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704  
标签:作文指导
文化之伤[作文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网友来稿)
张大勇

      一、命题原创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打开电视,不论是长篇连续剧,还是大片巨片,绝大部分没有确定的历史朝代,没有确定的地域。一群男男女女,本领大得没边,穿的古装像时装,发型像朋克或披头士,说话一派现代人的口气。

      一则广告的内容是:屈原喝了某种品牌的啤酒,笑逐颜开,江也不跳了。

      河南郑州用1.8亿建造了高于美国自由女神像的炎黄二帝像。炎黄二帝是传说中上古两个部落首领,因生活理念、发展理念迥异而引发战争。最终经过生死大战,黄帝取胜,炎帝战死。昔日两帝水火不容,今人却将其好意“捆绑”。

      请你根据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联系现实,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命题意图及原因

      如果说文化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程度,那么对文化的态度则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甚至是国格。现阶段,我国文化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各种文化形态纷繁复杂,不同文化观念相互交织碰撞,文化的生存状态值得关注。

      高中语文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对各种文化现象的敏锐嗅觉和深切洞察力, “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恰当的评价。”语文新课标鼓励学生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做出各种文化探究和个性化诠释。究其本质,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尊重,是对其文化本性的一种释放和张扬,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价值生命的实现。

      高中语文新课标不仅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而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地区文化建设”,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指出:学生不仅是文化传播者,而且是文化建设者、文化创造者。创造是人类的本质,是人的最主要、最核心的存在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流。

      2008年高考作文试卷透露的“关注文化”的信息是相当强烈的。湖南卷引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要求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联系现实生活作文。这道题材料就具有书卷气,“意境与哲理”就是鲜活的文化。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供料是: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请你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试题中的“原乡意识”和“文化反思”的意味甚浓。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内容上可结合时事,谈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如汶川大地震的突然而至;可结合自身谈感悟,如青少年时期的那些迷茫和伤感都是暂时的;可通过某些自然景色来抒发积极向上,崇尚自然的感悟,以物言志;还可直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命题继承了“体物写志”表达传统和“顺应天时”“自强不息”“万物一体”的儒家思想。

      本题的命制遵循了湖北省“稳步改革,循序渐进;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的命题原则,彰显“注重人文性与审美性相融合”的命题风格。所供材料具有现时性与冲击力。应该说,当下文化被商业化、被戏弄、被恶搞的现象比比皆是。譬如,神州大地处处皆“尊圣”,几千年前的文化名人被地方政府争来争去;譬如“口蜜腹剑”被某口服液改为“口蜜腹健”,“脍炙人口”被某治口疮药换成“快治人口”,“物以稀为贵”被某补硒制品换为“物以硒为贵”。湖北文化渊源深厚,琴台知音、辛亥首义、随州编钟、九省通衢、码头文化等无一不让人虔诚仰慕。荆楚文化经世致用,又机巧圆融,但在文化戏说的大潮中,九头鸟也绝不落伍,汉味歌曲《信了你的邪》对此已有提及,“恶搞”的始作俑者之一的胡戈就来自湖北。想必湖北考生写这道作文题时当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命题引领考生关注文化生态,提升责任意识,采用供料但不限题的形式,给考生极大发挥和施展的空间。

      三、思路点拨

      1、审清题意。写新材料作文有必要对材料和写作要求仔细斟酌一番。本题采用了集成式的供料形式。材料中的第一例是表现影视作品超时代,超人物,漠视真实,大话戏说,严肃、严谨与逻辑无从谈起,是从文学创作层面着眼;第二例是说商人利用文化名人当卖点,吸引人的眼球,以利营销,是从商业层面着眼;第三例是讲地方政府为了提升地方知名度,拿历史说事,但又不尊重历史,而是以我为主地、随心所欲地扭曲历史,窜改历史,这是从政府层面着眼。材料中三个例子层面不同,但指向相同,反映出文化被伤害的现象是极为普遍的。写作时可以从多层面展开,各个击破,由点到面;当然也可以从一点着笔,深度开掘,以小见大,由此及彼。题目中“根据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联系现实”的要求不可小觑,它限定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现实”,要写今天的人,说现在的话,而不能重蹈前几年盛行的“回到从前,复述经典”的老路。

