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261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时文短评写作指导》教案(人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时文短评
明确时文短评写作的要求和评论的角度
教学重点:如何写作时文短评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实例讲解,演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化学版《青花瓷》引学生叫好 老师态度谨慎
短评1: 一些学生认为,这是一种创意,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这样很有意思,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忆知识,学习就不枯燥。用唱歌的方法来学习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短评2: 某些老师认为引入教学需谨慎。 “歌谣化”的教学对于学生记忆确实有一定作用,但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对于理解能力欠佳的学生可能造成一定的反作用。 学生们只有在理解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读懂这些“歌谣”,僵化地按“歌词”来背熟几条公式或原理,反而会抹杀学生对知识内涵的深刻理解。
二、高考语用题新增题型————社会热点 我们评说
什么是时文短评?
时文:
时效性比较强的报刊、网络文摘。
(捕捉社会热点)
短评:
“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评说,
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时文短评的要求:
第一、观点鲜明
第二、说服力强
第三、条理清晰
第四、语言精炼
时文短评的评论角度:
1、正面肯定
2、反面否定
3、正反结合
三、实例讲解: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标题是“1500硕士竞聘卖猪肉工作,据称包括海归人士”,言称如今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别说大学生就连硕士博士就业也费劲,就有那么一家天才公司此时出了招聘广告,高薪之下竟引来无数硕士征聘,一下子火了。先前就有过“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新闻,也听说过放弃20万年薪回家乡种红薯的硕士农民彭焕新,都挺成功的,虽然在世俗眼光里此举动不可思议,但人家自己乐意,而且赚钱了,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是别人的事。但今天这新闻够轰动,人数众多、层层筛选、条件苛刻。对于这一消息,上至教授,下至百姓,众说纷纭。
请你就此现象写一则100左右的短评。(6分)
时文短评写作方法与技巧:
第一步 读材料 把握主要信息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标题是“1500硕士竞聘卖猪肉工作,据称包括海归人士”,言称如今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别说大学生就连硕士博士就业也费劲,就有那么一家天才公司此时出了招聘广告,高薪之下竟引来无数硕士征聘,一下子火了。先前就有过“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新闻,也听说过放弃20万年薪回家乡种红薯的硕士农民彭焕新,都挺成功的,虽然在世俗眼光里此举动不可思议,但人家自己乐意,而且赚钱了,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是别人的事。但今天这新闻够轰动,人数众多、层层筛选、条件苛刻。对于这一消息,上至教授,下至百姓,众说纷纭。
硕士竞聘卖猪肉
第二步 亮观点 选准评论角度
我为千余硕士竞聘卖猪肉的现象大声叫好。 (正面肯定)
硕士竞聘卖猪肉,这是一种严重的人才浪费 。 (反面否定)
硕士竞聘卖猪肉,我们需理性地看待这种现象。 (正反结合)
第三步 讲道理 力求自圆其说
正面肯定
①这是就业者端正心态、观念转变的一大进步 ,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可以出状元②更何况该公司是连锁经营要发展壮大“卖猪肉”产业,也需要人才。
反面否定
①寒窗苦读近二十载,最终卖猪肉,学非所用不能体现什么学术价值,知识力量。 ②卖猪肉这活即使需要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甚至会计学,但也不至于需要硕士研究生。
正反结合
①硕士竞聘卖猪肉说明现他们的择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做出业绩。②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国家人才资源还不丰富,硕士卖猪肉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
第四步:作小结 提出解决方法(重申观点)
正面:正确的就业心态就是要认清形式,积极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是继续昂着高傲的头颅。
反面:我觉得正确的就业心态就是要认清自己,学以致用。
正反:我认为择业观的确需要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不应该以浪费人才为代价。
答案示例:正面
我为千余硕士竞聘“卖猪肉”的现象大声叫好。(观点)①因为这是就业者端正心态、消除职业歧视的体现,是社会的一大进步。②世上三百六十行,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更何况该公司是连锁经营要发展壮大“卖猪肉”产业,也需要人才。(分析)正确的就业心态是要认清事实,积极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是继续昂着高傲的头颅。(结论)
