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2727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箜篌引》作用补缀(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箜篌引》一诗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作用重大。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选于新课标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9课。笔者是第一次教这篇文章,我的学生都来自农村,没有读过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就更无从看过。在学习本文时,对于文中梁启超先生“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由于梁实秋先生也在原文中没有任何语言环境的渲染和暗示,大多数学生均不正确理解此诗,笔者也不能完全洞悉其意。

   梁实秋先生说“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了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要知道,梁实秋先生听梁启超先生讲课时是清华学校的高才生,而梁实秋先生“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梁实秋先生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笔者——一位青年教师和自己的这些才疏学浅的学生们。笔者翻遍新课标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和志鸿优化设计丛书的《高中优秀教案》等五六种教辅书籍,均未发现对这首《箜篌引》有任何注解。倒是在网络上搜索到雍容女士的《公无渡河》(中国教师阅读网)有以下内容“《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雍容女士还写到“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在讲求中庸的中国文化里,如此明确的以疯狂与死亡为审美对像的,就格外使人颤栗。”“波涛在前,命运已定,前进就是死亡,却依然蹈死而不顾。这种执著,缘自于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命定要做无望之极的抗争。”至此,我彻底解开了梁启超先生在讲演时,为什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韵文里独独选择《箜篌引》来作开头了:他自己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颇有蹈死不顾的气概。他意志坚毅,即使经受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惨痛打击后仍不退、缩坚持斗争、策划云南起义等重大活动。

    至此,我完全理解了《箜篌引》在文中的作用。我的学生们也透过这首诗理解了梁启超先生的高尚的政治情操,更领悟到他的精彩的学者风范一如他的政治情操那样,对梁实秋先生等当时的学生能对其演讲过二十多年仍能不忘就能理解透彻了。

   笔者对于梁启超先生选择《箜篌引》叫绝,对于梁实秋先生能听到梁启超先生精彩的演讲叫好,对于教辅书籍的编纂者们未能重视《箜篌引》一诗在文中的重要作用而感到遗憾。

 

巨东涛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箜篌引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登高》(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高一同学如何学好文言文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总结)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