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1358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短文两篇》助学案(《行道树》《第一次真好》)(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宝箴塞初中三步六助助学案)
宝箴塞初中“三步六助”助学案
学科:语文 年级:七 课题:短文两篇
课 型 新授 课 时 主 备 学习 笔 记
审 核 教导处 助学教师 王方菊 使用学生
第一步:问题引领——教师“备助”设疑,激情引入
学习目标
①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④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一.自主学习
1、识记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堕落 点缀 苦熬 贪婪 姊妹 冉冉 牙龈 雏形
丰硕 稀疏累累 沉甸甸 玲珑剔透
二.问题探究
1 . 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运用了什么写法?
2. 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3.“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4.试找出乙文的中心句。
5.乙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6.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7.乙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第二步:互动探究——“自助、求助、互助”,整合资源,探索技能
1.请学生看书,解决以上问题?
2.组内活作解决没有提出的问题?
3.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第三步:反馈拓展——教师“补助”点评、总结,提升知识与情感。学生“再助”查漏补缺,复习巩固
补充
.走进文本 品形象,品语言,悟情感
1.品形象
a.找出甲文中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b.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c.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品语言:如何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b.“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c.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d.“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3.悟情感
a.甲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b.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c.“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和态度?
谭素敏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短文两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人生寓言》助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备课资料)
下一篇:
《水调歌头》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