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95
标签:
教学论文
合理整合课程资源,正确解读文本内容(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那么,哪些是课程资源呢?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文本的解读需要教师有系统的,全方位的思考。它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独特的见解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情,关注课程整合的教学价值。唯有如此才能让语文教学的内容在课堂上得到现实而充分的呈现,从而发挥文本解读教学的真正价值。
要做到既合理整合课程资源,又正确解读文本内容,使课程资源与文本有机的结合,科学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最起码应做到如下两点:
其一、教师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备课理念。首先要明确角色意识,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裁者和传授者,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通俗比喻为“教师搭台,让学生唱戏”。在备课时教师由“主角”退居“次主角”,要着重考虑如何做一名促进者、指导者、激励者、营造者、参与者。例如我在备《变色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的理解课文,我准备在上课时不进行枯燥的讲授,而是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学生为了表演好课本剧,定会大量的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跑图书馆,上网查阅,进而独立的完成文本的学习任务,深刻的理解课文的实质。这样我在教学中既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角地位,而且很清闲的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对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次,要树立问题意识,新课程有效备课过程中要努力体现“三维”目标,要通过文本研究发现问题,重视学生们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对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等要做全面设计。 再次,确立服务意识,教师要从心灵深处走下神圣的讲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有效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第四,要树立对话意识,备课是教师提前与学生、与文本、与情境进行“无声”的对话的过程,备课也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过程的设计;最后,要确立持续发展意识,教学前备课并非是备课的结束和终结,而仅仅是一个阶段,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备课,教学结束后还要备课,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课还没有真正备完。
其二、加强自身文化积淀。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天下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的个人知识也将被激活。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在备课时,语文教师要将自己定位在“知识型主持人”,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 要以强烈的母语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 诸如让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演讲、辩论、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全球事件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流程。例如我在备《音乐之声》时想到这是一篇外国的音乐剧,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所以我将这一课设计成为影视欣赏课。利用网络将《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下载下来给学生放映。于是,这部影片里的风土人情,人物的音容笑貌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出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优势所在。
总之,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合理整合课程资源,是教师备好课的两大基本要素,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进行有效备课的最佳策略。
杨静
标签:
教学论文
合理整合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以文本为载体,培养发散思维(教学论文)
下一篇:
怎样上好语文课(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