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370
标签:
教学论文
略谈体态语在新课标中的创新运用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江苏省东海县马陵山中学 傅玉玲
内容摘要:教改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课程标准已在中小学得到贯彻落实。体态语作为教师的一种无声语言不能不参加新课标的实施,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甚至是直接的影响,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可能都是对学生鼓励。因此,我们对体态语在新课标实施中的创新运用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体态语 新课标 创新 运用
为什么卓别林的无声电影那样令人捧腹?为什么王景愚的哑剧小品那样受人欢迎?为什么京剧《三岔口》在国外也场场爆满?这就是体态语在交流思想、传递感情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体态语,也可以叫哑语,也有人把它称为无声语。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接触时,除了用语言交流之外,还要通过身体的动作、手势、眼神、脸部表情,以及站立的姿势、距离等。
在全面实施新课标的教改过程中,一个教师如果以恰到好处的体态语帮助讲课:一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二是能补充和加强讲述的内容;三是能增加多种信息渠道,使学生的大脑两半球同时活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达到和谐的统一。这样产生的多种神经联系,使学生对讲授内容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
那么,教师在新课标的课堂上如何正确使用体态语呢?
一、注意用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传情达意除了有声语言之外,还要靠眼睛。讲课时对眼睛的基本要求是:注视学生,炯炯有神。
早在古希腊时代,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经说过:眼睛能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出人的各种思想感情。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也说过:“眼睛叫做心灵的窗子。”我国大诗人李白也有过“卖眼抛春心”的佳句。这就说明,眼睛是会说话的。尤其教师的眼睛,在关键时刻给学生的鼓舞是有声语言所无法替代的。例如,新编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十二课《遥远的日子》,当“我”登台去讲《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被卡了壳,急出一身汗时,“这时候,我一眼瞥见了坐在前排的果鸿路老师,他的目光坚定、自信,笑呵呵地注视着我,好象在无声地鼓励我:‘别慌,沉住气。’”使“我”的情绪镇定下来,而且激情创作地讲了下去,虽与原故事情节不同,却赢得全场热烈掌声,并获得了一等奖。这一事例充分说明“我”的成功,除了“我”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之外,主要是因为果鸿路老师投去的坚定的目光。当时老师是无法用有声语言帮助的,只能用无声语——目光。
讲课中,教师不仅靠眼睛对学生察言观色,以便掌握其心理活动,而且表达讲授的内容也离不开它,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眼睛里看出你是否充满信心,精神焕发;是否思维敏捷,反映快速;是否表现冷漠,事不关心。比如,教师在讲台上一出现,如果两眼生辉,目光深邃,就会给学生一种朝气蓬勃、令人信服的感觉,就会觉得这种课有听头。相反,如果教师双目无神,没精打采,学生就会感到扫兴。教师应具备这样的本领:使学生一看就知你用眼神表现的内容,是期望还是责备,是赞同还是反对。这就要求教师的眼神和思想感情一致起来。否则,学生就难以理解。讲课时,不论内容如何,也不论学生的情绪如何,自己的眼神应该表现出信心,充满着活力。
课堂上,有些老师的眼睛不时向窗外瞟去,或上视天花板。我曾经和一名中学生谈话时,提到另一位老师,可这名学生给他称外号。我说你怎么这样称呼呢,他还教过你呢?这学生却说:“我不是他的学生,天花板是他学生。”这位学生是说他上课老是向上望。这样授课,教学效果不好,也降低了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可见老师上课时的视向非常重要。当然过分地注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死死盯住某一个学生,老是看一个地方等,都是不正确地使用眼睛。
