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设计
阅读:1033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关于《师说》的教学设计、效果及反思(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师说》是个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文章不长,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讲课进程,利用两个课时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考虑到本文需要背诵,而高一学生课程较多,又面临历史、地理、计算机的会考,课外几乎腾不出时间来背诵。所以,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决定多加一课时,把背诵的任务揉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外不再留任何作业。
为此,我对《师说》的教学过程作了这样的设计。
第一课时
1.先由本学期接触过的“论”“序”“辞”“赋”“疏”“传”等文体引出“说”并讲述这类文体的特点。
2.再由“说”引出文章标题《师说》。
3.解题,留下“本文是解说关于老师的道理的吗”的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阅读注释(1),了解作家生平,要求将重点信息记熟。
4.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老师打出关于作者韩愈的幻灯片,指名让平时语文学习最吃力的同学进行信息复位。用以当堂记住作家知识。
5.教师范读课文。
6.让学生回顾开头留下的悬念,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7.提问:整体感知之后,大家发现本文哪一段与解说“师”的道理关系不大?引出第四段。
8.提问:第四段起什么作用?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四段。
9.提问:作者的写作目的何在?
10.在回答过程中讲清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
11.通过“不拘于时”简述写作背景,破解解题时留下的悬念。
12.理清该段思路,背诵全段。
13.过渡到第一段,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一段,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利用幻灯片检查实、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14.让学生理清第一段的写作思路。
15.教师根据论点—教师的职责(正面)──教师的重要性(反面)──择师的态度──择师的标准这一思路指导背诵。
16.连贯背诵全段。
第二课时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让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语言读一遍(即口头翻译)。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
3.教师利用幻灯片检查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4.完成海淀版练习册104页的第八题,全面了解本段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并体味这种思路和方法的好处。
5.借助此表指导背诵。
6.连贯背诵全段。
7.默写全段。
第三课时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让学生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语言读一遍(即口头翻译)。若有疑难,请教各小组长,小组长有问题问老师。
3.教师利用幻灯片检查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
4.让学生归纳总结论证方法并体味这种方法的好处。
5.指导背诵。
6.理全文思路,背诵全文。
7.处理课后习题和海淀版练习册。
二、教学效果
当初设计的从文本出发,让学生从原文中摘取背景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揣摩文章主旨的目的基本达到。同时也顺利实现了在课上完成背诵、处理完作业的预想。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学生活动,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在各个活动过程中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有不同的收获,解决了“优生吃不饱,潜能生消化不了”的问题。
从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看,学生对文言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的掌握比较好。第二天提问的结果也表明,同学们都掌握了本文的文学常识。课程结束以后,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能够背诵全文并默写。说明大家对本文的逻辑思路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另外,教学处在第一课时结束以后对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对本课内容感兴趣并有较大收获。
三、教学反思
面对《师说》这样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老课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较传统,没有深入开掘其蕴含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同时,由于过分强调背诵的当堂落实,把对课文严密结构的分析放到次一等的位置,使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思维密度降低。即便有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的讲述,也仅仅是为背诵服务,并没有提到文学欣赏的高度,在提升学生的品位方面有欠缺。而且,讲课时过分依赖事先的设计和讲究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没有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使他们没有机会对课文内容和观点质疑求异,后来有位同学在写《师说》读后感时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小学而大遗”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小孩让他学习,大人反倒不学习”。如果我当时提供给他一个机会,相信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探索氛围的创设乃至对求索精神的弘扬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黄小超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关于《师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拨开迷雾现真容——2010年高考作文(全国卷I)点评(网友来稿)
下一篇:
欣赏乌江山峡(人教版高一教师随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