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988
标签:
备课资料
独立、平等的新型爱情观(《致橡树》备课材料)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云南省砚山县一中 田锦宁
《致橡树》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派代表人物舒婷的代表作。近30年过去了,作为一首独特的爱情诗,现在读起来,仍会被诗中浓烈感情色彩以及理性的倾向所吸引。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花朵……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诗人把自己的抒情主体,化作一株木棉的形象,作为爱的另一方是橡树的形象。以“致橡树”作为诗的题目,表明诗的中心是爱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倾诉。这种倾诉,不仅表白对爱的诚挚、坚贞和炽热追求,更主要在于表现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同样是爱情诗,《致橡树》,不像常见的爱情诗直抒胸臆,用炎热的诗句表达对爱的焦灼和渴望,对意中人的热烈追求与赞美,或抒发失意的爱情给自己的悲苦与煎熬。不是花前月下,缠缠绵绵,就是依依不舍,悲悲戚戚。它跳出一般爱情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照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一番的理性考问与判断……我如果爱你,不应该怎样。爱应该怎样。
《致橡树》,让我们知道千百年来那种男欢爱的程式不见了,所谓自古只有“藤缠树”的女性对男性的温顺依附关系也被彻底否定,代之以平等、独立相互尊重的新型爱情关系。诗人以橡树和木棉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美和女性的阴柔美。用它们比邻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诗人就这样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的、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崭新的爱情观。
《致橡树》的抒情主人公庄严宣布:她决不赞同那种依附性的爱情观。她不愿做 “攀援的凌霄花”,依附于橡树的高枝“炫耀自己”;不愿学“痴情鸟儿”,为点缀的生活而吟唱“重复单调的歌曲”;她也不以为爱情只是单纯的奉献,像“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随时为他送去“清凉和慰藉”。这些都还不够的,她所追求的是独立的个性、平等的地位。爱的前提是要把“我”看成“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双方要具有同等的尊严和价值。这个前提意味着相爱的双方要有完整的个性:“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意味着相爱双方同甘共苦、永不分离:“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意味着相爱双方灵魂上的相互依存:“根,紧紧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在《致橡树》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中摒弃的是金钱和权势装饰的虚假情爱以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追求的是独立的人格,自我的价值。虽然全诗的情调温柔委婉,但却锋芒潜藏,尖刺直指陈腐的爱情婚姻观。近30年过去了,这也正是仍然令无数青年读者倾倒的原因。
标签:
备课资料
独立、平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可怜一个独守空闺的女子(郑愁予《错误》备课材料)
(教师中心专稿)
下一篇:
同形异读词举隅
(教师中心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