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206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胡同文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都安高中高一语文组 苏秋艳 2010年1月20日
一、教学目标
1.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2.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正确理解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学习京派语言。
3.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用关键词概括文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为教读课文,单元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教师放手引导学生从文章整体和局部的联系上反复思考,要求学生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领会作者对北京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
师:“去北京是很多人的梦想,一提到北京,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故宫、长城、颐和园┅┅”
生:“想到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生:“2008年奥运会可能在北京举行,我们一定要多得金牌。”
生:“想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看看。”
师:“也许很多同学想不到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师:你们觉得胡同是什么样的?
生:胡同就是小巷子
生:胡同四四方方的。
师:像四合院?
生:是的!
师:那是死胡同!
师: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展示: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文化具有阶级性、地域性、民族性。)
师:“胡同文化”是哪个阶级的文化?
生:市民阶级。
师:哪里的市民?
生:北京的市民。
师:北京什么地方的市民?
生:北京胡同里的市民。
师:那么胡同文化就是——?
众生齐答:北京胡同市民的一种文化。
师:在了解“胡同文化”前,我们先来看看北京胡同都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半部分,把自己的发现和同位前后位同学交流一下再回答。
(几分钟讨论后)
生:胡同很多!
生:胡同有宽有窄!
生: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很安静。
生:胡同取名有各种来源!
师:你是从课文第2段发现的,是吧?
生:是的!
师:那么请你说说第2段都提到了胡同的哪些名称。(生读)
师:很好,刚才这位同学读了很多胡同的名称,请你们说说,这些名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众生思考,半晌无人回答)
师:我现在把这些胡同改改名字,把皮库胡同改成皇家胡同,把狗尾巴胡同改成凤凰美食街,请大家比较一下改过的名字有什么特点。
生:改过的名字显得很高贵。
师:那么原先的名字吧?
生:带有市民气息!
师:很好!改过的名字很高雅,原先的名字就显得——
众生齐答:通俗!
师:北京的胡同还有其他特点吗?
(众生思考,无人作答)
师:其实课文第1段也说到了胡同。请大家看课本,看第1段是否提到了胡同的特点。
生: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师:很好!胡同走向都是很正的。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归纳一下胡同的特点。(展示板书)
师:长期生活在这样正而又安静的胡同里的居民形成了怎样一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呢?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几分钟后)
生:胡同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生:他们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生: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生: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师:还有没有?
生:北京人讲究“处街坊”。
师: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作者称之为“胡同文化”。那么作者认为这种胡同文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众生:封闭的文
师:对!这种封闭的文化的精义是——
众生:忍!
师:作者对这种封闭的,以“忍”为精义的文化持什么态度?
(众生交流、讨论)
生:批判的态度!
师:你怎么看出的?
生:从第6段的“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一句就可看出来!
师:能再说具体一点吗?
生:“封闭”就是不好的词!
师:很好!“封闭”从感情色彩看是贬义词,作者用了这个词正好表明
了自己的态度。文中还有类似的词吗?
(众生寻找、交流)
生:“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师:说得好!那么作者对胡同文化仅仅持批判态度吗?
展开全文阅读
生:还有伤感!文章最后3段明显地表现了作者这种情绪!
师:是的,作者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现在看到胡同在一天天衰败,自然会有一种伤感情绪。可见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应是批判中又带有伤感留恋。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课所学的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再次突出教学目标)
师:我还有一点要说明一下。课文里所说的胡同文化是作者眼里的胡同文化,当然也就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因而我们也就不能说胡同文化就完全是这样。何况,北京在发展,胡同文化也在发展,今天的胡同文化也会有新的面貌。下面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畅想一下今天的胡同及胡同文化
(众生交流)
生:胡同被推倒,盖起了新的高楼。
生:胡同的居民已不再封闭保守了,他们也和外界交流。
生:还有些胡同被当作文物保存起来!
四、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胡同正在衰败、没落,正在被一幢幢高楼大厦所代替,但是胡同文化将会随着北京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明天去北京,也许你所感受到的将会又是一种新的文化气息。
五、 迁移练习
为强化学生用关键词概括文章的能力,引导其课外阅读《长城》一课,课件先展示几幅长城图片,从各个角度来体现长城的壮美景象。
节选鲍昌的《长城》,用课件展示思考题:
①由学生填充十处生动精彩的词语;
②用关键词概括历史的长城的特点;
③用关键词概括现实的长城的特点;
④比较阅读《胡同文化》与《长城》。
附:板书设计
走向——正
胡同特点 名称——俗
数目——多
环境——静
安土重迁,不愿搬家
独门独院,过往不多
胡同居民 易于满足,要求不高 封闭、忍
爱瞧热闹,不管闲事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六、 教学反思
优点:1、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跳一跳,就摘到苹果”。2、教学方式新颖,体现新课标的思想。3、师生双边配合较好,课堂气氛活跃。4、重难点突出,重难点突破很到位。5、整节课渗透学法指导,很具个性教学。
不足: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没有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取得更多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做到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等都还需要不断探索,钻研。
苏秋艳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胡同文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滴水之恩”在情感教学中的渗透(教学论文)
下一篇:
对《报任安书》“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的解读 选自沈善增《还我老子》一书 (高二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