另外,教师在讲课中要克服眼神上的毛病:双目无神、没精打采的样子;单调呆板、犹豫不决的样子;故弄玄虚、令人费解的样子;连续眨眼、瞬间闭目的样子等。教师上课,在使用眼睛时,还应注意对象,对象不同,眼神地运用则不同,如幼儿园的小朋友与初中的学生则不同。
教师上课除注意自身眼睛的正确使用外,还要注意学生的眼睛,因为课堂上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双方的眼睛均在状态中,教学的效果才能好。
二、丰富表情
什么是表情?表情是指讲话时,面部随着内容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教师对自己表情的显露和运用,其重要性仅次于眼睛。讲课时对表情的基本要求:热情专注,真诚可信。
热情专注,是对听者的态度而言;真诚可信,是对讲者的内容而言。比如讲到高兴时,就应该喜笑颜开,如教师讲到《幼时记趣》中的鞭打蛤蟆之趣时;讲到愤怒时,就应该满面怒气,如教师讲到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对国民党特务就应该这样;讲到困难时,就应该满怀信心,如讲到红军翻越《老山界》时教师就应该有满怀信心的表情,等等。这些多变的表情信息,必将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引起其思想共鸣。德国语言学家浮士德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位意大利演员登台表演,按照数字的顺序,从一数到一百。由于他用多变的语调和丰富的表情,把这样平淡的数字表演得有声有色,结果使观众倍受感动,为他掉了眼泪。这一事例虽说有点言过其实,但不能不说表情起了很大作用。
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正确运用表情来帮助授课呢?其一,表情要正直诚实,发自内心,而不可装腔作势,更不能口是“情”非,故作情态。其二,讲课的表情要从讲课的实际出发,要为讲课的目的服务,而不能从个人的好恶出发,凭感情用事。更不能是非不分,爱憎混淆。表情必须和讲授的内容一致起来。讲课过程中,无论学生的情绪合不合自己的意,讲课人都要精力充沛,准确无误地表露感情,并学会控制表情。
展开全文阅读
讲课中表情运用上常出现的毛病:脸部平淡,似木刻一般,这叫言而无情;表情虽有变化,但并非发自内心,这叫情不由衷;教授内容并没有赋予这种情感,自己却在那里乱加发挥,这叫言过其实;表情变化过于频繁,使人琢磨不定,这叫情变无常。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形容语文老师讲课的表情:“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的脸令人生厌,他一半脸刚露出笑容,另一半脸的笑已收拢,变得严肃起来,他的笑象夏天的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第一节课我在琢磨他的面部神经是不是不太好使。”这种表情不但不能辅助教学,反而还起负作用。
一个真正善于运用表情的教师,总是能根据所授内容,通过面部肌肉和各种器官的变化,真实、自然地表现出内心的感情波澜,从而影响、感染学生,收到最佳讲课的效果。
三、注意举止
举止就是讲课时的各种举动。主要体现在各种动作的幅度、姿态、架势等。它也是教师的思想、气质、性格、态度的外在表现。讲课时对举止的基本要求也是八个字:潇洒自然,落落大方。
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举止,因为它也是和学生的感情息息相通的重要渠道,即使一个小小的举动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也是一个影响。比如一个教师的头发较长,讲课时滑到前额上,如果你用手拨一拨也没啥,但如果你不停地向后甩脑袋,学生乍看新奇,但时间一长,次数一多,可就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如果教师的举止造作难堪,或似咏诗朗诵一般,即便讲授的内容正确无误,也会使人心里不舒畅。如果教师的举止表现轻佻浅薄、流里流气、装腔作势的模样,学生不仅不信任你,反而会顿生藐视之感。如果教师的举止表现羞涩拘谨、重复单调、僵硬呆板的状态,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越听越不想听。如果教师的举止表现居高自傲、盛气凌人的样子。学生就会耳听心不服,产生抵触情绪。还要注意克服抓耳挠腮、打哈欠、乱吐痰、对学生咳嗽等坏毛病。
那么,讲课时怎样注意自己的举止呢?这要根据以下的因素而定。
其一,根据讲课人的身份、年龄以及社会地位来确定。一般身份较高,年龄较大,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应以稳健、庄重为好。
其二,根据讲课的内容而定。政论文不易太热烈,稳重有助于表达其内容;诗歌、小说多以激动、热烈为好;说明文以平淡为宜。
其三,根据听课的对象而定。对小学生、初中生讲课应适应其好动、活泼的特点,讲课时应适当活跃一些,至于高中生、大学生就应稳重一些。
为了具备端庄大方的举止,教师自己讲课时的每一个小小举动,都不可忽视,并力求定型。即使吐痰的位置,喝水的动作,甚至发型、胡须都要讲究,使这些和讲课的气氛协调起来。
