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961  
标签:教师随笔
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党家墩中学 王志强

      一、现状和问题

      职业教育是针对一定的工作岗位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职业中学的教育在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技能训练为重点,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终身教育。就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在大力的改革,也在以不同的形式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1、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教学设施,尤其是涉及工业企业生产的教学设施,离能真正地开展职业教育相距甚远。目前的职业学校大多是通过大跃进方式形成的,其教学设施的落后程度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大多数职业学校就不具备职业教育的基本条件。

      2、从职业学校的师资看,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一些新开的专业,往往缺乏专业教师,难以及时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优秀人才又难以引进,很难从非师范院校或优秀企业引进理论水平高、操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进行以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的培养也难以达到基本的要求。职业中学的教师还是普通中学的教师,而他们的教学又离不开普通教学的模式,职业教育的基本素质很低,有的教师根本不具备从事职业教育的能力,对“双师型”教师的大力呼唤就是师资状况的一个真实的反映。

      3、教育思想观念滞后,存在错误的学生观和质量观,对学生只是简单的管而没有真正的教;教材实用性不强,更新太慢,有的甚至脱离实际,缺乏教学性、可读性,形式单调,缺乏趣味性,教学内容与市场经济严重脱节或滞后。

      4、专业设置和教材缺乏及时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持续性,不能适应市场价经济的发展需求。有的职业学校对市场需求不清楚,培养方向和目标不明确,毕业学生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不强。

      5、职业学校的运行机制不完善。收费上学,学生分摊教育成本后,学生规模的扩大无疑成为职业学校追求的目标,因为只有有了规模,才能得到更多的收入来维持职业学校的发展。

      6、职业学校管理松懈、单一、混乱,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只是简单的采用普通学校的管理方法,甚至有的职业学校对学生放任自流,根本没有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导致社会声誉很差,有的职业学校领导关心自己的官位胜过学校的生存、发展。

      7、职业学校招生难。(1)“重身份、轻技术”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着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尽管初、中等专业技术工人是任何社会生产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一个科层制的社会里,由于他们的劳动性质、收入水平以及职业声望低下,导致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学校的地位也必然低下,这种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表现为“重学历、轻技术”。(2)职校自身的原因也在不断加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一方面,职校间的反宣传在损害各自的声誉;另一方面,职校不断降低生源要求,彻底放弃分数线和基本素质要求,对学生来者不拒,造成的结果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层次迅速下降,管理难度加大,一些极差生进入社会后成为职校的反面教材,使学校声誉雪上加霜。

      8、面对严峻的招生环境,面对“蛋糕”的日渐缩小,招生大战愈演愈烈,为了争夺生源,给初中老师吃回扣已成为职校招生必要的手段。而职校的回扣数额就成为调动初中老师招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同时严重扰乱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各种各样的流言损害了职业学校的形象。

      9、职校教师承受的招生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教学之外最主要的压力源。为了增加学生数量,学校要求教师在完成本片区的任务外,必须到外县市去寻找生源。许多教师不得不托熟人、找关系,想尽一切办法到外地招生。这不仅加重了教师的身心负担,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因为在学生没落实以前或者劳而无获,所有的费用都得自己承担。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在不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去招生,只能利用休息日或调课等方法出去。职校教师就是在这重重压力下,凭着对学校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忍辱负重,不辞辛劳地做着招生工作。这样势必既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有些教师不自觉的单纯以招生而歪曲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又影响了职业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

      10、由于职业学校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个性发展不健全。

      首先体现为缺乏积极的主体进取性,不敢面对问题,采取逃避的做法,削弱了成就需要、持久需要等积极的人格倾向,强化了谦卑需要、攻击性需要等消极人格特征,造成个性和人格的缺陷,缺乏探索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其次,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个性仅仅被当作或是服饰上的怪异,或是行为中的张狂,或是价值观上对传统的一味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他们把个性这一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为一种浮躁、虚华和叛逆,以外在的“标新立异”来体现富有个性的“我”,抹杀了个性的内在稳定性。

      11、职业教育缺乏合理规范的评价机制。合理规范的评价机制是职业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瓶颈和决定因素,对于职业中学教育的评价标准应该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对职业中学教育的评价标准还缺乏共识。

