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262  
标签:教学论文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阮志凤

一、课题设计的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捷径,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问题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家庭“老、弱、病、残、妇、幼”留守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留守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加,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缺少亲情关爱,加上监护权、教育权的缺失,这些正直生理发育、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的孩子们,心理上极易出现偏差,在学校“留守学生”几乎等同于了“问题学生”,甚至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新浪网2003年的一次调查显示:31%的“留守学生”有说谎的习惯,15%的留守学生有偷盗和破坏公物的习惯,86.3%的“留守学生”成为“双差生”,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公安部门2006年统计,25岁以下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占全国刑事案件作案人员总数45%,从2002年至2006年间,青少年犯罪人数增长了4.7%,刑事案件作案率增幅达1.4倍,近两年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势头。“留守学生”成为我国农民的心头之痛,成为我们的民族之痛,社会之痛,成为农村学校教育的一大顽疾,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学校的高度重视。

一、我校“留守学生”现状

我校是一个地处城区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在校学生1120人,95 %的学生来自农村,经问卷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达788人,占在校生的71.7%,八(四)班达55人,占班总人数的87.1%,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有568人,占在校生的50.9%,“留守学生”的大量存在,因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其现状分析如下:

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留守学生”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优于同龄人,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大部分“留守学生”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均存在问题。“无人管教,自我放弃”、“情感缺失,冷漠内向”、“四处奔波,学学停停”、“读书无用,打工有理”、“伤害事故,防不胜防”等,正成为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由祖辈照料生活的农村孩子的"留守综合症"。

①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有84.8%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10.3%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5%左右的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缺少关爱,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亲人生了隔膜感。

②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监护行为浅层化。调查显示,有73.2%的“留守学生”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存在难以抹平的“代沟”,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相当部分是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更显力不从心。在调查“留守学生”的爷爷奶奶等祖辈管理教育“留守学生”的状况时,有83.5%的人认为教育管理吃力,有15%的人认为“无所谓,基本不管”。从调查来看,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也难以保证。据统计,“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学生”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学生”的在校率仅为88%。

③“真空时段”,自我监护,学生道德失范。调查显示有50.9%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这部分孩子交由亲友监管,甚至由孩子自我监管,亲友自觉不好管,甚至不管,孩子自控能力较差,每到节假日,成了“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这些孩子在学习生活方面缺少必要的指导而感到无助,于是学习成绩下滑,有的道德品质沦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学生”的行为问题较其他学生多,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谎,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小偷小摸;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有23.2%的“留守学生”成绩极差,倒数几名的大部分是“留守学生”;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学生”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

④学校对“留守学生”有效管理相对薄弱。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只凭课堂的几节课,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表现。但是,由于“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调皮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及委托的监护人,这样使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管理陷入尴尬。

随着城乡人口流动的日益加剧,“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日显突出,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精神,为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为这一教育难题探求解决措施,学校研究决定把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一个重点课题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和对策,呼吁全社会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重新定位农村教育。

二、“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

应当承认,“留守学生”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是城乡就业壁垒打破以后必然出现的现象。如何使“留守学生”更好、更健康地成长,已成为一个应当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而作为担负教育教学重任的学校和教师当然不能等闲视之。我作为工作在教育前线的一名教师,心中对这些“留守学生”的成长时刻担忧着,惟恐哪位学生因“心灵寂寞”而性格变异、学业荒废,误入歧途,那样我的心将永不安宁。所以在工作中尽心尽瘁,想方设法给予我的孩子们以“心灵鸡汤”。总结几年的教育实践感触及经验,班级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有如下对策:


展开全文阅读
1、创建新的班级机制,管住“留守学生”。动员“留守学生”在校寄宿,建立“留守学生”专用花名册及其家庭住址、学业成绩、思想品德、日常行为、父母联系电话等档案资料。班主任为本班“留守学生”的直接代管责任人,全体教师与“留守孩子”结对,成为孩子“代管家长”。“代管家长”职责是:定时找“留守学生”谈心,交流感情,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定期清理“留守学生”生活费用,让孩子少有余钱、绝不少钱;监督“留守学生”学习,对不同学习情况的“留守学生”因材施教。学期末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学生”给予表彰奖励。

2、实行 “谈心日”制度,促进“留守学生”。班级定期召开留守孩子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让每位学生得到发展,杜绝“留守学生”因厌学而流失。

3、建立应急机制,关爱“留守学生”。建立“‘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孩子”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告知委托监护人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办公室开设专用电话,让孩子跟家长保持联系;通过书信与家长定期联系,通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每学期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4、重视和家长的合作教育。建议父母外出务工要尽量把孩子寄养在有一定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时,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亲情。如果是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学生”,可让其发挥起积极的作用: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照顾孩子的生活、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是促进孩子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现状令人堪忧,不是那一个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完全解决好的。这里我只谈了作为教师在现状情况下所能做的事情,当然不尽完美,期待与教育工作者们交流,更寄于社会和政府的关注,为留守学生的义务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内容提要: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牵涉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依靠任何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须全社会重视和参与。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主要一点就是我国现行的教学制度的限制。城乡界线泾渭分明,不能实现自由流动。农民自身思想保守,家中有田有地舍不得丢,将孩子留在老家受教育,成为关注的一块“心病”。这是造成“留守学生”队伍庞大的重要原因。

攸县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劳务输出大县。2005年,外出广东、浙江、长沙等地务工、经商人员达14.8万人,占全县人口的20%,劳务收入达12.8亿元。伴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学生”的队伍也日益庞大,由于远离了直接监护人,远离父母的关爱,“留守学生”的教育成为当前一个沉重的话题。

