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6138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一作文指导
有多少往事可以回味——回忆类话题作文指导(教学论文)
  

【文题展示】

回忆是什么?回忆是奶奶舍不得吃的红枣,是妈妈灯下缝衣的纤纤银针,是爸爸恨铁不成钢的巴掌,是友人鼓励的肩膀。回忆是老师赞许的眼神,一句劝勉的话。回忆是一首忧伤的歌曲,是一枚青涩的苹果,是泛黄的照片,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回忆是悲伤,是欢乐;是酸,是甜。回忆是那百味瓶,但尝到尽来,舌尖还绕有清甜。

你读了上文,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和感受呢?请记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抒发感情,发表看法,以“回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定(诗歌除外),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方法点拨】 

“回忆”这个话题适合的文体有记叙文、散文等。题材很宽泛,但一定是往事,可供回忆的东西很多。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景。回忆是对过去的缅怀,是对过去的反思,是对现在的规谏,是对未来的展望。回忆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回忆就没有现在与未来。所有的现在都会成为往事,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很多美好的难以忘怀的人和事物,我们可以从回忆中汲取力量,矫正步伐,获得慰藉,感受美好。观察中外名篇佳作,很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对人、事的感情寄托在具体的某个物上,比如冰心的《小橘灯》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黄帮寨的《半截钱里的父爱》等,都是借一个具体的物来抒发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把物(景)、人、事、理融为一体,都非常感人。因此首先要选好一个思想感情的载体(可以是上面材料里提到的那些事物,可以自己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缺少对这个物(景)进行必要的描绘。其次要想文章生动感人,就要选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感触的事写。再次文以情动人,无论叙事还是议论,要有真实饱满的感情。结构上以从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圆形结构为宜。下面以散文为例,谈谈具体的写作思路:

1.开头要巧妙:可从现实出发,选一个触发回忆往事的“点”,引出话题,可以设置一个悬念,比如最常用的就是设问,以此来吸引读者。也可以抒情,以情带事;可以描绘景物,为下文主体部分做铺垫。

2.中间要展开。回忆往事是主体部分,要能把读者带入具体的情境之中,可以以时间或空间的发展、变换为线索展开回忆,具体记叙跟这个物(景)有关的人和事,可以是几个人几件事几个片断,也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叙事要具体,详略、取舍应依据主题的需要。可以边叙边抒情(议论),也可以先记叙后抒情(议论)。对其中蕴含的情和理要深入挖掘。分段要合理,每个部分之间要注意过渡,内容的衔接要自然。可以采用五段式的结构方法来行文,或用小标题式的结构来分段落,每部分最好有一句画龙点睛的句子。

3.结尾有深意。必须跳对出往事的回忆,回到现实。可以写这个物(景)或事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启发或感悟,抒发要感情饱满,能呼应开头,或总结全文,或升华主题,或含蓄蕴藉,与前两部分浑然一体。

【佳作展示】

妈妈的糖饼

一看见芝麻糖饼这种古老的食品,我就想起了过去。有多久没有吃过妈妈包的芝麻糖饼了?这种家常食物再普通不过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不能忘怀。 

这是一种发面的芝麻白糖馅儿的烙饼,圆圆如月,粘满了细细的面白,两面烤得发黄,都有星星点点、深深浅浅的焦黄的烙印;芝麻末儿和着糖的甜香味,伴随着麦香味,涌入鼻孔,令人舌底生津,拿起一个,外焦里嫩,忍不住咬一口,嗯……看到如琥珀般温润的芝麻糖馅儿均匀夹在中间,还没细嚼呢,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慢慢品尝,那种说不出的香甜味儿渗透到我的五脏六腑,渗透到了我的每一根神经……但请你相信,妈妈包的芝麻糖饼绝不会让人感到香甜得发腻。这香甜的味道一直萦绕在我的记忆里。

在我的记忆里,一年中至少有两个节日,妈妈要给我们烙糖饼。

一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即“祭灶”的那天,妈妈总要发一大盆面,给我们烙糖饼。在等面发的过程中,妈妈先把自家种的白芝麻过水淘干净,放到锅里炒,炒得芝麻在锅里劈啪响,炒出香味,就立即出锅。再把芝麻倒在一张大面板上,用小擀面杖碾压成碎末,装在一个大搪瓷碗里,拌上白砂糖,馅子就弄好了。面发好后,妈妈把面揉好做成一个个比鸡蛋大点儿的记子,用小擀杖擀成圆形的比铜钱厚点儿的皮儿,填上馅儿,象包包子一样,一点一点把边往中间收起来,在面中间拧成一个小疙瘩,按下去,放在面板上用手掌按压几下,翻过再按压几下。这一个圆圆的糖饼就包好了。那时候,家里人口多,我家的锅,锅口像水缸口那么大,有一尺深,一锅可以烙四到五个饼子。烙的时候最要紧的是火候,那时候都是烧麦草或棉花杆儿.火大了会烤糊了;火小了容易夹生,外壳不黄。那时候烧火的总是我,因为我和妈妈配合得最默契。等烙出一大盆芝麻糖饼的时候,我们就开吃了。暖融融的屋子里,看到我们姊妹弟兄几个围着油漆班驳的圆桌,吃得嘴角流糖满嘴白乎乎的样子,在灶台边忙碌的妈妈嘴角洋溢着笑意,是柔柔的满足的笑。在那个生活刚达到温饱的年代,这样的快乐很简单,但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是那样美好,那样令人回味不已。

