文通过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自己的疼爱,最后表达的是一种对父亲的思念和老境不好的一种淡淡的忧伤,而此文的结尾两段表现的是作者对自己 的负疚的心情。 

附五、板书设计一 

背影 

朱自清 

               圈点批注 字词、名句、段落层次、疑问 

见面的背景    祸不单行 祖母死了,回家奔丧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失业)家中光景惨淡 

            开头 

四个背影    去买橘子时 

            告别时 

            泪光中的 

三次流泪    第一次 见父亲,睹家境,想起祖母 悲哀 

           第二次 见背影 感动 

           第三次 别父亲  

           第四次 想背影  

附六、板书设计二  

   难忘背影 ——点题 

父             家境:祸不单行 父亲疼爱儿子 

子 描写背影    别前:细心关照 儿子怜爱父亲 

情 买橘子:     体贴周到 

深 再现背影——思念 

2010年4月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背影》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琳琅满目绚丽多彩 ---高中语文第四册总结辞(人教版教学论文)
下一篇:浅议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及对策(人教版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