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320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三教学论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句子(高三备课资料)
何泽彬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句子

【考点解说】 

   

  《考试大纲》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对“句子”的理解提出两条要求:一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二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前一条要求,往往是糅合在其他项(尤其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中,间接作考查的。 

  句式和用法属于语法范畴。所谓“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大致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等方面;所谓“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容词的活用等。文言句式和用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文言句子的翻译和对文章意思的理解。 

   

  【试题解析】 

   

  例题1 (2009年高考福建卷第4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③,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④,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①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绶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显爵。③轻儇:轻佻,不庄重。④弟子员:县学的生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答案为:(1)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2)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他哥哥藏在别的地方。说明:第(1)句,“且”、“宁……耶”、“以”、“忧”为得分点,“且”译为“况且”,“宁……耶”译为“怎么能……呢”或“难道能……吗”,“以”译为“因为”,“忧”在此处为使动用法,译为“使……担忧”、“让……担忧”。重点考查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两个考点。第(2)句,“诣”、“代”、“匿”及省略句式为得分点,“诣”译为“前往”,“代”译为“代替”,“匿”译为“藏匿”或“把……藏”。同时,此句中有两处省略,一是承前省略,“自代”后应补出宾语“兄受搒掠”;“而匿其兄他所”省略了介词“于”,补充完整应为“而匿其兄于他所”。 

  例题2 (2009年高考浙江卷第19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解析:本题答案为C项。C项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了翻译顺畅,可解释为“轻视”;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愉悦”、“使……遭殃”、“使……全、保全”。 

   

  【锦囊妙计】 

   

  一、从成语中学习文言句式 

  (一)宾语前置 

  1.疑问句宾语前置。比如: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皮之不存,毛将附焉”,代词宾语“焉”提到“附”之前;②何去何从:即“去何从何”,代词宾语“何”提到动词“去”、“从”之前。 

  2.否定句宾语前置。比如:①时不我待:即“时不待我”,宾语“我”提到动词“待”之前;②人莫予毒:即“人莫毒予”,宾语“予”提在动词“毒”之前。 

  3.通过“是”、“之”强调宾语前置。比如:①何罪之有:即“有何罪”,宾语“何罪”提到动词“有”的前面;②唯利是图:即“唯图利”,宾语“利”提到动词“图”的前面。 

  (二)介宾短语后置 

  比如:①绳之以法:即“以法绳之”,介宾短语“以法”置于动词“绳”之后;②业精于勤:即“业于勤精”,介宾短语“于勤”置于谓词“精”之后。 

  (三)成分省略 

  1.省略代词。比如:①习以为常:介词“以”后面连着动词“为”,中间省略了代词“之”,完整的结构应是“习以(之)为常”;②羞与为伍:应是“羞与(之)为伍”。 

  2.省略介词。比如:①自投罗网:“投”后省略“于”,应为“自投(于)罗网;②投桃报李:省略了“以”,应为“投(以)桃报(以)李”。 

  3.省略连词。比如,志大才疏:中间省略了“而”,即“志大(而)才疏”。 

  4.省略谓词。比如:①一发千钧:它的完整结构是“一发系千钧”,省略谓词“系”;②一日三秋:省略谓词“如”,它的完整结构是“一日(如)三秋”。 


展开全文阅读
  二、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比如:①不经之谈:经,常理,在这个成语中是“合常理”的意思(以下只指出活用后的意思);②不期而遇:期,“约定”;③密云不雨:雨,“下雨”。以上都是加了副词“不”而使原来的名词用作动词。又如:①如覆薄冰:覆,“踩”;②衣锦还乡:衣,“穿”;③经天纬地:经、纬,“规划”。以上都是带有宾语,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使动(意动)的。用作使动的如:①汗马功劳:汗,“使……出汗”;②损人利己:利,“使……得利”。用作意动的如:①自相鱼肉:鱼肉,“以……为鱼肉”;②幕天席地:幕、席,“以……为幕”、“以……为席”。 

  (二)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比如:①见贤思齐:齐,“与……相等”;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赤、黑,“变赤”、“变黑”。 

