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954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设计者:春风桃李
[设计基本理念]
诗词教学重在赏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意境,体悟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以人化、优化和活化为导向,实施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民主教育,充分运用问答、讨论、朗读等各种师生、生生互动方式,建立起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鼓励、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平等互动关系,同时渗透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努力达成共享的民主开放课堂。
(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重视培养学生语感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倡导“体悟—赏析”型教学,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要求学生调动知识储备,积极思考感受学习的乐趣,并获取学习的方法,成为语文学习环境文本化的受益者和实践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2、品味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训练诗歌阅读方法和技巧。
3、把握本词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鉴别诗歌的能力,进而能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倍加珍惜今天的一切,并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培养学生欣赏鉴别诗歌的能力。
3、训练诗歌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1、从意象的角度理解词中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2、理解词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通过学生的课前背诵,课内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点拨法。抓关键词语,设喻、联想点拨理清词作脉络。
3、讨论法。对重要语句含义的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课前]预习作业:
1、背诵本课《沁园春•长沙》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熟读的重要性,在不熟悉课文的前提下学习诗词不说毫无意义,至少觉得学不够到位,对于诗词学习前的背诵准备,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环节设置也是与众不同处之一。)
2、小黑板上加点字注音。
[课堂]
一、导入
1、检查预习
(1)、请生齐背诵本课文,正音。
(2)、按座号等随机抽查一生背诵。
2、请生回忆初中学习课文《沁园春•雪》,背背并请生谈谈两诗相同之处。
如答词牌名同,字数同等等。
二、解题
1、词的有关知识: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它原是配乐的诗。词有多种词调,又叫词牌,各种词牌规定了各种词的文字声韵的固定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所以古代叫填词,且押韵,因而词有音乐。词的句式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本文的“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有的词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词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
毛泽东是现代人,现代人也有写诗词,可其内容是现代的。
(可引导生尝试填词。)
2、引导读注释,复述背景要旨。(自读提示)
我们知道,词语放在语境里我们才能更深刻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同样,如果把整首词看作是一个词语的话,我们要放在怎样语境中理解?
时代背景
(类比的形式使学生形象地认识了解背景的必要性。)
要理解这首词,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找出解说具体背景能够。
略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请生谈毛泽东“独立寒秋”在干什么?哪里看出?并概括。
观景、触情、忆昔
2、要求学生抓领起词,理出全诗思路,并体会领起词作用。
看、怅、忆
(此教学创新处在于引领学生找到“看”字,并提问“看到什么地方”体会领起词特点示例后,再放手让学生找出全诗中表示作者主观行为这一类的动词,化抽象为形象,全诗思路跃然眼前。同时在学生概括出来后,师要求再结合词句说明,体现以文为本的教学思想。)
3、体会诗歌语言的跳跃性。
四、具体研读
(一)、研读上阕
1、“独立寒秋”请生思考毛泽东当时处在怎样天气?
寒秋
2、“立”应是在江边,怎么是在寒秋?
这句话不是依正常语序展开,在讲究格律的古典诗词中,这样的调整是常见的。体会诗歌语言的不合逻辑性。
3、毛泽东穿着长衫,风瑟瑟地吹着,请生思考其景有否扣着“寒”字,即写出“寒”特点?
(此问题设计是本教案的亮点,结合文本,发挥想象,给学生一品味语言的广阔空间。)
生⑴答:“红”是暖色调,秋天叶红了,红遍,秋深叶才红遍,天气才会很寒冷。
生⑵答:不说“秋天”,而是“霜天”,可见寒。还有“尽染”“苍茫”等词语可看出。
……
师问:“碧透”算不算透露“寒”字?
生⑴答:河水结冰,透亮。(错)
生⑵答:碧,冷色调,使人毛骨悚然,且红遍衬托出江水的绿。
生⑶答:秋天水冷,显得透明。
……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黑格尔也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此处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后,各抒己见,思维空间广阔,品味细腻,且老师适时地进一步提出问题,将思维推向更深远更细微处,寒秋的景色在语言的品味中自然真切得感受到。)
展开全文阅读
4、请生思考这是怎样的秋天?
