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387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老山界(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教案课题:老山界(陆定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写法,体
会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学习重点:目标2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研究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课文最后有一句话:“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究竟怎么难走?红军走这难走的山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红军过这难走的山依靠的是什么?老师想知道,老师相信同学们也想知道。让我们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寻找上面那些问题的答案。
二、阅读主场
(一)课题研究
公布课题,选择课题,推荐课题组长,从小组到大组,再到班上进行分层级的合作研究。
课题一:老山界的山路究竟怎么难走?
课题二:红军走这难走的山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
课题三:红军过这难走的山依靠的是什么?
课题要点:
课题一:(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难走”应包含“走什么样的路”“在什么情况下走”等内容。
(1)山路险峻,悬崖陡峭——走路难
(2)夜宿“之”字路,寒气逼人——睡觉难
(3)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吃饭难
(4)枪声密集,敌人追击——处境难
课题二:(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写法。)
(1)从当天下午到天黑之际,从山沟到山脚(上山前)
(2)从天黑以后到黎明之前,从山脚到半山腰(上山)
(3)从次日黎明到下午两点钟,从雷公岩到老山界山顶(登顶)
(4)从山顶休息以后——,从山顶到山下宿营地(下山)
课题三:(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1)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
(2)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
(3)红军战士善于宣传、发动群众的传统
(4)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拥护和支持
(二)有人说:《老山界》语言朴实、优美、凝炼、细腻、情真、隽永,是一篇值得反复诵读体味的佳作。学生自由推荐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要求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例(1):“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宏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睡半醒之中,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宏大;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等,混杂一起,变化万端,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例(2):“抢了一碗就吃”
抢先、争先,说明吃饭的迅速,因为“山路很难走”“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机关枪响得很密……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因而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吃饭。“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三、阅读尾声
(一)研究、讨论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二)研究、讨论“探究·练习”各题。
(三)课外作业:
(1)从《课课练·老山界》中任选两题。
(2)将课文中“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一段文字背诵给家长听,请家长从这段文字中选出三个句子念给你听写,再以“红军的乐观精神始终感染着我”为题,写一篇短文。
周智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老山界(苏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长征组歌》两首(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下一篇:
草(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