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002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陈奂生上城(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执教人:宜城市实验中学  鲁发福

教学目标

1、认识高晓生;

2、理解巧妙的情节;

3、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描写方法;

4、理解辩证的主旨。

教学重点

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辩证的主旨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认识高晓生;

2、理解巧妙的情节;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刘姥姥酔卧怡红院

那刘姥姥因喝了些酒, 他脾气不与黄酒相宜,且吃了许多油腻饮食,发渴多喝了几碗茶, 不免通泻起来,蹲了半日方完。及出厕来,酒被风禁,且年迈之人,蹲了半天, 忽一起身, 只觉得眼花头眩,辨不出路径。四顾一望,皆是树木山石楼台房舍,却不知那一处是往那里去的了, 只得认着一条石子路慢慢的走来。及至到了房舍跟前,又找不着门, 再找了半日,忽见一带竹篱,刘姥姥心中自忖道:“这里也有扁豆架子。”一面想,一面顺着花障走了来,得了一个月洞门进去。只见迎面忽有一带水池,只有七八尺宽,石头砌岸,里面碧浏清水流往那边去了,有一块白石横架在上面。刘姥姥便度石过去, 顺着石子甬路走去,转了两个弯子,只见有一房门。于是进了房门,只见迎面一个女孩儿, 满面含笑迎了出来。刘姥姥忙笑道:“姑娘们把我丢下来了,要我碰头碰到这里来。”说了,只觉那女孩儿不答。刘姥姥便赶来拉他的手,“咕咚”一声,便撞到板壁上,把头碰的生疼。细瞧了一瞧,原来是一幅画儿。刘姥姥自忖道:“原来画儿有这样活凸出来的。”一面想,一面看,一面又用手摸去,却是一色平的,点头叹了两声。一转身方得了一个小门,门上挂着葱绿撒花软帘。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 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找门出去,那里有门?左一架书,右一架屏。刚从屏后得了一门转去, 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刘姥姥诧异,忙问道:“你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去,亏你找我来。那一位姑娘带你进来的?”他亲家只是笑,不还言。刘姥姥笑道:“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他亲家也不答。便心下忽然想起:“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因说:“这已经拦住,如何走出去呢?”一面说, 一面只管用手摸。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忽见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

且说众人等他不见, 板儿见没了他姥姥,急的哭了。众人都笑道:“别是掉在茅厕里了?快叫人去瞧瞧。”因命两个婆子去找,回来说没有。众人各处搜寻不见,袭人道:“是他醉了迷了路,顺着这一条路往我们后院子里去了。若进了花障子到后房门进去, 虽然碰头,还有小丫头们知道,若不进花障子再往西南上去,若绕出去还好,若绕不出去, 可够他绕回子好的。我且瞧瞧去。”一面想,一面回来,进了怡红院便叫人, 谁知那几个房子里小丫头已偷空顽去了。 

袭人一直进了房门,就听的鼾声如雷。忙进来,只闻见酒屁臭气, 满屋一瞧, 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袭人这一惊不小,慌忙赶上来将他没死活的推醒。那刘姥姥惊醒,睁眼见了袭人,连忙爬起来道:“姑娘,我失错了!并没弄脏了床帐。”一面说一面用手去掸。袭人恐惊动了人,被宝玉知道了,只向他摇手,不叫他说话。忙将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些须收拾收拾,所喜不曾呕吐, 忙悄悄的笑道:“不相干,有我呢,你随我出来。”刘姥姥跟了袭人,出至小丫头们房中, 命他坐了,向他说道:“你就说醉倒在山子石上打了个盹儿。”刘姥姥答应知道。又与他两碗茶吃,方觉酒醒了,因问道:“这是那个小姐的绣房,这样精致?我就象到了天宫里的一样。”袭人微微笑道:“这个么,是宝二爷的卧室。”那刘姥姥吓的不敢作声。袭人带他从前面出去, 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带了他来的。众人都不理会,也就罢。

——读后,感觉如何?刘姥姥,让人在诙谐幽默之中捧腹大笑,但笑完之后,又不能不为她掬一把辛酸的眼泪,村妇,农民,孤陋寡闻。可笑更可爱,可悲复可叹啊!今天,我们将要认识的陈奂生,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们看看,在他身上产生了什么故事?