      2、回归感性。这道题对关注时政、留意社会的考生来说是极易上手的,因命题植根时代,易激发青年的思想和体验,但因事涉社会缺失,写作者易剑走偏锋,见人就骂,滔滔不绝,写成“愤青”网文;或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呼天抢地,大发感慨。对此现象,刘九洲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次负责湖北省高考语文评卷工作)说过:我也不是完全反对考生“视通万里”“笔揽古今”。我只是认为,作为高中生,而且是在应试教育氛围中成长起来的高中生,靠“宏观叙事”很难写出好文章,因为“三点一线”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主体,从学校获得的知识经验,只能满足“微观叙事”的写作要求。所以写作时有必要让理性回归感性,多写身边事,论平常理,抒心中情。


展开全文阅读
      3、立意厚实。所谓立意厚实,首先指立意要全面把握材料,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其次要针对现实,立足当下,有话可说,言之有据,不能脱离现实,无病呻吟,天马行空;再次是立意经得起推敲,体现辩证思想,不要一味求其求新,反弹琵琶,一语惊人。此外要注意,文化是一个弹性极大的概念,但文化绝不是万金油,也绝不是一个箩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比如,在论及文化之伤政府要承担的责任时,有些同学收不住笔,顺便批一下腐败,这就有离题之嫌了。

      四、经典素材

      1、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副区长刘江龙在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建议将“雷锋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江龙表示,在社会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雷锋精神”却被人们日渐忽略,甚至有的年轻人不知道雷锋是谁,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雷锋已经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自觉自愿行为,退化成充满形式的纪念行为。如某年3月5日,某地多个团体为“学习雷锋”,将当地一位高龄老人5次送进澡堂洗澡。

      刘江龙认为,“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首创的把崇高道德品质落实到具体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并且,“雷锋精神”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正在发挥影响,受到了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人们的赞赏和推崇。他举例说,美国西点军校的学生守则上印有雷锋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在泰国,政府曾经专门印发了《雷锋》小册子,号召国民学习雷锋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情。

      2、“学术超女”于丹因在《百家讲坛》讲孔子、庄子而蹿红,但对其批判从来没有停止。她在签名售新书时曾遭遇男子脱衣抗议。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10名博士联名,称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称于丹“极度无知,传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思想”,还呼吁不要再闹出“把厕所当客厅的笑话”了。2008年10月7日阎崇年在无锡签名售书时遭掌掴,原因是打人一方不同意阎崇年美化满清历史的学术观点,打人一方并列出了阎书中的十五条具体错误。

      3、新锐作家张一一不但曾“欺师灭祖”地质疑湖湘文化的先驱者屈原“有断袖之癖”,还曾一度大张旗鼓大放厥词:“孙中山临终前隆重推荐的一本同志小说”,就是他的小说《努力》。理由是孙中山临终前的遗言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在《范仲淹是一位成功的炒作大师》一文中,张一一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一般人都知道范仲淹是一位成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却不知道他其实是一位“更成功的炒作大师”。范仲淹的家庭其实并不寒酸,而他之所以刻意地要去“断羹划粥”,无非是想要比肩凿壁偷光的匡衡以及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完全是为了“沽名钓誉”。张还表示,范仲淹的军事才能其实很一般,而《幼学•武将》篇中“楚霸王江东有八千子弟,范希文胸中有百万甲兵”之说也是范仲淹“自我炒作”的结果,滕子京当初执意要把《岳阳楼记》托名范仲淹也是因为“看中了范仲淹独步天下的炒作才华”。

      4、韩国是一个善于保护自己文化的民族。在首都首尔建有众多的民俗博物馆。国立民俗博物馆全面展示了韩国的衣、食、住、行,农业、手工业、娱乐、婚丧、祭祀等各种民俗场景和实物。此外,还有地球村民俗博物馆、丝绸刺绣博物馆、韩国钱币博物馆、农业博物馆、泡菜博物馆、瓮器民俗博物馆等,凡是韩国人独有的东西,几乎都有博物馆。在这些博物馆中,不仅有实物陈列,更吸引人的是那些实际的演示。比如,在景福宫,每天上午和下午,人们都能够看到开关宫门的仪式,一切都按照古代仪范进行,从服装到器具,都相当考究。韩国一年四季都举行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有民间代代相传的村俗,还有韩国政府提倡的各种民俗节。在古代小说《春香传》传说中的春香的家乡有“春香馆”,在韩国民族英雄李舜臣的家乡温阳有“温阳文化节”。此外,还有光山战祝祭、珍岛灵登祭、江陵端午祭、安东民俗祭、百济文化祭等。

