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导学案设计
阅读:1689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学问和智慧》感悟生活式导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安徽省庐江县长岗中学 张为民

      教学目标:

      1、对应生活学习理解生字生词和含义深刻的语句。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学问和智慧的关系,认识智慧比学问更重要的道理。引导学生认识生活道理,总结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3、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经验的方法,了解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学习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课文隽美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课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1分钟)

       1、现实生活中,某人很有学问,某人很有智慧,很多人把学问和智慧混为一谈,其实它们并不是一回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看看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

       1)、对应生活学习生字生词,理解生字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学问和智慧的关系,认识智慧比学问更重要的道理。引导学生认识生活道理,总结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生活。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2分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生活,注意节奏和停顿。

       2、出示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生字生词,自学自读2分钟,对应生活再现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对照解释换一种方式表达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词。

       3、阅读课文,感悟生活,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反映的生活道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认识和观点,准备交流。

       4、探究问题:为什么说智慧比学问更重要?进一步认识生活哲理,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观点。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主感悟生活,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多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读课文、自读注释、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感悟生活、质疑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准备对话交流,但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就不交流了,提供材料(材料附后)让学生自读一下就行,不要不放心学生。

      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30分钟)

       1、检查朗读,学习朗读。先品听朗读录音,后指名学生朗读指定段落,并点评指导。

      2、交流学习生字生词,对应生活理解生字生词。

       1)、多媒体显示下列生字,指名学生读准生字,并纠正错误读音。

      铢累zhū    远瞻zhān     大郤xì      大窾kuǎn    

       矻矻kū      探骊lí      蚌壳bàng 犀锐xī

       2)、多媒体显示生词和解释,让学生对照解释尽量用自己的语言,配合动作表情说说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检查学生理解词语情况。

       寸积铢累:也作铢积寸累,指一点一滴地积累。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

       食古不化:意思是读书一味学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     

       通达:指明白人情事理。

       读书得间:意思是在书本的字里行间可以得到新知识,并有所发展。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      

       3、共同感悟生活,解决“课文反映什么生活道理”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的生活道理,说说自己的认识和感悟,老师追问,促进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学生发言和老师追问略。师生对话,思想交锋后,根据预设要点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思想交锋后,多媒体显示内容要点) 

       课文反映学问和智慧的关系,反映作者对学问和智慧的认识和看法,反映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离不开学问,二者相辅为用,但智慧更重要的道理,启发人做学问要做有智慧的学问,做人要做有智慧的人。为了促进学生思考,追问: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打算怎样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大家发言,共同探究,共同品味。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 


展开全文阅读
       4、共同探究自读问题:为什么说智慧比学问更重要?共同探究,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思想交锋后,多媒体显示预设要点)

       因为不少学问渊博的人,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不能举一反三。“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没有智慧的学问是无用的。“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牛顿等都是有智慧的人,他们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这便是他们智慧过人之处。总之,正反两方面的事实都说明,对于一个人来说,智慧最重要。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为基础。没有学问的智慧不是大智慧。追问:日常生活中,你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共同探究,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略)

      五、结语,布置作业。(1分钟)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2分钟)

      1、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经验的方法,了解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学习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2、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课文隽美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自学指导,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让学生自学起来任务明确。(2分钟)

       1、探究问题:课文是怎样反映生活道理的?理解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

       2、点对点迁移运用,学习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3、品味下列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1)、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确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2)、“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

       3)、“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

       4)、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议论文,或成一本专书。

       5)、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三、学生自学、自主感悟生活,解决“课文怎样反映生活道理”的问题,老师巡视、督促,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勤学多问的习惯。(10分钟)

       学生自读、感悟、提问,老师指导答疑,师生准备交流。

       四、和谐交流,共同提高。交流后,多媒体显示预设要点。(30分钟)

       1、共同探究课文反映生活道理的方法,发动学生说说课文反映生活道理的方法进行交流。学生发言,老师追问,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预设要点如下:

       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反映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本文围绕学问和智慧的关系,针对一般学习者不清楚,或一些人没有重视,为害不浅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极有价值的观点,并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主要论证方法有:(一)比喻论证。例如作者说学问“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确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又如“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二)举例论证。如第三段列举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达尔文发现进化论、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三个事例来论证学问不能离开智慧。(三)对比论证。如第四段将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进行对比,说明读书、著书要讲智慧。又如第三段讲述智慧的重要性时,先谈有学问而无智慧可能导致的结果,这是从反面论证,然后以科学研究的三例来正面论证。一反一正,对比鲜明,说理透彻。(四)引用论证。如“有学问的笨伯”“两脚书橱”“冬烘先生”“赫胥黎慨叹说:‘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等。