四、讲究衣饰
衣饰,是指教师讲课时的衣着、装饰以及打扮的特点。讲课时对教师衣饰的要求是:从众随和,朴实无华。
1、要克服守旧思想。不能认为穿着破破烂烂是艰苦朴素,不能认为邋遢窝囊就是个人特色。有些民办教师上讲台很不注意形象,头发过乱,衣服过脏,挽裤赤脚,实在有失现代教师的形象。
2、要克服求异心理。不能认为穿着奇特就是时代潮流,也不能认为打扮入时就是思想解放,更不能认为装饰风流只是个人爱好。有的教师上了讲台,头发是“爆炸式”,甚至染得似红非红,似黄非黄;鞋子是“高跷式”,有的不光高,而是奇型怪状;衣服是“港澳式”,整个着装“露”、“透”、“瘦”,其影响一定不好。
大家知道,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衣饰对学生也是一种教育,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衣着、神采,这也是课堂上的内容之一,衣着得体、舒适,可以衬托一个教育者的精神气质。讲究衣着打扮是自尊、自爱和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在现今的教师规范中就有不准穿拖鞋、背心进教室的规定。这也正说明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人正直、坦白、诚实,是取得学生信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善用手势
手势,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如在打电话时,明知对方看不见,也在那里比比划划。至于上课运用手势,更是司空见惯了。因为手势既可以表情达意,又可以摹形状物,而且它活动的范围教大,又很灵活自如,因此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讲课对手势的基本要求是:形象有力,准确得当。
手势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据说有二百多种,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其一、象征性手势,如教师讲到大河、高山、地球、宇宙等所做的手势。其二,象形性手势。这种手势可以比示出某些事物的原形原状。如大小、高低、粗细、方圆、胖瘦等,都可以用手势作出形象的对比。其三,号召性手势。这种手势含有指示、命令的成分。如前进、冲锋、集合、解散、分开、合拢等等。其四,情绪性手势。这种手势主要是表现出教师对某种事物和现象的特有态度。如肯定、否定、疑问、感叹、惋惜、兴奋、难过、痛苦、愉快、羞愧等等。
不论哪种手势,我们在运用时都做到恰当、准确、自然,切忌死板、生硬、过度或不及。要明白,过多而毫无意义的手势,不仅模糊讲授内容,而且使学生难以琢磨,并容易和教师同时产生疲劳之感。
手势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手势活动区域也相应地有所不同,因为活动的区域反映了特定的含义。分为上区、中区和下区。上区表示理想的、宏大的、张扬的内容和情感;中区多表示记叙事物和说明事理;下区表示讲课人的憎恨、不愉快标、瞧不起的事物和情感。
从上面看出,尽管手势是千姿百态的,但仍然是乱中有“规”,杂中有“矩”,仍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寻求和掌握它的规律。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体态语在新课改的教学中作用是很大的。这是因为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反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有意识反映和无意识反映紧密交织在一起的综合反映。心理学把这种反映称之为“特定的心理活动”。教师要完成这种特定的复杂的心理活动,除有声语言外,就是无声语言了,而无声语言的运用又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种综合运用的过程,即眼睛、表情、举止、手势等联合运用的过程。这就出现了一个互相“协调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须认真考虑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选择最佳的无声语言,力求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多探索、多使用、多修正,才能逐步达到运用自如的境地。
参考书目:1、《教师讲课艺术》
2、《新课程标准解读》
3、《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语文〉》
标签:
教学论文
略谈体态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如何组织语文课堂合作讨论
(教师中心专稿)
下一篇:
学生既读且演,老师点火生花——阅读教学的两点感触
(教师中心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