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925  
标签:教学论文 九年级教学论文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语文教学对策(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近十年来,我省(吉林省)中考语文由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形式上比以前有了重大的改革,由考查死记硬背知识为主的形式,逐步向考查考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的运用过渡。这一点,我们语文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思想意识还没有从根本上加以变革,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不少人身上还很突出,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现就近3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提出个人对语文教学对策的浅见。

一、积累与运用

2007年13分,2008、2009年12分,基本上占总分的10%,从题型上看变化也不大。

1、纯背诵默写的均为5分,这一部分知识全部出自古诗词曲。2、在理解基础上默写并限定答案的2007年5分,2008、2009年4分,这一部分知识除出自古诗词曲外,还有出自古文的,但均出自基本篇目。3、2007年考查古诗接力2分;2008、2009年均考查对对联,2分。古诗接力答案不限定,对联均与近期国家发生的大事相关。4、书写均为1分。

课程标准要求“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古诗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段,在教学中必须落实,教师应该将这一部分知识分解,逐篇逐段背诵、默写、检测、批改、反馈、巩固、强化,确保每一名学生部出现错误,这是能够达到的目标。

对诗文中的名句应做简要的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要有意识的进行知识的联想,扩大学生的古诗文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名人名篇名句,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对联只是要求宽对即可,所以平时的教学要利用空余时间做一下对对子的练习、讲一点对子的要求就可以,但一定要指导学生读好题目要求,以免答案与要求不符,其次要注意对联的积极意义。今年要注意这个问题可能与上海世博会有关。

书写的1分业不可忽视,现在学生的书写基本功普遍不强,写的字不像字的、乱勾乱抹的比比皆是,其实对初中生并不必要求书法怎么好,但至少要工整清晰,这一点教师要以身作则,并且加强学生的写字指导。

二、阅读

2007年47分,2008、2009年均48分。约占总分40%。

(一)文言文阅读

2007、2008、2009年均15分。

1、课内文言文阅读3年均10分,2007年考查《醉翁亭记》,2008年考查《桃花源记》,2009年考查《岳阳楼记》。形式上均为文学常识、文言实词、阅读理解,结合现实谈感悟。

文学常识都比较简单,都是考查作家年代,对此,教师不必要求学生记忆更多的知识,一般来说书上的注释就足够了。

文言实词难度也不大,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实词的教学,因为它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是学习好文言文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尤其是重点语句的含义必须弄清楚。有一点必须向学生讲清楚,一部作品固然有他的时代性,但要知道读者也参与创作,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生活阅历的人读同一部作品,领悟和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问题的答案一定要有时代感。

2、课外文言文阅读,3年均5分。

所选文章一般都和前面的课内文言文有一定联系,均考查文言实词和阅读理解。

文言实词的考查,虽是课外的,但一定是课内接触过的,难度不大。阅读理解试题,一定要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读好选文,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准确的回答问题。关于结合注释学习古诗文,教学时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因为这是一种能力,正确的运用可以终身受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古诗文都是靠教师逐篇教会的。切忌不要让学生使用课外文言文翻译书,一是课外文言文翻译书谬误太多,二是容易养成学生部积极动脑,当堂应付的不良习惯。

(二)现代文阅读2007年32分(含名著阅读和对联),2008、2009均28分。

课程标准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近10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选文均为文学作品类)

结合课程标准和中考试卷,我认为旧的现代文,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思路是完全错误的,旧的传统的文学常识、字词、分段、分层、归纳写作特点、中心思想的教学程序必须摒弃,而应该结合课程标准和中考出题思路,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欣赏能力培养模式(它不同于大学的文学欣赏)。

1、文学常识,几年了中考没有设考题,除名家名著外均可淡化,即使是名家名著也不必篇篇都讲,书上没有注释的就说明前面已经学过,教师不必去查找资料多加补充。

2、字、词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按照书下注释完成即可,不必多加补充。这部分知识可在预习或朗读中完成,教师加强检测、强化即可达到目的。

3、加强阅读能力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区感受、领悟作品的思想、意境。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读的少是一大弊病,甚至有不少语文教师从来没有范读过课文,有的学生几乎没有完整读过一篇较长的文章,以至于在中考中,面对阅读题,仿佛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只好东一头西一头乱撞,结果什么也没答对。学生不通读文章,读不懂文章,怎么去领悟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读统领全课,在读中区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4、抓主旨,一篇几千字的文学作品的内涵应该是十分丰富的,但是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以及文学修养水平看,至少在1—3遍通读的基础上基本能捕捉到文章的主旨。其实,一篇作品绝不是经过认真的逐层的分析之后才能找到其主旨的。文章的主旨抓住了,其他问题尽管千变万化,也一定是万变不离其宗,尽可迎刃而解了。