      二、对策

      面对所有的问题,本人反思认为管理仍然是职业教育发展之源。当职业学校把生源作为决定学校生存、发展规模、办学效益等的核心问题,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时,却过于注重数量的扩张而忽略了质量管理。内涵质量问题已成为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滑坡,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表面上看到的是中等职教招生难,深层意义上是由于中等职教在数量扩张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规格质量、教师教学质量、课程开发、专业设置、学生思想教育、学生管理等全方位的学校质量管理。普高在扩招,民办学校在创建,职校自身规模在扩大,而学生总数却在萎缩,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职业学校要立足,要做大做强,关键已绝非抓好招生这一表面功夫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修炼好内功,尽快走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定地位、以质量求突破、以效益促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


展开全文阅读
      (一)、加强学校管理,优化内部环境。

      加强管理是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关键,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增强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职业意识、创新意识,彻底改变目前职业中学管理松懈、单一、混乱的局面,通过各种形式优化内部环境,

      1、职业学校要有一个好的独立自主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机制,增加职业教育的内涵,让职业教育的光芒闪烁在人们的眼中。

      2、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职业学校必须要引进或培养一批有职业教育理论的主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规范职业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

      3、由于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普遍素质比较低,因此职业学校要创立比普通中学更加科学、合理、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体系,层层分管,环环相扣,把每一项责任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的身上,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树立职业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真正实现宽进严出的办学特色。

      4、强化创新意识

      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常被人认为是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提高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水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用丰富多彩的课堂知识吸引学生的眼球,留住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兴趣,在兴趣中树立创新意识。

      5、强化奉献意识

      还给学生一份自尊、增强学生一份自信,教育者必须为他们奉献出爱心。特别是班主任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充当爱心使者,给学生心理上更多关注。一发现学生的情绪不对,则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加以引导。好言一句三春暖,恶语相待六月寒,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将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态度;班主任、教育者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把学生的闪光点作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及时给学生关爱,让学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因此我建议所有的教育者都应重温一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片中的高老师鞠躬尽瘁、满心热忱地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其工作态度之认真、对学生就学之坚持、对教育事业之执著,难道不值得我们职教工作者引起深思吗?

      6、目前职业中学的班主任工作水平很低,一是班主任的责任性普遍不强,得过且过混日子;二是许多班主任根本不懂职业教育特殊管理方法,把职中的学生按普通中学的学生管理;三是班内大小事务皆由班主任包办管理力量过于单薄,难免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四是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师生双方处于“管”与“被管”这一矛盾统一体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自尊心受到一定伤害,有的学生不愿接受管理甚至与教师搞对立,这种反弹现象的出现使管理很难奏效;五是单凭热情一味苦干,缺乏统筹计划和明确的管理思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管理又忙又乱,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微。作为职业中学的班主任,必须懂得职业教育管理理论,创建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模式,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积极渗透“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通过班级管理的形式,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根据市场经济理念来对学生进行人文观、世界观、价值观、服务观、就业观和创业观教育,充分挖掘个人潜能,培养个性发展,造就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的初级专业技术人才以迎接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挑战。

      (二)、开发有效资源,提高内涵魅力。

      既然是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过程中,就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至少是在模拟的职业情境中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进行整合并内化为某职业的具体岗位能力。

      1、转变职业教育观念,增强职业教育发展动力。教育的空间已由学校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工作场所,教育的时限已由在学校学习,延续为每个人的一生。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育少数“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学生的脚下。

      2、改革职业中学职业教育的用人体制,允许职业中学引进非师范院校的理工科优秀毕业生或企业优秀人才,增强职业教育师资水平,加快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3、加快职业中学教材改革,时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职业中学的教材不仅要体现知识的结构性原则,精选对学生终生学习必备和培养基本职业素质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密切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突出体现服务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功能。职业中学的教材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简约性、及时性、前瞻性和新颖性,力求做到生动性、直观性和艺术性。

      4、依据市场需求不断改变职业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开发。既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又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

