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449  
标签:教学论文
目标导学下的自读课文六步教学法——导学—自读—质疑—点拔—互动—实践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玲珑花语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的单元设置是按照讲读、自读两个方面安排的。显然,编者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讲读课的精讲,让学生学会阅读同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迁移到课内自读课中去,使所获得的知识化为能力,最后能独立运用知识阅读课外读物,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语文自读课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实践就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会学生自学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自读课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一种自读课课型的教学模式—“自读六步式”,即在自读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下,进行自读、自学、自练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六步程序是:导学—自读—质疑—点拔—互动—实践。

      (1)导学 自读课开始,教师运用2—3分钟的时间巧妙导入,导入的形式可以多样,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状态,激发自学兴趣。只有具备强烈的求知的兴趣,才会在自读中产生良好的心理条件,推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趣”出发,以激为触发点,激而成趣。激趣导学的方法可以情激趣、以疑激趣、以故事谜语激趣、以多媒体激趣等。

      (2)自读 。自读实际是学生根据老师设置的学习目标独立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学生的一切自学行为,如默读、动笔圈、点、画,使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给生字词注音、解释,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语、精彩语段,做笔记,理清课文的脉络,辨析课文的体裁,提出疑难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这实际上是学生深入课文内部,感知材料、训练语感的过程,是自读课的核心环节。

      (3)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了然于心,对知识掌握牢固。旧的教学程式,往往是教师理解文章之后向学生提问题,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回答,有时甚至只是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久而久之,学生兴趣减退,效率降低,能力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只有质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质疑就是要学生提出问题,提出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反复研习课文,积极思考、理解、分析、比较、推理、判断,从而在反复的研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学生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大家积极思考、解答,教师表扬鼓励,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热情就会越来越高涨。然后积极鼓励学生钻研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做比教师的主动提问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点拨 。这是学生在自读学习中,探索问题时思路贫乏或进入“死胡同”的时候,教师予以启发、诱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教师在点拨启发学生过程中,要传授一些自读的方法,如面对一篇自读课文,告诉学生学会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设问,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是怎样写的等,回答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就理解了此篇课文之纲,掌握了打开自读课文之锁的钥匙。

      (5)互动。 这是指在课堂自读过程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使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之间互动起来的过程。  互动环节在自读课文学习中表现为师生交流、学生之间讨论辩答,协助学习。小组讨论是互动教学程式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它最能体现建构意义理论中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围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当然包括教师在点拔启发中补充的问题)展开讨论。形式可以先小组后集体。小组讨论,往往是前后四人为一组,每个成员均必须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体讨论时,可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轻易给结论,较难的问题,教师也只是加以适当的引导点拔,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互动环节中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

      (6)实践 。通过自读,学生开拓了视野,学会了自读的方法,训练了技能,培养了语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规律,学生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如学会摘录词句,平时就可以养成边读书边摘录的习惯。学会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阅读思路去阅读文章,学生在课外阅读报刊杂志、小说名著时,就会知道怎样进行阅读。

      “自读六步式”教学模式是我在自读课课型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初步探索,虽经实践试验,感觉适合学生的实际,但还须不断完善、修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吸收本学科教改前沿的科研成果,摸索出适合于学生实际的语文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历练、改进。“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标签:教学论文 目标导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班级管理之教育案例——学困生的转变(教师中心专稿)
下一篇:浅谈高中诗歌教学(教师中心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