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1922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望月怀远》《送魏万之京》(苏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一.知识积累。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气象的诗歌。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形式和内容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二.读《望月怀远》,思考以下问题。
1.说说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思考诗歌是如何围绕“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全诗通过写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情,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描绘了对远行之人深切的怀念之情。
着重寻找抒情主人公“望”月立足点的变化,来体会其对“远”人反复不止的思念。同时,以此领会诗作处处紧扣诗题的写法。
2.赏析首联,体会其情感及境界的阔大。
重点落在“明月”就是诗人,“明月”就是远人。更重要的还在于,明月升起,普天同望,月即人,月成了思念的纽带,也成了共同思念的对象。这样浩瀚的大海,皎洁的月色,群体的相望,便构成了情感和意境的雄浑阔大。(这是盛唐气象的一点体现)
三.读《送魏万之京》,思考以下问题。
1.本诗叙了什么事?写了哪些景?抒了什么情?体会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事:叙写送威望进京赶考之事。
景:朝唱离歌,昨霜渡河,鸿雁长鸣,关城树黄,御苑砧声。
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关切之情
2.首联和颔联写出的季节特征即离别的环境,请简要分析。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环境特点,借以传达诗人送别的关切之意和伤感之情。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
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不要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的最常见做法)
张力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望月怀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下一篇:
《春江花月夜》(苏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