      5、职教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找欠缺,改进教育方式。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作为教育者,应该认真地、细心地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让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能,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6、增强职业学校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前苏联学者赞科夫认为:“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可以从开设活动课、选修课、劳技课等课程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活动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周期较短,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此外,因考试具有教育性,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所以还可从调整考试的导向性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学校教育方式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采取,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精神、独特的求异思维、非常规的想象,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除此,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也十分重要。

      7、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人文素质。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一些教育问题,造成了学生的素质缺陷,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个性和独立的思想,没有激情,缺乏诗意和想象力,没有文化上的厚重感,甚至缺乏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的体验与能力,只有一点狭窄的专业知识。一是将教育学生做人列为教师的首要职责的传统。二是加强教师个人道德修养。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关系的变化,不能将道德人格作为追求富贵的工具,更不能为了追求高贵而牺牲自己的道德人格。


展开余文
      8、职业中学教师要改变教学观,提高自身素质,做名副其实的实践指导教师,做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作为一名职教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而对于所教专业的生产实际过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无法担当起实践指导教师重任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材,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和赖以生存的自我本钱,也是职教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闪光点。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真刀真枪的操作本领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教师的重要职责。

      9、创建“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机制。有利于职业学校摆脱困境,求得发展;有利于激发职校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并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职教教师的业务水平,建设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加快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积极稳妥地兴办专业产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鼓励教师带头创业,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各学校在兴办专业产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先求有,不求大,不求强,但求多,要把握好市场信息,依靠科技进步,这样才能使职业中学教育的产业化走上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加强心理辅导,促进健康成长。

      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高(普通高校)热的升温,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结束成绩居后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这部分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四)、改善招生渠道,树立学校形象。

      目前,职业教育处于竞争弱势,招生工作被动艰难。一是职业教育(学校)内部存在的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现在职业教育办学的某些方面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例如:办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职前职后的有效沟通;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经济和技术发展要求脱节;课程在相当程度上还是终结性的,服务于学生第一次就业,使学生缺乏发展和适应变化的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实践技能有限,难以在社会上顶岗立足;学校的运作机制也不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等等。缺乏特色和活力的职业教育(学校),当然难以在生源竞争中占得先机,招生工作自然被动艰难。二是招生工作本身缺乏规范管理,秩序混乱,负面影响大。例如:恶意竞争,秩序混乱,有损职业教育形象;招生成本畸高,影响学校自身发展;招生策略急功近利,不利于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生源素质低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堪重负。

      1、政府必须加大对职业学校的扶持和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宣传力度;政府主管部门要明确规定有偿招生或变相有偿招生是违法行为;政府要注重地区间协调,加强生源的地域性管理;防止经济落后地区培养人才为经济发达地区服务现象的继续蔓延;主管部门对于各学校开设的专业要加强指导和协调,防止重复建设,切实让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2、职业学校要加强自身建设,靠硬实力吸引生源。(1)、制定长期规划,稳步推进学校发展上规模、上档次。(2)、以就业促招生,切实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和能力。(3)、引进企业管理理念,以质量求生存。(4)、建立强势专业,突出名牌效应。(5)、少说空话,多做实事。(6)、建立完整准确的市场信息网络,提高就业服务意识。(7)、引进优秀专业领导和教师,努力实践教育教学创新。(8)、积极理解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内部管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强化品牌意识。 职业学校在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改善之际,要通过内涵管理,提升办学质量,坚持不懈地强化品牌意识。一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取得发展;二是使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具备不同程度的特长。职业学校不能仅是纸上谈兵,或停留在滞后于形势的技能训练中,必须依据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不断的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熟练操作工。只有用引导生产技术潮流的新设备,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在学校创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办学过程中打造自己的品牌。

      (五)、创新就业服务,增强办学效益。

      1、加强岗前就业教育,端正其就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部分同学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不准,对自己和就业单位的期望值过高,就业目标不明确,不懂得就业中创业的道理,碰到困难和挫折,轻易放弃岗位。部分同学由于在校时,行为习惯和生活能力未得到有效矫正和锻炼,而不能适应外资企业的严格管理。还有少数同学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猖獗、工作完全是为了钱去的,另外拣轻怕重、偷懒耍滑、欺上瞒下等不良现象的出现都直接影响就业巩固率,因此就业前加大就业教育力度,帮助学生找准自己在当今社会角色中的定位,明确当前就业工作的目的,实事求是地评价审视自己的就业能力非常必要,没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的人在企业是难以立足的。

