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259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星星变奏曲》

教  案

授 课 人:陈文强

指导老师:刘  妍

院    系:07级中文

《星星变奏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朦胧诗派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朗读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2.认识到世界时不完美的,要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怀着希望去生活。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 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2. 本诗在结构和语言上体现的“变奏”技巧。

教学方法

1.点拨法:引导学生语言抓住主要意象,点播理清诗歌脉络及情感。

2.诵读法:通过学生的跟读、品读、诵读,体味诗歌中的一项,把握诗歌情感。

3.品读法:引导揣摩精彩语言,体味朦胧诗派的语言特色。

4.探究式学习法:如对诗歌情感和主题的探究。

教学道具

罗京朗诵视频及音频、多媒体投影、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要点]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请大家看小屏幕,这上面展示的是一张星空图,大家可以想象成这是你在一个静谧的深夜往窗外看到的夜空。那么看着这样的一片星空大家会有怎样的感觉啊?那接下来的图景又有什么感觉呢?比如说电视剧上常看到的朋友、家人、情侣并肩一起在天台上看繁星密布的星空?比如渔夫在茫茫大海中看着一闪一闪的北斗七星的时候?在比如在回家或回寝室的路上空旷的地方看到的繁星?(结合PPT)

总结:看来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时间、地点,大家对于星星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有感到幸福的、有觉得静谧温馨的、有看到希望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关于“星星”的诗歌——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板书)

我们先来看看题目,《星星变奏曲》,我们知道这个是一篇关于星星的诗歌。那么“变奏曲”又是什么呢?“变奏曲”这是一个音乐术语,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帮老师告诉大家什么是“变奏曲”。



作者简介及相关知识介绍

变奏曲

变奏曲是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修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轮廓且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请同学帮忙读)

变奏曲,简单说就是改变它的一些元素以新的面貌出现,但原来的大轮廓大方向没有什么变化。作者江河将音乐这种变奏技巧运用到这首诗歌的创作中,使得这首诗是围绕着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地进行抒情的。所以,我们学习这首诗歌要认真体会“星星”在不同的情景出现和不同的事物相结合所表现的不同情境和氛围。

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朦胧诗派(设置超链接)的代表诗人之一。

朦胧诗:

朦胧诗派: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代表人是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      

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PPT)

字音

颤( chàn )动  闪烁( shuò )  朦胧( méng lóng )  覆( fù )盖  疲倦( pí juàn )



整体感知,诵读鉴赏

接下来,老师想让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我国已故的著名主持人罗京,在2008年新年新诗会上对这首诗歌的演绎。

观看视频——营造氛围、酝酿情绪、唤起期待

问题一:看完视频,同学们觉得罗京的表演怎样啊?朗读的好不好呀?

学:好!

问题二:同学们都说好,那又是好在哪呢?

学:……

明确:很好,这段表演的好是不是就是好在他的朗诵抑扬顿挫、感情丰富、声情并茂,把这首诗歌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完美地演绎出来了啊!(指导朗读技巧)

那这首诗的想要传达给我们的真情实感又是什么呢?现在大家跟着罗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好好感受感受朦胧派诗人江河通过《星星变奏曲》这首诗歌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认真体会“星星”在不同的情景出现和不同的事物相结合所表现的不同情境和氛围,然后思考一下诗中多次提到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而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播放音频、学生跟读——模仿借鉴、尝试诵读、初步感悟



四、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通过课文朗读,同学们是不是可以发现,星星这个词在诗歌中出现了很多次啊?同学现在来数数一共有多少个?包括题目在内的话是不是一共有10个啊,可以说,“星星”是这首诗歌的主要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展开全文阅读
1.那么星星都在这首诗歌中象征着什么?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情”呢?请同学结合诗歌内容思考一下。

明确:象征着光明、理想、幸福、自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理                                                  

                            想



光明    星星  美好

                                 幸

                                 福





星星变奏曲

                   

温馨美好                                 寒冷严酷

向往光明    否定现实

    理                                                  

                            想



光明    星星  美好

                                 幸

                                 福





星星变奏曲

                   

温馨美好                                 寒冷严酷

向往光明    否定现实

板书:





光明    星星  美好

                               幸    自

                            福          由



2.作者反复咏叹星星是为了表达他怎样渴望啊?

明确:反复咏叹是为了表达他对星星,也就是对光明、理想、幸福、自由和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追求。这个也就是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意象化”是朦胧诗的重要特征,那么这首诗中作者除了“星星”这个象征性丰富的意象外还用到了其他一些意象来寄托情感。现在我们找找这些意象,看看这些意象都构成了什么样的情境和氛围。

引导:这首诗主要分为两个诗节,每个诗节有十六行。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节,请***同学给我们朗读一下,然后大家一起来找找看这一节都有哪些意象。

同学朗读

第一诗节:星星、诗、蜜蜂、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个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啊?——温暖、美好、幸福的光明。

后一诗节:夜、寒冷、冰雪、苦难的诗、僵硬的土地、瘦小的星

这些意象呈现出来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啊?是不是像第一节一样是温暖美好的啊?——寒冷、寂寞、苦难的黑暗世界。

[板书:温暖、美好、幸福——————寒冷、寂寞、苦难]

3.第一节所呈现的光明世界和第二节的黑暗世界是两个天差地别、强烈对比的意境,那么作者是怎么将这些意象巧妙地结合、对比而形成了出两个截然不同的意境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这首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看看作者是怎么将诗歌进行变奏的?

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前面来给我们伴奏朗读一下。(鼓励同学自我推荐)

问:(评价朗读,指导朗读技巧)我们先来看看整首诗,它是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有着相同的结构和相近的句式。每一节十六行,每一节又分四个层次,每层都有着相同的语言标志,与我们的乐曲有相似的形式,这些特点使本诗正像题目所示是一首变奏曲。现在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两个诗节在结构、句式和语言上在有什么异同之处?

明确:都以“如果……”的假设句式开头,构成了对黑暗现实的强有力的否定。以“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开头的三次反问,各引出一组递进式的比喻,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美好世界:那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一个像夏夜般柔美的世界,一个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

第二节使用了与第一节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喻,都采用了“如果”的假设句式,一起构成对现实的否定。但它的前十二行由“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肯定式,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式,随着意象的变换,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在内容上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从而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最后四行,则又恢复了第一节用过的“谁不喜欢……”的肯定句式,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

整个第一节和第二节构成了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结合PPT】

五、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分析完了诗歌的主题思想以及诗歌结构,我们现在来体味一下这首朦胧诗歌独特的语言特色。


展开余文
(1)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①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②“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③“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2)“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六、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派代表人物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朦胧诗艺术表现的重要特征是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这首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巧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它用茫茫黑夜中的“星星”象征光明,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塑造了一系列,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美好的事物,不断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有力否定,对光明和理想的无限向往,也表达了诗人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勇于献身的决心。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

但诗中的“星星”又有特定的情境和意义,它的光芒,不同于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这正展示现实与理想相背离,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光明的理想。当梦想照进实现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世界是不完美的,正视现实的不完美,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怀着希望去生活,学会在自己陷黑暗的痛苦时,有勇气给自己的星星点灯,执着地去追求光明。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接下来我们看看课后需要做什么?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试仿照这首诗“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和“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3.阅读: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顾城的《一代人》,进一步感受朦胧诗派的特点。



附:板 书









 

赵利霞

标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论语》六则教案(七年级)(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记叙用得好,才是真的好 ——谈如何写好议论文 (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