二、高晓生

高晓声,当代蓍名作家。小说《陈奂生上城》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出国》。主要写一个农民陈奂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巨大变化,从而歌颂党的政策。

作家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在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  

三、背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改变了农村贫困的面貌,中国农民迎来了真正的春天。崭新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在物质生活得到解决后,萌发了进取心,对精神生活有了追求。这一切都令高晓声“非常激动”,于是创作了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小说系列,《陈奂生上城》是其中的一篇。

四、初读感知

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五、理解巧妙的情节

1、给每节拟个小标题。

2、小说是以“陈奂生上城”为线索的,依次写了他“上城途中之所想”、“上城以后的经历”、“上城之后的变化”,这就打破了小标题的限制。请按照这样的提示,弄清他一路想些什么?进城后经历了什么?上城之后有什么变化?

3、本文情节安排十分巧妙,有大量的耐人寻味的伏笔,谈谈你的理解。


展开全文阅读
——明确:

1、小标题:

第一节:上县城,寻求新生活;

第二节:卖油绳,病困火车站;

第三节:遇书记,梦圆招待所。

2、整体把握:

上城途中之所想 打  算 卖油绳,买帽子。

心  情 叹过去,乐现在,满足有米有衣的生活。  

遗  憾 口舌笨,人前卑,渴望人前神气的生活。  

上城以后的经历 卖油绳大意少三角;

买帽子失策店关门;

受风寒病卧候车室;

困苦时幸遇吴书记;

如剜肉住进“高级房”。

上城之后的变化 身份显著提高 干部对他友好,别人羡慕不已;

从此一直神气,做事较前有劲。

    3、“一奇六巧”:

奇遇:“漏斗户主”上城竟住进高级房间,可谓奇遇。这个奇遇的形成,有两个因素,一是偶染感冒,一是巧遇书记。有了这两个因素,将陈奂生置身于高级房间,成了相当自然的事情。

一巧,卖油绳:能炸油绳卖,可见粮油有余,陈奂生的喜悦也就油然而生;卖掉油绳身上连本带利大概八块来钱光景,这样五元钱的房租能付而又心痛不已。

二巧,买帽子:既见昔日的贫困,又见今日稍有改善。由此透露“今年好像变娇了”,正透露今夜要得感冒了。

三巧,对精神生活的渴求:既反映昔日所受贫困的压抑,又反映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陈奂生“总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殊不知这次上城竟如愿以偿,虽然花掉了五元钱,像割掉一块肉一般心痛,但是,归根结底,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

四巧,车站的地点:这里油绳好卖,这里有茶水,有长椅,与吴书记巧遇也非此地莫属。

五巧,遇书记:既反映当时干群的亲密关系,又使陈奂生住进高级房间成为可能。

六巧,感冒:高烧时神志不清,睡一夜就好,用第二天回忆的方法补叙深夜发生的事情就毫无破绽。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描写方法;

2、理解辩证的主旨。

教学程序

一、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描写方法(结合课后“练习”一、三)

1、读第一节的6-9段,陈奂生最大的精神追求是什么?怎样评价他的这种追求?

2、读第三节的倒数第3段,在陈奂生看来,他的最大追求实现了吗?怎样评价?

3、读第三节的相关段落,在“五元钱”结帐前后,他有什么样的变化?怎样评价?

4、他还有哪些“自欺”的可笑想法?

5、概括陈奂生的人物形象。

6、本文对陈奂生最多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这种描写方法与《项链》相比,有什么异同?

