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2779
标签:
教师随笔
高二教师随笔
可怜绛珠仙草一片心到头还是金簪雪里埋——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师随笔)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对黛玉的批语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道出了一个“以泪还情”、“以泪洗石”一生追求爱情的,最后以死升空的悲剧女子形象。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小说一开始就从“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入手,写她为酬报灌溉之德,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于是也来到了人间。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一进贾府初见宝玉时便有了“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也就成了全书的序幕部分。作者借黛玉进贾府、在贾府中的生活历程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人物依次登场亮相,王熙凤、贾宝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在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
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有美貌不亚于其家姐的薛宝琴……为什么独有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 作为大观园中神明般的少女,林黛玉形象荟集了中国历史上所有优秀女子的全部灵气,以其惊人的才情卓然而立。人格的独立,灵魂的自由,第一次在这个少女身上获得了生动地体现。林黛玉一次次的哭泣一点一点的洗净了那块沉沦寓世的顽石。想当初贾宝玉是多么的蒙昧糊涂,即倾心林黛玉之灵巧,又仰慕薛宝钗之仙姿。即便在听到《葬花辞》恸悼山坡的当口,内心深处也是将林黛玉薛宝钗乃至袭人香菱搅做一团。然而,泪为灵魂之形,毕竟又终有尽时。“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下!”林黛玉泪尽之时,便是贾宝玉彻悟之日。一个是爱哭,一个是爱见哭。黛玉因为有贾宝玉这一天生的知音和感应着,她才哭得其所。如果说,贾宝玉的灵魂以顽石为形,那么林黛玉的灵魂以泪水为状。泪不尽,石不醒;泪尽石醒,人去园空;一部红楼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领会者,独宝玉而己”其实领会悲凉之雾者不仅不独宝玉而己,而是作为无望的爱情期待者的林黛玉。在葬花辞中率先感受到生存的紧张,在五美吟中大胆颠覆了历史,在桃花行中深切领悟到大观园世界末日将至。而面对薛宝钗的“珍重芳姿昼掩门”,她就是展示出“半卷湘帘半掩门”的风流潇洒。她不是不明白她的爱情期待究竟有无希望,但他抱定“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生宗旨,心甘情愿的走向无望的天空,可见,她那红拂般的卓然识见,来自她不畏赴死的决心和不入浊流的心胸。林黛玉纯美的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原则,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像,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这一形像所含蕴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第一次见到贾宝玉,就是哭,此后,“不是闷坐,就是长叹,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是自泪不干的。”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映;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发。质言之,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最终也只落得“金簪雪里埋”,“泪尽石醒”人升空的结局。
周胜菊
标签:
教师随笔
高二教师随笔
可怜绛珠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蜀相》》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