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学论文
阅读:4559
标签:
教学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浅论社交礼仪的中外古今差异
毕业设计 (论文)开题报告
教 育 系 初等教育 专业 05 级 2 班
课题名称:浅论社交礼仪的中外古今差异
毕业设计(论文)起止时间:
2009 年 9 月 20 日~ 12 月 20 日(共 13 周)
学生姓名: 李俏洁 学号:5051021318
指导教师: 李雅君
报告日期: 2009.10.16
1. 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
社交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古今中外,向人们介绍社交礼仪的作品不乏其列。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礼仪文化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它们都记载了大量我国古代的礼仪,《礼记•曲礼上》记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告诉人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论语•颜渊》记载“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说明古人行为举止处处合乎礼仪规范。《论语•子路》记载“言必信,行必果”,告诉人们做人要守信用。这些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0世纪以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社交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金正昆教授的《社交礼仪教程》及他的电视讲座,向我们介绍了很多现代社会实用的社交礼仪。
张燕在《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中详细介绍古今中西礼仪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并且说明了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我国的社交礼仪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礼仪文化中也有着鲜明的儒家特色。白燕在《论美国实用主义的社交礼仪文化》一文中介绍了美国社交礼仪文化是继承了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道德礼仪文化的传统,同时又积极结合美国的现实与实践,创新发展而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实用主义社交礼仪文化,体现着平等宽容、诚信率真和简捷实用。
社交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曹丽萍的《浅谈社交礼仪的作用》中就提到,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礼仪更成为人们生活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马宇、陈捷在《礼仪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养成》也提出社会存在,就是社会交往的存在,礼仪就是社会交往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塑造一种良好的符合社会规范的形象,只有掌握良好的社交礼仪,才能在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设计(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一、要解决的问题
1.古今中外的社交礼仪。
2.古今中外社交礼仪差异的表现。
3.古今中外社交礼仪差异形成的原因。
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
2.比较研究
3.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一、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形成的原因
二、 解决问题的思路:
从中外古今典型意义的社交礼仪入手,通过比较中外古今典型意义的社交礼仪,得出它们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最终找出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形成的原因。
4.完成本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实验设备或实验环境条件、某类市场调研、计算机辅助设计条件等等)及解决的办法
一、完成本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
1.利用现有资料:《中外民俗概论》等书籍
2.利用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
3.利用互联网等网络资源
二、解决的方法:
1.阅读《中外民俗概论》、《礼仪金说》等著作,从内涵丰富的古今中外社交礼仪中选择出具有典型代表作用的社交礼仪。
2.将所选择的典型中外古今社交礼仪进行对比,感受中外社交礼仪文化的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3.钻研一些学者的学术研究,综合他们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观念,借助资料、文献,论证我的观点。
5.设计(论文)完成进度计划
1.2009年9月24日前,选择研究课题,确定论文题目。
2.2009年10月16日前,上交《开题报告》
3.2009年11月20日前,完成论文初稿。
展开全文阅读
4.2009年12月20日前,完成毕业论文,并上交论文有关材料。
5.2010年1月11日至18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终审。
6.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7.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签章)
年 月 日
说明:
1.本报告必须由承担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学生在接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正式开始做毕业设计(论文)的第2周或第3周末之前独立撰写完成,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2.每个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撰写本报告一份,作为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审查学生能否承担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依据,并接受学校的抽查。
标签:
教学论文
毕业设计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对《报任安书》“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的解读 选自沈善增《还我老子》一书 (高二备课资料)
下一篇:
《兵车行》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