  一、留守学生的现状

据调查,2004年,该县在校中小学生总数10万名,其中“留守学生”达3.38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5%。其中一些劳务输出的大乡,“留守学生”所占的比例更大,如丫江桥镇中学,父母外出的学生达56.6%,石羊塘镇中学达80%,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在校表现来看,“留守学生”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

表现之一:不务正业,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辍学现象严重。据某乡镇中学统计,在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92%,而且辍学率高达6%,而非“留守学生”辍学率仅为0.5%。全校50%以上的“留守学生”喜欢上网打电子游戏、交友聊天,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上黄色网站。

表现之二:不思进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据对一所乡办中学的调查反映:527名“留守学生”中“思想品德”达到优秀等级的只有79人,约占15.9%,达到良好等级的有189人,占38.02%,其余均为不合格。该校还对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理想、抱负、人生观、经济观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留守学生”与非打工族子女相比较,理想、人生价值的明确度要低35个百分点,而对于经济收入或持将来走一步、看一步的观点却比非打工族子女高25个百分点。

表现之三:不守法纪,犯罪倾向比例较大。据一所乡中学调查反映,2005年上学期全校学生较大违纪者有13人,“留守学生”就有11人,占92.3%。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在校学生犯罪现象十分突出,其“留守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攸县公安部门2001年在某地区侦破37起学生盗窃案,查获的44名作案成员均为中小学生,其中35人是“留守学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监护管理的“盲区”。父母外出务工后,其子女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和亲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和体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而亲戚和邻居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据丫江桥镇中学的调查,监护人对学生做人、学习管教是否严格?一般的学生90.6%回答“很严或严格”,而“留守学生”96%回答“一般或不严”,有的“留守学生”甚至无人监护。没有管束的“留守学生”,拥有绝对自由的“双休日”,黄丰桥镇中学3次双休日到电游室、网吧检查情况,共有48人在网吧、电游室,其中40人是“留守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参与违法乱纪事件、外出打电游、上网、逃课、厌学的学生,“留守学生”占92%。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赌博、看黄色录相,各种坏习气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滋生开来。

家庭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就父母而言,抚养孩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教育、管理孩子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一些经济条件宽裕的家长,由于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在孩子用钱上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缺乏一定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学生,开始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生活追求享受、学习怕吃苦,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坏习惯。另一方面,由于隔代抚养,有的长辈管教不严,一味纵容。有的长辈不辩是非,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增强了他们骄纵跋扈的气焰,“骄”、“娇”二气十分严重。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认识的偏差,大大增加了“留守学生”管理教育的难度。

学校教育的“困区”。周一至周五还好说,但是一到了双休日,老师就感受到鞭长莫及,出了问题也找不到监护人。而且许多“留守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充满逆反心理,加上现在设在教师面前的“高压线”也太多,学校老师不敢过于要求严厉。菜花坪乡中学一位教师说,她班上有三名“留守学生”,长期逃学、旷课,当班主任的一个学期见不了他们几次面,学校的围墙被捅了几个大窟窿,破了又修,修了又破。有的学校对“留守学生”由指定老师管理,但是随着“留守学生”队伍的日益庞大,教学任务本来就很繁重,老师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社会环境的“雷区”。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习气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一些不法分子瞄准了“留守学生”,常常对他们进行敲诈勒索,同时还勾引一些女生过早步入社会。据不完全统计,“留守学生”被欺负的比例比其他学生高30%。

三、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针对日益严峻的“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该县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是试行“档案”管理。在全县所有的中小学校推行留守学生档案化管理,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各学校将留守学生造具花名册,除记录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以外,着重记录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将记录范围由校内延伸到校外,记录时间由学习日延伸到节假日。

二是实行“托管”制度。该县黄丰桥镇中学要求每个“留守学生”找一个自己熟悉而又信任的老师委托管理,可以是班主任,也可以是任课老师。建立托管关系后,每周该学生必须与托管老师进行至少一次的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托管老师就相当于学生的第二父母,学校每月定期召集托管老师、班主任老师交流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每一期期末要安排一次托管老师与其父母见面会,加强联系。调查显示,实行托管制度后,近期学生违纪事件中,“留守学生”的参与面比去年下降了40%以上。万新桥村的一名学生,之前整个双休日上网打电游,托管制度实施以后,通过托管老师的教育管理,现在远离了网吧,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其父母专程从深圳回来感谢学校和托管老师,并深有感触地说:“为了我们的孩子,你们老师比我们家长还费心”。

三是采取“活动”引导。该县大同桥镇中学为了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在县司法局、县人民医院聘请专家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和青春期教育。双休日则组织“留守学生”野炊、搞公益劳动、社会调查,让他们渡过欢乐、和谐的周末。

“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仅依靠任何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全社会重视和参与。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主要一点就是我国现行的教学制度的限制。城乡界线泾渭分明,不能实现自由流动。农民自身思想保守,家中有田有地舍不得丢,将孩子留在老家受教育,成为关注的一块“心病”。这是造成“留守学生”队伍庞大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家长打工要不忘教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好坏、对错、是非等判断力较弱,正在一个生理急速变化,心理发育不稳定的阶段,家长要尽可能的关注孩子的成长,努力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的人,做到赚钱、教子两不误。(贺国胜)

标签:教学论文 农村中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三语文备课组计划(第一学期)(教师中心专稿)
下一篇:高考备考作文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专辑(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