——明确:

1、他最大的精神追求是“他总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

陈奂生追求的精神生活,不外乎是说东道西、妙语惊人之类,如此就能提高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这个极低的要求,反映了他精神上的空虚、自卑,见识浅薄,容易满足,这显然带有浓厚的小农色彩。

2、在他看来,他的最大愿望实现了“有谁……有谁……看谁……看谁……看谁……”。

由于坐了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县委书记介绍的五元一夜的高级招待所,就感到“精神的满足”,得意非凡。这表现了农民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

3、

前 后

被子 生怕弄脏 衣服也不脱

枕巾 干擦脸

大皮椅 不敢坐 扑通坐下去

地板 光着脚 不怕弄脏

心理 十分爱惜 任意作践

之前,表现了他的善良纯朴;之后,则表现出他的自私狭隘!

4、他还有许多“自欺”的想法:

“这等于出晦气钱------譬如买药吃掉” 

“现在别的便宜拾不着,-----那就再困吧,困到足十二点走,这也是捞着多少算多少。” 

“虽然还剩得有二三个钟头,又带不走,忍痛放弃算了。” 

“有此一番动人的经历,这五块钱花得值透。” 

“仅仅花了五元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 

5、人物形象:

陈奂生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他们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但不免打上小农经济的烙印;他们勤俭质朴,但又不免自私狭隘、为个人生活患得患失,头脑深处有封建等级观念。

6、描写方法以心理刻画为主。作品随着情节的发展,结合人物的行为描写心理,心理描写又推动情节发展,人物的行为变化又在心理描写的观照下得到解释。

例如,陈奂生付过房钱再进房间,有一系列动作:不再脱鞋,大摇大摆进去,往太师椅一坐,倒开水吃饼,使劲坐了皮凳三次,热度退尽了,用枕巾擦嘴,和衣睡觉,过后又起身出门。每个行为为什么这样做,都有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解剖了人物的灵魂。

这跟《项链》中的心理描写有所区别。《项链》的心理描写,运用了西方小说惯用的心理分析方法。《陈奂生上城》也注重心理描写,然而运用了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是结合人物的行动、肖像描写,结合景物、天气的描写展开的,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

二、环境描写(结合课后“练习”“一”的“3”)

陈奂生身上的进取心和落后面,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

——陈奂生的进取心是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崭新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农村改革解放了生产力,陈奂生这个昔日的“漏斗户主”翻身了,他充满喜悦心情,也萌发了进取心,对精神生活也开始有了追求。另一方面,陈奂生身上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在他周围的农村干部和农民身上同样存在。因为陈奂生坐过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五元一夜的房间,人们马上对他友好、羡慕、尊重。可见这样的社会环境是陈奂生的落后面的生存土壤。

其实这种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岂止陈奂生有?机关门诊室的那位医生、招待所的那个大姑娘、大队干部、村上的人、农机厂的采购员等人都有。如果不是吴书记送来的,那位医生和招待所的那个大姑娘能对一个农民这样热情吗?不是因为他坐过吴书记的汽车,住过五元一夜的高级房,大队干部、村上的人能对他改变态度甚至羡慕不已吗?  

   作者从不避讳长期个体经济地位和封建残余思想给农民带来的历史局限。他笔下的人物,善良与软弱、淳朴与无知、憨直与愚昧、诚实与轻信、追求实际与狭隘自私等,常常是揉合在一起的,即使在物质生活获得满足,新生活开始的时候,他们也仍然不能完全突破历史的制约。 

三、理解辩证的主旨(结合课后“练习”二)

这篇小说描写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尴尬,表现了作者对新时期的农民终于前进的高兴,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的慨叹。

作者自述:“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又沉重,高兴又慨叹。我轻松、我高兴的是,我们的境况改变了,我们终于前进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

陈奂生上城,是一个有趣的题材。作品把视野非常狭隘的农民与城市文明联系了起来,把刚刚摘掉“漏斗户主”帽子的陈奂生置于县招待所高级房间里,也就是置于高档次的物质文明环境里,以此观照陈奂生。这样,农民的境况就得到了辩证的表现:温饱问题是初步解决了,但是生活水平毕竟还是很低很低的;农民的灵魂也被深刻地解剖出来:农民的素质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这样辩证地表现新时期初期的农民,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中国要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很长很长一个历史阶段。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这是了不起的,但是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

 

鲁发福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陈奂生上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药》(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守财奴(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