      五、构思举例

      1、主旨:对文化要有敬畏之心。可引曾野心勃勃欲征服整个世界的拿破仑在1817年说过的话: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引出观点:拿破仑基于什么做此断语无从得知,或许是因为中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拥有的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的国家具有不怒而威的力量。故对文化要常怀敬畏之心。再论证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中华儿女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总结: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已成为大国竞争中的一种“软实力”,文化的命运紧系民族的兴衰。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对文化有敬畏之心,并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以永葆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之树常青。

      2、以“文化不容戏说”为主题展开。先列举事实,可以举戏说、戏唱、戏演之例,后摆事实,讲道理,申明其危害:文化戏说直接恶果就是误导观众。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影视戏剧作品理应正确地加以反映。这也是许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学习、了解历史的一个途径。可是充斥荧屏的“戏说”却往往离历史事实很远,有的甚至完全是胡编乱造。另外“戏说”与“庸俗、恶俗”如影随形。作结:文化不独有个人天才创造的印记,还有特定时代历史土壤和人们精神风貌的印记。在长久的流传中,它们已成为民族公认的艺术瑰宝。故应文化人士多一份历史责任感,把好关口,做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良知的守望者。

      3、戏说就是戏弄。先列举“戏说”事实:譬如甲午海战中分明是临阵脱逃的败类,却有人“考证”,那是出于爱国而为之;晚清的宪政改革,明明是主子们玩的骗局,却有人大肆吹捧,继而质疑起辛亥革命的“合理性”。再析“戏说”实质:或借“戏说”之名来掩饰自己于史无知,堂皇之下,不想校正于史,胡乱“创作”,省了气力,赚了银子,或是因为艺术上的低能,只好拼凑“噱头”,来博观众一笑。或是借“戏说”招牌,欲“洗”观众的脑袋,这就不只是“胡乱创作,只为赚钱”的“戏说”了,几乎发展到了“戏弄”历史的境地。结论:以历史人物、事件为基础进行创作本无可厚非,但一切再现与再创作必须尊重基本史实的原貌,不得凭空捏造、混淆视听,这是前提,动摇不得。否则就失了历史的魂,伤了民族的心,害了成长的人。

      六、误区指正

      写作时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1、图解演绎。用简单肤浅的内容来解释或评论题目,或对“材料”作简单的扩写,立意很肤浅,譬如,材料中的第一例是谈影视剧中的戏说现象的,那么就列出其他作品中的类似现象,堆砌一下完事,等等。图解式作文的缺陷是就话题材料谈话题材料,粘在材料上,丧失个人见解和认识,缺乏对历史、社会、人的深入思考。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感情真实”“内容丰富”的要求仅靠图解或演绎是远远达不到的。

      2、行文空泛。任何文章都应当是一种生命的体验,都应当是一种人生经验的表达。因为体验生命,文章才有灵魂;只有经验人生,思想才有根基。现在“哲理”“感悟”“心灵史”的写法相当流行,就像本题,极容易对各种“戏说”现象大批特批,发一些宏论。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说过:一下笔便是“哲理”,便是“抒情”,便是“四不像”。哲理是个好东西,但弄不好就会玄而又玄。抒情也是个好东西,但弄不好就会飘飘忽忽,言之无物。


展开余文
      3、文体模糊。2008年高考大多省市都由以前话题作文时开放式的“体裁不限”,改为“文体自选”。这个变化说明高考阅卷的评分标准对文体有了严格的要求,那种不伦不类的作文是无法获得高分的。文体无贵贱,但文体各有其性,写什么要像什么。何永康教授强调:应当十分重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写出像模像样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来。这对青年学子来说,是“基本建设”,可以受用一辈子。

      七、优秀例文

      东坡故地行

      话说东坡居士一日动了怀旧之情,想到人间旧地走一走。想当年,华夏的东南西北,哪一处没留下东坡居士的足印呀。这么多年过去了,啥模样了?