      2、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内容,加大校企联合力度。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往往守旧与市场严重脱节,加之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培训设备欠缺或落后,导致职业学校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需要相去甚远,以至到公司后、学生根本无法适应,只能做粗活、累活、脏活,或经过较长的试用期方可正常上岗。既然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那么就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公司需要培训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样才能使知识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而现实是大多职业学校主要时间在进行着的传统的理论教学,一味强调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特别在西部落后地区尤为严重,学生学非所用,只能从事流水线上的简单操作工,不上学的人经过培训也能干,岗位可替代性强,因而工作稳定性差,很容易下岗。因此,加强校企联合力度,公司的培训成本和学校的教育成本都得以降低,毕业生的岗位竞争力大大加强,有效提高就业巩固率。

      3、学校要建立公司准入制度,学生准出制度,提高就业质量。学生就业公司的好坏,是就业巩固率提高最为关键的因素,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灵活的用人机制是公司留住人的关键,长三角地区学生供不应求的用人现状已经出现,但如何把学生送到最适宜工作、发展的公司去工作,就需要学校严格把关,千万不能利欲熏心,把学生当作赚钱的产品,而要一切为了学生利益,不怕花钱,建立严格的公司准入和学生准出制度。为此职业学校应该对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进行多次调研,提出公司招聘学校毕业生各年度的一些基本条件。例如:(2008年的考核公司标准)(1)、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美金,保证公司基本规模;(2)、不加班情况下月收入最少不低于1000元;(3)、加班制度健全,报酬明确;(4)、公司有完善的后勤管理体系,学生吃住生活方便、优质;(5)、能严格遵守劳动法,有完善的保险福利保障制度体系;(6)、所提供岗位不得有害员工身体健康;(7)、生产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员工具有一定发展空间。只有通过了考核的公司,才有资格到学校选拔毕业生,同时学校对毕业生也要建立相应的准出制度,学校要制定《职业中学毕业生合格评估标准》,对于在校严重违纪、受到处分或学习太差未能通过技能考核无法取得职业证书的学生,或综合评估为不合格的毕业生不得安排进入公司就业,即不让一个不合格学生进入企业和社会,也不让一个不良的公司走进学校,从而促成学校、公司双赢的局面,从而大力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和巩固率。

      4、加强跟踪管理,及时赴公司教育指导。学生由学校进入社会,其身份由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工人,许多同学对于角色之转变难以适应,环境的陌生、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独立的生活要求让很多同学知难而退缩,这就要求家庭要配合学校对子女做好相关的教育指导,学校要随时了解学生在公司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症结,工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此,职业学校应该建立常设的毕业生跟踪管理领导小组,由就业处主任和各毕业班班主任组成,每届毕业生跟踪一年,至少两个月要到厂区去调研一次毕业生工作情况,主要项目有:(1)工资待遇(2)劳动强度(3)工作环境(4)加班情况(5)生活情况(6)公司评价(7)主要问题。每个学生均要填写调查表,调研老师最后到公司人事部门盖章,最后将表带回学校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解决。若发现学生本身有问题,老师将及时同其联系,教育解决;若公司有问题,我们将对公司进行客观评价,与公司协商,公司达不到学校要求,学校即招回学生重新安排。在跟踪管理过程中将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极个别特殊学生可迅速实现转岗换岗,从而保证学生工作的相对稳定。

      5、将劳动力输出转变成技术型人才输出。职业学校由于受生源质量和实训条件等的限制,整体职业技术水平不高,绝大多数学校的毕业生专业技能,专业技术水平偏低,故而学生只能到技术要求不高甚至不上学也能胜任的劳动密集型岗位做操作工,由于一线操作工技术含量低,岗位可替换性大,故而员工在公司淡季、合同不足时就极易下岗,因此职业学校要尽可能让学生“术业有专攻”,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办学层次,将普通劳动力输出变为技术人才输出,在学校实验实训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向与专业技能紧密联系的相关公司提供实习生,或与有条件的专门培训中心合作,保障实验实训质量。学校要有重点地建设自己的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并要加大投入,要保障设备的示范性、先进性能与企业接近或相当。学生的技术水平越高,其岗位替代性越小,人员流动性必然减少,因为任何公司也不会轻易放走企业的技术骨干。