  2.形容词用作名词。比如:假公济私:公、私,“公家的名义”、“私人的利益”。 

  3.形容词用作使动(意动)。用作使动的如:①光宗耀祖:耀,“使……荣耀”;②自圆其说:圆,“使……圆满”;③怡情悦性:怡、悦,“使……怡”、“使……悦”。用作意动的如,人贵有恒:贵,“以……为贵”。 

  (三)动词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比如:①推陈出新:出,“使……出现”;②降龙伏虎:降、伏,“使……降”、“使……伏”;③破釜沉舟:破、沉,“使……打破”、“使……沉没”。 

  2.动词活用为名词。比如:患得患失:得、失,“得到的利益”、“失去的利益”。 

  (四)名词作状语 

  1.表示行为、动作的状态的。比如,狼吞虎咽:“狼”、“虎”作“吞”、“咽”的状语,“像狼一样地”、“像虎一样地”。 

  2.表示行为、动作的处所的。比如:①道听途说:“道”、“途”作“听”、“说”的状语,“在道上”、“在途中”;②风餐露宿:“风”、“露”作“餐”、“宿”的状语,“在风里”、“在露天下”。 

3.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的。比如:①上窜下跳:“上”、“下”作“窜”、“跳”的状语,“向上”、“向下”;②南征北战:“南”、“北”作“征”、“战”的状语,“向南方”、“向北方”。 

  4.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式的。比如:①条分缕析:“条”、“缕”作“分”、“析”的状语,“一条条地”、“一缕缕地”;②字斟句酌:“字”、“句”作“斟”、“酌”的状语,“一字字地”、“一句句地”。 

  5.表示行为、动作的用具的。比如:①车载斗量:“车”、“斗”作“载”、“量”的状语,“用车”、“用斗”;②刀耕火种:“刀”、“火”作“耕”、“种”的状语,“用刀”、“用火”。 

  【强化训练】 

  一、翻译下列句子。(注意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1.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按(1)名词活用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使动用法、(4)意动用法,将下列加点的词语进行分类。 

  ①粉墨登场 ②日积月累 ③一鸣惊人 ④富国强兵 ⑤沐猴而冠 ⑥草菅人命 ⑦犬牙交错 ⑧不远千里 ⑨星罗棋布 ⑩不可理喻 

  答:(1)(2)(3)(4)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公孙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精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监以让卫鞅 让:责备。 

  B.子何以中吾君 中:选中。 

  C.而循礼者不足多 多:赞扬。 

  D.舍人无验者坐之 验:凭证。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卫鞅“口才出众”和“严格执法”的一组是() 

  A.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卒定变法之令 

  B.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C.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尽迁之于边城 

  D.孝公曰:“善。”/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B.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要能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 

  C.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 

  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鞅受到追捕,后来商鞅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最终落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不肯做和不能做的具体表现,用什么方法区别呢?2.像这样寻找宝剑,不是太迷糊了吗?3.现在人家如同刀和菜板,我们如同鱼肉,还辞谢干什么呢? 


展开余文
  二、(1)①⑤ (2)②⑦⑨⑩ (3)③④ (4)⑥⑧ 

  三、1.B(中:符合、中意。) 2.B(A项,“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不能说明“口才出众”,“卒定变法之令”不能说明“严格执法”;C项,“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不能说明“口才出众”;D项,“为法之敝一至此哉”不能说明“严格执法”。) 3.A(“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有误,原文“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的意思是“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4.(1)何况贤明的国君,各自希望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来成就帝王大业呢?(2)新法在民间施行了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第(1)句关键词有“且”、“显名”、“安”、“帝王”等;第(2)句关键词有“行”、“期年”、“之”、“便”等。] 

  参考译文: 

  公孙鞅就西去秦国,通过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孝公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事,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于是卫鞅又求见孝公,孝公跟他谈得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盖。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上大王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各自希望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来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卫鞅打算变更法度,孝公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成法;只要能够有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得好。”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新法在民间施行了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五个月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班人告发商君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商君再回到秦国后,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黾池。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

 
标签:教学论文 高三教学论文 高考文言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切实转变传统观念,大胆用活新教材(人教版教学论文)
下一篇: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常见实词(高三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