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544  
标签:教师随笔
别了,康桥p了,志摩!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云南省砚山县一中  田锦宁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跟着这样的诗句走,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被带到清一个和谐,安详,宁静的境界。这是徐志摩《再别康桥》里的诗句。走进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会走进他所创设的清新,自然,优美的意境。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诗人一来连用三个“轻轻的”,写出了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为什么走也“轻轻”,来也“轻轻”,是因为诗人对康桥怀有深深依恋之情,要离别了,怎能不难分难舍。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即抒发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

      接着写岸边的金柳倒影在康河里的情形,一个“金”字把夕阳的光辉照耀着柳树所形成的特有的色彩传神的表达出来。把多姿的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多么地形象逼真,又是何等的亲切,也浸透了诗人无限的欢喜眷恋的感情。

      写康河的水草,甘心化作水草,甘心在那里生根发芽,不想离不愿弃,更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写榆树下的清潭。诗人融情于景,将留恋之情全都融入了康桥的风光中。

      在如此的美景中,诗人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处”寻他那“彩虹似的梦”,自由自在地“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最后,云彩本来是带不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极尽夸张的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

      很显然,《再别康桥会》这是一首离别诗。我们都知道,一般而言,所谓的离别诗其调子是悲伤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洵阳江头夜送客/风月蝶花秋瑟瑟”“执手相看泪眼”等等,无一不是缠缠绵绵,依依不舍,千寒暄,万叮咛。这首诗避开了一般离别诗的告别对象。告别的对象不是人,而是人间的康桥,是天空的云彩。这样的告别对象就给人一种清新飘逸之感。

      按常理,告别总得说话,离别之人,总会有千言万语要向对方说,“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伤离别”。这首诗却不然,诗人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营造出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排除了因“伤离别”而产生的沉重感,这无形中就增加了轻松飘逸的成分。

      照一般的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应当有送行的人。眼睛所看到的送行场面应该有高楼大厦,有宽广的马路,马路是车水马龙,耳中所听到的应该有无休无止的机器的轰鸣。但在诗人的诗中,这一切都没有。诗人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清草”“星辉”等自然 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

      《再别康桥》为什么会有如此独特的构思。我们不妨来简单地认识一下诗人的相关资料就不难找到答案。作为新月派代表诗人的徐志摩(1996--1931)浙江海宁人。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18年夏天留学美国,1920年去英国剑桥大学。1921年开始写诗,深受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化斯、拜伦、雪莱的影响。胡适说他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有人说,徐志摩的一生是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的一生。只可惜,他的这一生太短暂。1336年11月19日,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轻轻的”走了,年仅36岁!
标签:教师随笔 别了,康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长沙备课指导)(教师中心专稿)
下一篇:拓展学生识字空间,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教师中心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