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06
标签:
教学论文
学生既读且演,老师点火生花——阅读教学的两点感触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江苏省东海县马陵山中学 傅玉玲
【内容提要】:随着新大纲、新课标的贯彻实施,在聆听了一组展示课后,对阅读教学,笔者有两点新的认识,即让学生去读、去演,合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让阅读教学焕发出生命力。 【关键词】:读 演 开发 课程资源
“喂!我是崔永元,我穿过三千多年的时间隧道来到你们愚公村,想了解愚公移山一事,请各位父老乡亲实话实说。”这是师生们在演《愚公移山》的课本剧,真让人兴致勃发,拍手叫好。今天,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深入贯彻实施,如何设法让生主动参与教学教程,使学生个体的各种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已成为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能读会演,老师本身也合理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是实施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让学生主动去读去演,自由出入文本
虽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训有不想教人的搪塞之嫌,但是笔者还是强调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读。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交互作的建构意义的动态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很显然,阅读是感知文本的第一步,学生没有读书,或者读了不能悟神、明白,就谈不上有效阅读。
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文章。
1、朗读,说理解的话。
叶老说:“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在朗读中自而然地掌握了汉语的搭配习惯,能在一瞬间辨认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整体上去理解它的意思。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很大程度体现在朗读上。《生命的意义》有几段环境描写,其中前两段渲染了一种刚遭受白匪屠杀、严重破坏的肃杀气氛。后一段渲染了战胜白匪后的春天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气氛。怎样有感情地朗读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朗读中逐渐领悟,前两段朗读的语气语调应该是徐缓低沉、沉郁顿挫,流露出悲愤的情感。而朗读后一段的语气语调应该是欢快轻灵、慷慨激昂,洋溢着喜悦的美感。这样的朗读,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感受文体。
2、选读,说发现的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控索者,而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一位老师上《范进中举》一课,由学生选取精彩片段来读,并说说自己有什么样新的发现。学生怀着浓厚兴趣,边朗读,边思考,边圈点勾画,不断迸出思维的火花,积极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有的认为胡屠户女儿三十多岁才嫁人是给胡屠户攀高枝耽误了青春;有的说是因胡娘子长得太丑;有的说是因为杀猪屠户,社会地位并不高等。而对于胡屠户骂范进猪油也不曾吃两三回,能逆向思维:胡屠户是杀猪的,他的亲生女儿家一年到头连猪油都吃不上两三回,可见胡屠户的悭吝、倨傲和对范进的轻侮。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上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3、演读,说创新的话。
比如表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文的课本剧,学生分角色饰演李白和孟浩然,并由学生策划道具和背景,学生纷纷结对活动起来,龟蛇二山夹江对峙,林木葱茏,长江水面初涨烟波浩淼,高耸入云的黄鹤楼中,李白端起酒杯向孟浩然劝酒:“孟夫子,你的诗文誉满天下……这一别不知何日再相见……”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慨言:“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烟柳丝丝弄碧,孟浩然乘一叶扁舟渐渐远去,消失在水天相接处。李白依依不舍地向孟浩然挥手……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让人叹服的是:学生真正掌握了诗歌的内容,领会了诗歌的意境。又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愚公移山》时,让学生扮演太行、王屋两座山,让山们自我介绍,本来在哪里,现在为什么在这里,为了表现山的特点,他们还别出心裁地加一些动作和创作的语言,“山”味十足。
二、合理开发课程资源,运用才智点火生花
不必说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让他们去朗读、选读、演读,去发现、创新是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项目。从老师的角度说,应时时处处做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有心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1、可以利用课文本身与本地区的亲缘关系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例如《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曾在我市赣榆县度过整个青少年时代,《儒林外史》中常常出现赣榆方言词汇;《曹刿论战》的古战场长勺,离我们这儿不远;朱自清先生出生在我们东海县;吴承恩的《西游记》以我市的花果为原型;宿城是否也是《桃花源记》所描写的世外桃源呢;夹谷山是“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的地方;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以清代我们地区的风土人情为背创作的。“谁不说俺家乡好”,课文能与自己家乡挂上钩,一下子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2、让学做透某个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
课程专家指出,减少某个活动或某些环节,把某一部分做透、做细,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一位老师教学《石壕吏》,在学生领会了“听妇前致词”一段后,继续引导学生探究,在老妇“三答”之前,石壕吏是如何三问的呢?并启发学生去想象,摹拟语气,学生积极发言,这样使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乃至杜诗笔法的领悟都更进一层了。另一位老师指导学生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扮演范进,假如你是范进,你该怎样做?不少同学想到了“我和岳父学杀猪”,以杀猪为龙头搞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致富。
展开全文阅读
3、利用图书资料,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叶老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等老师改。”于漪老师在回忆初中读书时,谈到一位国文老教师田汉的《南归》一诗,同学们都深深地感动了(于漪《往事依依》)。《南归》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可以给学生朗诵一段,激发学生自己去查阅、学习的兴趣。学习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那画龙点睛般精练含蓄的结尾,可激发学生阅读构思巧妙的外国短篇小说佳作,如《麦祺的礼物》、《最后的藤叶》、《项链》等等。教学《生命的意义》可以启发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生命”这个话题的名言警句,老师随口咏诵“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怎能不勾起学生课外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的激情。而由保尔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触动学生对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的思考,激发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兴趣。
4、用好“知新温故”法和“瞻前顾后”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语言学家杨树达先生的解释是“温故而不知新,愚也;知新而不温故,妄也。”教学《幼时记趣》,可以先温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秋季百草园中的四件趣事,表现了儿童富于幻想,喜欢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心理和情趣,沈三白《幼时记趣》描写的三件趣事与之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笔者所说的“瞻前顾后法”,指的是对教材内容的调整与重组。对整册教材而言,在学习前面现代文的空闲时,穿插后面古诗文的背诵,这样不至于集中学习古诗文造成的劳累和厌烦,而且让学生及早掌握古诗文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甚至可以根据需要把《自读课本》、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有关课文“拿来”补充教学,利于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以便用足教材。
于漪老师说:“教语文的,最主要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他们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师生运用其才智,大家来读、来说、来演、来探究,语文教学才会焕发光彩夺目的生命力,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开辟出灿烂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100条建议》
叶圣陶:《叶圣陶序跋集》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标签:
教学论文
学生既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略谈体态语在新课标中的创新运用
(教师中心专稿)
下一篇:
兴趣是实现课改的催化剂
(教师中心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