答案示例:反面
硕士竞聘卖猪肉,这是一种严重的人才浪费 。(观点) ①寒窗苦读近二十载,最终卖猪肉,学非所用,不能体现什么学术价值,知识力量。②卖猪肉这活也可能需要统计学、经济学甚至会计学。但不至于需要硕士研究生吧。倘若一个妈妈指着“卖猪肉的”告诉孩子,他是硕士时,孩子又会做何感想? (分析)我觉得正确的就业心态就是要认清自己,学以致用。 (结论)
答案示例:正反
硕士竞聘卖猪肉,我们需理性地看待这种现象。(观点) ①硕士竞聘卖猪肉说明现他们的择业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做出业绩。 ②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国家人才资源还不丰富,硕士卖猪肉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分析)我认为择业观的确需要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不应该以浪费人才为代价。(结论)
展开全文阅读
四、短评鉴赏 你来打分
材料1: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在北京演出,于嘉靖、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昆剧、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
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出通知,从2008年3月开始,全国十省市开展音乐课教京剧的试点工作,并公布了15部“京剧进校园”剧目中的唱段。此通知一出台,人们议论纷纷,赞叹声、反对声此起彼伏,莫衷一是。
你如何看待“京剧进校园”这个问题?请简要评论。(6分)
我不知道这事好还是不好。我整天埋在书堆中,有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从鸡叫忙到鬼叫,连坐在抽水马桶上,还得背英语单词,把我累的骨架都要散了!你爱看京剧你看去,别理我,烦着呢!(观点含糊,牢骚满腹)1分
京剧好啊!它是北京的戏剧。你知道吗?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你不爱京剧,就是不爱北京,就是不爱国!不爱国,就是卖国贼!你要知道 ,当卖国贼是要挨骂的!因此,你必须看京剧,慢慢地你就会喜欢上它的,不信,咱就骑着驴子听唱本——走着瞧!( 不合逻辑,强人所难)1分
京剧算啥玩意儿?不就是整天咿咿呀呀地唱,动作慢吞吞地,你说烦人不烦人,看京剧,不把人憋死才怪呢!哪像看动漫那么有趣,就是看日剧韩剧也比看京剧强一百倍!哇塞!我看那个出这馊主意的人,是不是吃饱了撑着,就让他一个人在剧场里呆着吧!( 观点偏激,崇洋媚外)0分
中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是非常必要的。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脸谱是绘画艺术,身段是形体艺术,即便单看唱词,如诗如歌,也是很好的文学范本。哪怕仅仅是读读这些经典唱段,也能学到很多历史知识、生活常识;还能学到许多修辞方法,至少对写作文是一种帮助。
正面
(观点鲜明,逻辑严密)5分
目前京剧进校园条件尚不成熟。它的受众面极其狭窄,除了有闲情逸致的老年观众外,中青年几不涉及;它过于程式化,一招一式都有严格的限制;剧情过于拖沓;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脸谱化,好人坏人,让人一眼洞穿、拖腔又太长,要改进才有出路。
反面 条理清晰,分析透彻 5分
京剧进课堂,这是一种新尝试,也是一种新挑战。京剧虽贵为国粹,但它不会像流行歌曲一样遍地传唱,更不可能迎来遍地戏迷。但对于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弘扬传统文化是有好处的。京剧进校园不是坏事,这要看我们的教育如何去熏陶学生,如何实施有层次的因材施教。
正反结合 观点新颖,思辨性强 6分
五、小试牛刀
材料一:一天,甲乙相逢,甲说:“你很靓很精神,一定做俯卧撑了,又腰肌挺好,比猪坚强多了。是股奴,还是车奴、房奴?打酱油吗?”乙回答道:“我什么奴也不是,也不打酱油。--你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明白。”
材料二:调查发现,经常使用“顶”“囧”“斑竹”“伊妹儿”“美眉”等网络语言的人群中,20岁以下的超过90%,30岁以下的也达到了37.66%。
你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有何看法?请简述。(6分)
①使用网络语言无可非议。(观点)网络语言充分表现了青少年 的创造力,使用网络语言与他人交流,是青少年张扬个性、追求时尚的体现;网络语言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丰富了汉语词汇,一些曾经陌生的网络语言现在已经非常熟悉,如“下载” “链接”“复制”等等,早已被我们接受。(分析)总之,网络语言丰富了人们的交流方式,更适应新的科技发展,应予以肯定。 (总结)
②我认为网络语言的使用应辩证地看待。 (观点)网络语言对日常用语的规范性确实造成一定伤害。这对模仿力强、辨别力弱的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利的。网络语言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丰富了汉语词汇,表达方式更加丰富、简洁而新鲜。幽默诙谐、风趣生动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分析)因此对网络语言既不要一棍子打死, 也不能放任自流,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总结)
注意几个禁忌问题:
(1)忌观点含糊偏激。(2)忌大量转引材料。
(3)忌结构思路不清。 (4)忌字数严重超标。
六、课堂小结
时文短评写作方法与技巧
读材料,把握主要信息
亮观点,选准评论角度 ( 正面肯定、反面否定、正反结合)
讲道理,力求自圆其说
作小结,提出解决方法
注意几个禁忌问题:
忌观点含糊偏激 忌大量转引材料 忌结构思路不清 忌字数严重超标
复习良策
一、多关注 二、多思考 三、多训练
化学版《青花瓷》