我还记得弟弟问过妈妈为什么要吃糖饼。妈妈说,灶王爷每年的今天都要上天庭给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百姓的家庭生活情况,要给他的嘴巴抹上糖,他上天去才会给我们家说好话,我们家一年里才会五谷丰登、和和美美。妈妈说完,我心里就开始勾画灶王爷的形象:他应该是一个白头白须的慈祥的小老头,应该是从我家的烟囱里架着麦秸杆的炊烟慢悠悠地升上天空的吧?想象他在庄严神圣的玉帝面前,满嘴糊得都是糖,就只会说甜,甜,甜!是多么有趣啊!这时候弟弟说:“看样子,我们能吃到糖饼,是沾了灶王爷的光了?感谢灶王爷!”看他那认真的样子,大家都笑了。现在想起来,我们那时不是在享受美味,而是在享受一种文化啊!

二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叫“七月半”或“鬼节”,妈妈也是要包糖饼的。按照礼俗,这一天要祭祖,包糖饼是为了款待回家的先辈亡灵的。在我家里,祭祖的礼仪我们从没见过,但糖饼是要吃的。爸爸妈妈还会谈起我们从未谋面的爷爷奶奶和姥爷的一些遥远的往事。我知道他们永远住在父母的心里。那时候我不禁由衷地感谢这残留的风俗和这小小的芝麻糖饼,是它们让我们铭记了自己的血脉和根本;更感谢妈妈,是她让我们又一次歆享了香甜和亲情! 


展开全文阅读
我记得前些年,已到古稀之年的妈妈,快过年时仍然要包很多糖饼。有一次我们回家过年,老公和女儿一下子就爱上了妈妈烙的糖饼,他俩竟然吃不够,也吃不腻。妈妈很高兴,就天天给他们馏糖饼,临走时还特意包了一大包硬要给我们带上。我抱着这包糖饼,心里暖暖的,望着妈妈的苍苍白发,眼泪差点掉下来。以后每逢快过年,妈妈总是会烙一些糖饼等我们回去吃。有一年过年我们回不去,她竟让弟弟给我们送到家来,这让我心潮涌动,说不出话。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总被香甜充满,被幸福包裹。

现如今,妈妈永远离开了我们,我跟谁一起碾芝麻,跟谁一起包糖饼,又跟谁一起吃糖饼呢?再也吃不到妈妈亲手包的糖饼了,再也看不到妈妈嘴角漾起的暖暖的、柔柔的笑了。 

去年七月半,我回乡下为父母扫墓,来我家不久的小弟媳做了一桌菜,可我食之无味,没有了妈妈的糖饼,就像天空没有阳光,我的心像缺了一块。我情不自禁向弟媳提起妈妈包糖饼的事。她淡淡一笑,说:“现在谁还吃它!”我小弟媳是四川人,喜欢吃米饭,不喜欢吃面食。她这样一说,反倒使我感到不好意思起来,我不再言语。她并不知道我心中的糖饼情结。她不知道,这小小的糖饼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她也不知道这小小的芝麻糖饼里蕴涵着多少香甜的回忆、多少绵长深情的怀念! 

以后每逢祭灶和七月半,我也要给我的家人烙糖饼吃,不仅是因为他们爱吃,还因为这小小的糖饼寄托着我的情怀,包含着我的用心。

【可圈可点】文章以小见大,借物传情,使得作者的情怀具体可感。用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糖饼,把母爱和传统礼俗文化联系起来,可唤起读者相似的联想和感情的共鸣,激发读者对母爱的感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有一定的文化色彩。这是文章最成功的地方。再者,紧紧围绕“妈妈的芝麻糖饼”按照时间的顺序叙事、抒情,文章脉络清晰,内容虽多,写了四件事,但都统一在一个主题下,即对伟大的母爱的感恩和怀念,一代又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而且每个部分之间都有过渡句,使得文章不枝不蔓。结尾含蓄蕴藉,令人回味。作者叙述往事语言平实,娓娓道来,朴实自然。

【更上层楼】文章选材方面,做到有详有略,但有些类似重复的材料,不够精练。比如可以删掉“七月半吃糖饼”的一段,内容会更紧凑。母亲的形象略显单薄,应该有一些能凸显母亲辛劳、慈爱品质的描绘,给人的印象才深刻。比如写母亲“额头的深深的皱纹”“爬满青筋的骨节突出的手”等。在语言方面,朴实中虽然透着深情,从点滴小事小物品中反映出母爱无边,但是语言略嫌平实。应该用诗化的语言把心中的感情表达出来,才更能打动人。要用诗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就能达到的,建议同学们多读点诗歌,来美化自己的心灵,美化自己的语言。

 

万树相

标签:作文指导 高一作文指导 有多少往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下一篇:《唐诗宋词“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