      6、要优先立足本地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从毕业生最终的归宿点可看出,毕业生中60%以上的人最终会回到本地就业,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这说明选择本地区相对较好企业推荐学生就业是必需的,这即可支持本地经济的发展,又可使学生少走弯路稳定就业,而学生在本地就业后创业的成功,会为职业学校本身创造良好的声誉,促进职业教育招生,就业的良性发展,因此职业学校应加大就业指导力度,转变就业观念,要分析本地就业和异地就业的优劣,客观分析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依据家庭情况选择合适的就业去向,从长远看将本地优秀人才全部输出的做法是短视的行为,而且高比例的异地就业要想根本上提高就业巩固率是不可能的。就业巩固率是反映职业教育成果的试金石,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目前职业中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整体不高,职业学校安排毕业生就业和提高就业巩固率的目的应该是尽可能提升毕业生的自身竞争力和刚入社会时有一个好一点的发展平台,希望学生能在就业过程中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不能简单盲目地追求所谓就业巩固率,而是要通过就业巩固率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就业指导等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展开余文
      7、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创业型人才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实训能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1)、实训的各个环节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学生在企业见习,对很多事情都感到好奇,此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企业为什么是这样的,怎样才是最好的。做大型作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调查时,包括在项目课程中做项目时,主要应分析学生有没有创新内容,对学生的创新,即使是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谬的,都应进行鼓励,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进行实习时,除了书本上给定的程序、方法、结果外,要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其它的程序、方法,如应用其它程序和方法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并根据新材料、新工艺,及时更新实训内容和方法。有了创新思想和创新思维,才能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实训方法要体现创新,要具有启发性、灵活性、开放性、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设计创新练习、进行技术革新、开展教科研活动等来实现。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启发学生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在设计课程练习时,可以只给条件,让学生做出各种各样的结果;也可以只要结果,让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完成,鼓励产生创造性结果和有创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要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进行研究、创新创造条件。教师搞技术革新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要引导学生通过努力解决实习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要组织技术革新大比武,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学校为社会进行科技服务和进行科学实验时,要吸收学生参加,让学生学会科研方法与经营方法,学会独立地创造出新成果。

      ( 3)、创业虽不全是创新,但对学生来说,成就一番事业是一个全新的过程。实训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以免少走弯路。首先,实训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可通过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和毕业实践期间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考察企业、参加科技讲座、邀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对学生做创业报告等,普及创业知识,拓展创业思维,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念,激发创业热情,让学生做好迎接市场经济竞争和社会挑战的心理准备,强化创业意志,树立起在艰苦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谙熟的专业技能、人际交往与社会合作能力、吃苦耐劳和百折不挠的心理承受能力、善于判断和大胆决策的能力等都是创业中必须的能力,在实训中都要注意培养。再次,要让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创业教育可以和工程实际相结合,以开展创业活动为途径,在实践活动中诱发创业意识、磨练创业心理、提高创业能力、增长创业知识,并及时对创业活动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学校要设置一些条件,由学生组建小作坊、小商店、小企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业。

      8、实训是形成社会合理人才结构的基础,是提高生产率的有效手段,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技术人才,在应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实现终身教育和构建学习化社会方面有其重要作用。实训可以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双元制”教学、勤工俭学、社区服务等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学生综合实习与生产相结合,与“教科研”、“科、教、农”相结合,能进行生产示范,能大面积推广先进科技,把先进的科技、设备和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训是就业培训和岗位转换的有效途径,为解决社会就业和下岗与再就业矛盾提供服务。

      国家建设需要职业教育,经济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人民群众需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教育事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不但不会衰弱,而且会伴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标签:教师随笔 职业教育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的探讨(教师中心专稿)
下一篇:点滴汇聚成长家园——浅谈班主任管理工作(教师中心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