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333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逍遥游》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知识归纳】

1、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庄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解题: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3、道家思想及林语堂评老庄:道家思想又叫老庄哲学,核心思想是崇尚自然,主张相对论,认为万物一体,主张清净无为,无为而治。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区别是: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林语堂《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

【学习目标】

1、通过联系旧知,借助工具书或根据语境揣测准确无误地说出多义词“志、名、图、置、穷”及古今异义词“虽然、众人、果然、虫、年、是、枪”等词语的含义。(重点)

2、根据语境准确无误地说出 “水、南、致、合、征”等词类活用现象,并能准确判断几个特殊句子的句式。(重点)

3、通过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理清文章的思路,准确概括出“逍遥游”的内涵。(难点)

【自学释义】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画线字注音。

(1)其yǐ(   )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xǐ(   )于南冥

(3)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覆杯水于坳(   )堂之上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   )者  (6)小知不及大知(   )

(7)适莽苍者,三餐(   )而反,腹犹果然  (8)适百里者,宿chōng(   )粮 

(9)我决(   )起而飞,抢(   )榆枋而止 (10)斥鴳(   )笑之曰  

(11)彼于致福者,未数数(   )然也        (12)彼且恶(   )乎待哉?

2.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

(1)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通           (2) 此小大之辩。     通           

(3) 小知不及大知       通                  (4) 御六气之辩       通      

(5) 旬有五日而后反。     通      ,     通       (6)而征一国者    通     

3.结合具体语境,解释词语

(1)志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②《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③博闻强志(《屈原列传》)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2)名

①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逍遥游》) ②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③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④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         

(3)图

①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②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赤壁之战》)     

③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 (《促织》)         

(4)置

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鸿门宴》 )

(5)穷

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古今异义词:虽然、众人、果然、虫、年、是、枪

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即使这样,是两个词。

今义:连词,是一个词。

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泛称动物。

今义:虫子。

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

今义:年份,年月。  


展开全文阅读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这。

今义:词义范围缩小,只作判断词。

枪榆枋而止      古义:触、碰。

今义:发射枪弹的武器。

5、词类活用词:水、南、致、合、征

水击三千里(水,名词用状语,“在水面上”)而后乃今将图南(南,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方位名词作动词,“南行”)彼于致福者(致,动词使动用法,使……到来)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征,动词使动用法,“使……满意”“使……信任”)

6、特殊句式:

判断句:虽然,犹有未树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省略句:翱翔蓬蒿之间

宾语前置句:奚以知其然也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彼且奚适也        彼且恶乎待哉    之二虫子又何知

介宾后置句:去以六月息者也。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合作探究】

1、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怎样?

2、作者对“笑”鲲鹏和别人的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一一作了否定。那么请大家讨论一下,作者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不是肯定呢?

3、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4、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什么样的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5、作品的主题:

文章采用了                       的写作顺序,先借助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说明万物的区别只是“小大之辨”,他们都是有所依赖有所期待的,都不得逍遥游。在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后,作者阐明了正面的主张,逍遥,应是                                                                  。

【拓展训练】

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荀子的君子式人格,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           ;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人格,        ;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②绝对自我,拨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③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④平和公正,循规蹈距

【读懂庄子】

于丹教授认为,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看中的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这样一种成全;而道家看重的是更高旷的苍天上人的精神的自由,他看中的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超越。可以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以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也就是说,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让我们的内心真正无所拘囿,让我们风发扬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让现实中种种的窘困,只在当下可以看破,而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有这样一番逍遥游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去追寻。

《逍遥游》导学案

【自学释义】答案

1、⑴翼   ⑵徙   ⑶tuán   ⑷ào ⑸yāo è  ⑹ zhì ⑺ cān ⑻ 舂  

⑼xuè qiāng ⑽ yàn  ⑾shuò   ⑿wū  

2、(1)反—返 (2)辩—辨(3)  知—智(4)辩—变(5)有—又 反—返 (6)而—耐

3、(1)①志向  ②记述、记载  ③记住  ④  标记、作标记

(2)①名称、名字  ②声名 ③命名、起名 ④名义

(3)①图谋 ②谋划、筹划  ③图画

(4)①放上、安放 ②放弃、放下

(5)①尽、止 ②走到头

【合作探究】答案

1、三个笑,第一个:“蜩与学鸠笑之曰:……”第二个:“斥鴳笑之曰:……”第三个:“宋荣子犹然笑之……”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反对、反驳

2、否定后者好理解,关键是否定前者不好理解,因为“鲲鹏展翅”早已作为积极的意象被人们广泛引用。但在本文中,作者在讲述这一寓言故事时,突出的不是鲲鹏本身,而是风力,“故九万里,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对风力作用的突出,实际上就是对鲲鹏的否定,因为鲲鹏仍有所凭借。

作者写了“笑”的双方,对“笑”的一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都作了否定,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顺便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是的,本文也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

3、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从反面论证,最后才用几句话提出正面主张,以三“无”(无己、无功、无名)作结,有力地论证“无所待”观点。

4、应是一种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并非外在的表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5、作品的主题

先述后议、先破后立   应是一种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并非外在的表象,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超越现实的凄苦,培育一个属于灵性的、而且充滿无限自由和谐的广大的精神世界。

【拓展训练】   正确顺序:④③①②

 

胡琪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逍遥游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影视名作欣赏一:《城南旧事》赏析(人教版备课资料) (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讨论的思考(必修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