5、依据课程标准,精心设计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应围绕文章的主旨精心设计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才能真正达到培养目标。问题有了,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得出答案,很多答案并不需要标准,其实也没有标准,但应该有范围限定。得出答案并不表示达到了目的,教师要让学生总结出这一答案是如何得出的,这才是能力。当然,这一目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找出规律,精心指导。我认为这应该是文学作品教学的主体。对答案的表述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应该来源于阅读的积累、沉淀,来源于平日的锻炼,要把答案表述得简洁、连贯、得体。这一点不但对于语文学科是重要的,对于其他学科也是必要的,由此可见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教师的责任之重大了。


展开全文阅读
这种教学模式中的1、2两项可以放在检查预习中完成,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学生通读的基础上,教师设题、指导解题和引导学生寻找解题思路上,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了,课堂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当然,设题与指导就非常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和教师间默契的合作了,我们的教师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比占用大量时间补课的效果一定会好的多了。

说点题外话:最近在我县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班上,听到一位组织部领导在报告中说到现在的教育现状是“不重教材重资料,不重课堂重辅导”,感触颇深,作为一名不在教育战线工作的同志,一语道破了当前教育本末倒置的弊端,实在令我们汗颜。事实上,语文教学只要搞好预习,抓好课堂45分钟,有效教学,根本不必辅导,根本不必留许多的作业,学生一样可以轻松的学好语文,这样也确实达到了减负的效果了。

(三)名著阅读

2008、2009年均为5分。

课程标准规定“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虽然这部分在中考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由于出题面宽泛,学生不易把握,教师应针对课程标准有计划的安排学生阅读。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缺少这方面的书籍,也可以采取只要是名著,有什么读什么的办法,同样可以提高成绩。2008、2009年中考的名著阅读就没有限定具体篇目。

这里还要谈一下时文的阅读和影视的观看问题,教材重的选文虽然有了一些新鲜篇目的充实,但总是落在时代之后。如何让学生语文水平跟上时代步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然就会出现新人说老话,不和适宜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学生对问题答案的语言的叙述、作文语言的运用等一系列问题。应该鼓励学生多看时文(教师可以找出一些优秀的篇章读给学生听)、报纸,多看电视(重点是新闻节目),多在网络上看优秀的作品。当然,我们反对学生去观看武打、凶杀等暴力片或无病呻吟的言情片。通过这些办法,不大可以使学生了解时代、时事,更可以使学生词汇丰富,在旧词库里充实新鲜血液,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作文

三年的中考作文均为60分,占卷面分的50%。

作文所占比重大,但我们平时重视不够,只靠学生平时水平,这是不足取的。教师平日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把作文放到重要的位置,安排一定的课时,认真指导、经常训练,认真批改、讲评,这里只是概况的说,不在赘述。下面只就考场作文题目的选择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能否写出一篇优秀的临场作文,选题很重要,应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所有选项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能力、特长选好题目。切忌①不选把握不准的题目,有些题目看似现成的文题,但是不易把握内容,不可选。②不选自己材料部充分的文题,下笔之前一定要想好我有没有足够的材料完成这篇作文。如果能用排比段的形式写一篇作文,材料就能比较充裕,如2009年中考作文:假如初三不再补课,就很容易用这种办法去完成,因为前提是假如,你可以每段写一个设想,你当然有许多想法了。③不选自己不擅长的文体,中考作文大多不限文体,你擅长抒情,就不要选择议论文体,你擅长说理,就不要选择记叙类体裁。总之,选好题是写好临场作文的关键,因为你其他的水平已经固定了。

以上是本人对近几年中考试卷的简要分析,并粗放的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对策,更多的工作有待各位同仁的努力实践,文中的遗漏缺憾或不当之处,欢迎斧正,更欢迎各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朋友与我共同研究,真正找到语文教学的可行之路。

 

葛岩辉

标签:教学论文 九年级教学论文 中考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漫画作文写作三部曲(高二教师随笔)
下一篇:黄河颂 (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