       2、品味语言,学习理解课文亲切自然的语言。品味语言的方法是把语言反映的生活情景想象再现出来进行感悟和玩味,并说说语言反映生活的巧妙之处。这种方法和理解字词、课文的方法是一脉相承的。

      重点品味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1)、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确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追问:通过不同的比喻,你们说学问和智慧有什么不同?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从比喻中可见,学问和智慧是原料和熔炉的关系,是铁和炼钢的电火的关系,也可以看出学问和智慧的不同。学问是原料和工具,智慧是煅烧和创造出来的精品。)

       2)、“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

       (追问:“傻子都应该知道”反映了赫胥黎什么感受?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这反映赫胥黎高度的自责和对达尔文的敬佩,也说明生物进化普遍存在,以致人们司空见惯,视而不见,需要我们用一双智慧的眼睛来发现,进而显示没有智慧的研究是没有发现的。)

       3)、“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

       (追问:为什么很简单,“你们看不见”呢?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其实不是看不见,而是视而不见,没有慧眼,没有慧心。)

       4)、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议论文,或成一本专书。

       (追问:根据比喻,你说有智慧的书应该是怎样的书?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有智慧的书应像珠玉一样价值连城,思想犀利,充满智慧和灵性,给人以启发。)

       5)、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追问:通过比喻可见“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是怎样的?思想交锋后,统一认识:“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是光芒万丈的,有穿透力的,有持久魅力的,永远发出耀眼的光辉。)

       3、点对点迁移运用,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展开余文
       课文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反映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其中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比较好用,我们反映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模仿运用。今天,我们以《开卷有益》为题,运用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证明开卷有益的观点和你的认识。同学们可以先上网查阅资料,搜集能够证明开卷有益的事例和名言,钻研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学习课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语言特点和阐述论点的方式,写一篇有理有据的议论文,让读者心服口服,十分愿意接受你的观点,达到你的目的。写作议论文的目的就是让人相信自己的观点,接受自己的观点,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因此,不要空洞议论,不要忘记自己的目的,要紧扣论点,紧扣目的。举事例和对比要以是否证明论点为准,能达到目的就行。当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还可运用其他论证方法,不是非运用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不可。

      五、结语,布置作业。(1分钟)

      1、完成点对点迁移运用作文。

      3、课后自由阅读罗家伦作品一篇,做好笔记,准备交流。

      

      

       附(让学生看看,不必讲解):

      作者介绍。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教育家和思想家。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学习。在五四运动前一年,创办了影响仅次于《新青年》的《新潮》杂志,倡导新文化。1920年,由北大校长蔡元培推荐,罗家伦出国留学,先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后又转往欧洲的伦敦、柏林和巴黎三所大学的研究院,直到1926年回国。他学贯中西,广涉群籍,才思横溢。1929年9月,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贡献。后任中央大学校长长达10年之久,功绩至伟。著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

      有关智慧的名言。

      ●高官厚禄许会从天而降;金银财富许会不求自来;可是智慧非得我们自己去追求不可(爱

      ·扬格)

      ●靠智慧能赢得财产,,但没人能用财产换来智慧(贝·泰勒)

      ●使人发光的不是衣上的珠宝,而是心灵深处的智慧(西班牙)

      ●哪里有智慧,哪里就有成效(俄罗斯)

      ●哪里有智慧,哪里就有道路(苏联)

      ●一个智慧的头脑,能够拯救成千个头颅(土耳其)

      ●能足智者,天不能穷

      ●仅仅是具备出色的智力是不够的,注要的问题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笛卡尔)

      ●智才能开路!(拿破仑)

      ●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雨果)

      ●智慧不仅是创造文化、获得幸福的原动力,同时也切不可忘记它又是产生破坏、把人推向悲惨和苦恼的深渊的原动力----(池田大作)

      ●智慧表现在下一次该怎么做,美德则表现在行为本身----(约尔旦)

      ●遇事做最坏的打算的人,是具有最高智慧的人(纳·科顿)

      ●以我所见,慧于言者不为慧,慧于行者方为慧----(圣格利高一世)

      ●智慧意味着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标(大哈奇森)

      ●智慧是智者财富(英国)

      ●智慧是人的财富(土耳其)

      ●智慧是穿不破的衣裳,知识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哈萨克族)

      ●与其相信你的金钱,倒不如相信你的智慧;与其寻找金钱,倒不如寻找智慧(维吾尔族)

      ●智者知道财富的价值,但富人不了解智慧的快乐(欧洲)

      ●财富会带来忧虑,但智慧会导致精神安宁(欧洲) 张为民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学问和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论美》感悟生活式导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下一篇:《孔乙己》教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