如:生意盎然,美好,活泼,色彩明亮、绚丽,清爽……
5、师强调体会诗歌语言又一重要特点:色彩性
6、古诗词的欣赏,捕捉关键性的词语作分析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其技艺往往体现在用词上,而用词技巧又往往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锤炼上,生意盎然的秋天,请生谈谈哪个字最能传达出来?试作简要说明。
竞 争 击 翔
具体赏析略
(学法指导适时渗透。)
7、请生思考为何能“翔”鱼?再次品味诗歌语言的不合逻辑性,但又很传神的特点。
翔:轻快,象飞一样。
(关键字进一步点拨。)
小结:我们欣赏上阕,一个字一个字欣赏,诗歌语言非常凝练,每个字都传神。人说“一千吨语言矿产中才提炼出一克的诗。”
(二)、研读下阕
1、秋天,中国文人季节,其中一些怀才不遇的人称“秋士”。
出示投影:
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欧阳修:秋天“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秋瑾绝笔:“秋风秋雨愁煞人”
2、请生齐读诗句,感觉此处和毛诗有何不同?
情感不同,投影中凄惨悲凉之感。
(补充有关描写“秋”的诗句对比品味毛泽东的心境,
3、自古文人多悲秋,秋天总让他们想起花凋谢,树叶的枯黄,寒冬的到来,作者却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写的无一点悲伤之情,本诗流露出毛泽东怎样的心境?
豪气。
(回答问题时,可先让学生回顾历史课本中学过的知识,但不要搞一一照应,在提问和答案的预设上,尽量淡化历史知识,注重文本,注重情感体会,注重联系实际。)
4、生都感觉到一种豪气,豪气何处来,是怎样豪气?
(此处教学设计是本文又一亮点。请生用自己语言组织回答后,师请其从文中再找出诗句佐证。围绕文本品味,有利提高语感。)
如“峥嵘岁月稠”,“粪土当年万户侯”,“谁主沉浮”等等表达了主宰国家山河的豪情壮志。
5、请生思考“粪土”似乎是不好词,怎么用到诗中?
词不好用在他们身上更能表现自身的豪气。
小结:虽然,秋天是寒冷的,但心中的凌云壮志可让他们将寒秋视为壮秋!
请生齐读。
6、“粪土当年万户侯”已将壮志抒发地淋漓尽致,为何此处还写到最后一小节?
到中流击水象征担任国家重担,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鼓浆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
7、最后一小节,师换一种表述方式:革命重担怎么办?请记住到革命潮流中担任重担!如何?
不好,喊口号,本文的总结方式含蓄形象。
8、学生慢速朗读全词,细心品味。
五、课文总结
本节课以欣赏语言为主,请生讲本课诗歌语言特点。
六、作业
古来有才学、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临送目,凭高揽胜,必生万端感慨。日月的变迁,家园的忧患,人生的苦辛一齐涌上心头,奔赴笔端。请生以《登高》为题,写一小诗。
板书: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音乐性)
词
词牌 观景 (色彩性)
音韵
平仄
触情
忆昔
教学设计说明小结:
心理学认为只有思想才能唤起思想,只有情感才能理解情感。在设计本教案前,曾参阅过多篇本课题的教案,深有感触。有些老师在教学处理上旁征博引,课外的诗句高达几十首;有些老师,补充了大量的历史背景;也有些老师根本没抓住神韵,无情感地肢解诗句等等,使语文的学习艰晦无趣。本教学设计,紧扣本诗歌语言,从文本出发,回归文本,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联想,以思想唤起思想,以情感唤起情感。尽量淡化历史,精要引用若干课外材料,营造轻松,充满创造力的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本参考: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标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沁园春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趣味与策略齐飞考点同分数共舞(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论文)
下一篇:
《长亭送别》教案(鲁人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