      说着就到了一处地方,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更有流水潺潺,黄鹂两声,好生眼熟!居士正要脱口吟诗,一知识分子模样的人大步迎前,“唉呀呀——,这不是东坡先生吗?久仰久仰!我们正满世界找您呢!”说着,知识分子毕恭毕敬地把居士请进内室。嘘寒问暖一番,主人撩开话题:“为落实‘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八字方针,我们正准备拍摄一部《新东坡传奇》,想聘请您当艺术顾问,这不,剧本都写好了,请指正。”居士随手翻开剧本目录:“苏东坡少林寺月夜偷师”“苏东坡武当山奇遇张三丰”“苏东坡感天动地神奇婚恋”……一向安之若素的居士不禁眉头蹙紧,气息不稳,一旁的主人则眉飞色舞,烟圈吐得正圆。翻开“神奇婚恋”一章,写的是苏东坡与苏小妹原乃同父异母的兄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因秦少游介入,加之碍于礼教,苏东坡与苏小妹的感情无疾而终,为弥补哥哥的失落,苏小妹引见李师师与之相见……不等看完,居士就大汗淋漓,继之拍案而起:“一派胡言!你们哪里是宣传我,分明是糟践我!照这样拍,我一世英明毁掉不说,有何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双亲、小妹和我那妹夫啊!”知识分子一看慌了,连声说“先生息怒!先生息怒!时代不同了,不这样拍没有收视率。这样处理不为过,你不知道,唐僧早已妻妾成群,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原来是婚外恋,您的同行李清照——”“够了!气煞我也,羞煞我也,痛煞我也!”居士泪流满面,踉跄而出,一把将剧本扔进河中,背后传来知识分子的惨叫:“我的心血啊!”

      正当居士神思恍惚时,一辆小车在身边悠然停下,先下来一位经理,高擎一瓶酒。“东坡先生爱酒天下闻名,您来得正是时候,您就是我们‘三苏’鹿龟酒的代言人。”“代言人?”“对。您只要拿着这瓶酒,对着镜头抚髯笑一下,一个字都不需要说。”“我们给您的出场费是一百万,您不要现金入股也行”一旁的小秘说。“哈哈——你把我苏轼看成什么人了,如果我要钱,您们给得起吗?”

      一路走来,居士心如死灰,顿生归意。抬眼,远处是巨幅广告:孔子、老子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有朋穿‘花花太子’,不亦帅乎”的大字煞是惹眼。

      “还是地下清静!”居士喟然。

      使尽浑身解数,居士竟找不到回家的路。

      分析:这篇小小说借苏轼人间重游的尴尬遭遇表现文化被金钱戕害的现实,借古人之目打量当下,构思颇具创意,尤为难得的是虽是搬出古人,但并未复古,而是巧妙地直击现实,厚重有力。人物描写真切,语言流畅。结尾“找不到回家的路”意味深长。

      八、相关延伸

      “文化之伤”可变通转化为另外层面的话题,简要列举如下:

      1、从文化创新层面谈,引出“文化创新与传承一样重要”的论题。“戏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尽管实际结果并一定如人意,但出发点无可厚非,需要的是规范和引导。

      2、从文化的功能着眼,得出“文化并不全然排斥娱乐”的主题。娱乐同教育一样同是文化的功能之一,故“戏说”应有一席之地,不必一棍子打死。

      3、从文化的开放角度立意,引出“对另类文化应开放包容”的主题。文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所以不能抱残守缺,而应以开放、包容、大度的胸怀对待新生事物,以合理的举措促其健康发展。

      4、从文化和经济的关系着眼,引出“文化和经济可以双赢”的主题。金钱并不必然意味着堕落、庸俗和罪恶,文化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如果有足够的智慧,开明的思想和宽松的环境,二者应可以达成双赢。

      作者邮箱: zhangdy69@tom.com
标签:作文指导 文化之伤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三复习中如何抓纲务本(人教版高三教学论文)
下一篇:闻见思维,分步提取──“提取关键词”解题指津(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