白色絮状的沉淀跃然试管底 铜离子遇氢氧根再也不分离 当溶液呈金黄色因为铁三价 浅绿色二价亚铁把人迷 电石偷偷去游泳 生成乙炔气 点燃后变乙炔焰 高温几千几 逸散那二氧化碳 石灰水点缀白色沉底
苯遇高锰酸钾 变色不容易 甲苯上加硝基 小心tnt 在苯中的碘分子紫色多美丽 就为萃取埋下了伏笔 电解池电解质 通电阴阳极 化合价有高低 电子来转移 精练了铜铁锌锰镍铬铝银锡 留下阳极泥 稀释那浓硫酸 浓酸入水滴 沿器壁慢慢倒 搅拌手不离 浓酸沾皮肤立即大量水冲洗 涂抹上碳酸氢钠救急 甘油滋润皮肤 光滑又细腻 熟石灰入土地 酸碱度适宜
看酸红碱紫的试纸多美丽 你眼带笑意
七、课后作业:
材料1: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 3篇。有人提出现在中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指出鲁迅作品怪僻、与时代脱节,学生难以理解,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应该减少比重。此说法引起不少人的疑惑: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一时间,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竟然在校园里面临尴尬的境地,是去是留,争议不断。(成都商报8月12 日)
针对上面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不少于100字,6分)
观点一:我认为此举是与时俱进,大势所趋。很多学生反映“鲁迅的部分作品很难读懂,文字较晦涩。”“读鲁迅的作品,好像看不到希望,很压抑。” 鲁迅先生所面对的,是一个政治黑暗的时代,他需要同种种黑暗势力作斗争;今天的时代则较为宽松和谐。因此,面对鲁迅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思想,青年人可能无法体会先生作品中的价值,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再有随着文学史的重新书写,对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金庸等作家的研究越来越多,鲁迅研究早已不再是一家独尊,而这种文学史的书写必定要影响语文课本的面貌。鲁迅消隐是时代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观点二:我认为此举应理性地看待。(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选文的范围也日趋多元。鲁迅不是完美的,语文课也不是鲁迅课,如果从诸多的鲁迅作品中拿掉几篇,选一些经典作家的名作,让课本丰富起来,也是好事。但鲁迅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他树立了新的文化理念和现代价值观,他的文章是现代白话文的典范,这就是鲁迅在语文课本的独特价值。正如一位网友所言,英国人都知道莎士比亚,俄国人都知道托尔斯泰,德国人都知道歌德,中国人怎么能不学鲁迅的文章?(分析)鲁迅的文章要学,关键在于选哪些,怎样讲,能不能让学生接近鲁迅的精神世界。对中学生而言,鲁迅有些杂文历史语境比较复杂,撤掉不是不可以理解的。但像《过客》《药》则应该入选:人生的前方是坟墓还是鲜花?人生的意义何在?应该怎样面对生命?这样的文章能够激发青年学生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应该入选。(建议)
展开余文
材料2:目前中学生使用手机现象非常普遍,但由此也造成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焦虑、恐惧等不良影响。为此,沪上某中学在开学前推出一项新规:将手机请出校园。但此举引起不少争议,中小学生用手机是“疏”还是“堵”,请你写一篇短评。
观点一:我认为中小学阶段不应主张学生使用手机。有许多案例显示,使用手机会干扰校园环境以及与教学相关的各个方面,即使将手机调成无声,学生仍会在上课或写作业时发短信,常见的照相功能也常被滥用。手机已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力、焦虑、恐惧等不良影响。最新资料显示,中小学生已成为手机黄毒泛滥的重灾区。更为严重的是,手机的更新频率快,新上市的名牌手机价格不菲,不少学生由于炫耀或者不甘落于人后等心理而不断更新手机,这对于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家庭经济意识的教育等都是不利的。
观点二:我认为对于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应正确引导,加强管理,而不上一味地强调禁止使用。(观点)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想完全阻止高科技给学生生活带来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再有很多家长在外打工,与孩子交流极为不便,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角度考虑,及时的交流沟通是必要且必需的。
但家长给孩子买手机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家庭经济能力、子女学习生活需要和子女性格等因素。如果子女自制力差,应注意引导子女有节制地使用手机。学校也要加强教育和管理,把学生用手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分析)
我建议14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使用手机,即使要用,家长也应给孩子购买那些只能实现通话的简易手机;对于一些手机上瘾的孩子,家长应让其尽快停止使用那些功能强大的智能化手机。 (建议)
总之,只有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才能让手机铃声不在课堂上响起。(总结)
阳旭珍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时文短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
《兰亭集序》教案(高二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