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633
标签:
教学论文
从《宝玉挨打》看贾政的形象(苏教版教学论文)
江苏省泗洪中学 周道宝
一般人都评论说贾宝玉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贾政是封建势力的维护者,宝玉挨打表现了两者之间的殊死斗争。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作品的真实。关于宝玉的形象,我在《从〈宝玉挨打〉看宝玉形象》一文中有详细的论述。这里,我们再探讨一下贾政的形象,还贾政一个公道。
说贾政是封建卫道士,这真是太冤枉了贾政,如果说贾政是封建卫道士,那么,看看我们今天很多已成家立家的一家之主吧,他们到底能不能比得上我们这位清朝大家族的一家之主呢?如果说贾政是封建卫道士,那我们呢?
凭什么说贾政是封建卫道士呢?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首先看看他是如何对待像宝玉这样的儿子的吧。对不走正道的儿子(宝玉就是不走正道,已具文论述)贾政是不断地教育、训斥,但宝玉仍是我行我素,继而恣意胡为,对待这种不肖儿子,就是放在今天,作为严父,怎能听之任之,不严加暴打?有道是,子不教,父之过呀!贾政打宝玉纯粹是恨铁不成钢!贾政夺过板子对宝玉“盖了三四十下”,棍打在儿子身上,但“疼”却在贾政的心里。贾政打宝玉整个过程,须眉男儿曾五次落泪:“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子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水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道……”“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 他在气头上痛打宝玉后,贾母等人到来……“彼时贾政见贾母气未全消,不敢自便,也跟了进去。看看宝玉,果然打重了。再看看王夫人,……数落一场,又哭‘不争气的儿’。贾政听了,也就灰心,自悔不该下毒手到如此地步。”
我们可以想像得出贾政此时“灰心”“自悔”的神情:低头,满脸不忍的样子。如果说前边怒打宝玉表现出贾政的严父形象,那么此时的表现实在是一位慈父的形象。贾政还是爱他的孩子的。
这是对待儿子。贾政对妻子如何呢?当贾政怒打宝玉,王夫子闻讯后“不敢先回贾母,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得从门客小厮避之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
如果贾政真是什么卫道士,如果贾政真是什么大男子主义式的人,如果贾政真是当今社会仍有的粗野的家长制式的男子,贾政会干什么?
对,一个王夫人怎能“抱住板子”贾政会怒斥道:“这都是你平日溺爱惯他的结果,现在却来阻拦我,不过去就将你一并打了!”然后一怒之下真的将王夫人和宝玉一并打了。
但贾政不是这样的人,面对抱住板子的王夫人,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最终还是被王夫人劝阻(当然,她的劝阻的本领也是高超的),贾政还是住了手。
这说明,贾政对妻子是尊重的。
在贾母面前,贾政绝对是一个孝子。也正因如此,王夫人在劝阻贾政的时候搬出了贾母:“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太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母一出现,看贾政的表现:“贾政见他母亲进来,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政听了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到:‘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感伤,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政听了,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政苦苦叩求认罪。彼时贾政见贾母气未全消,不敢自便,也跟了进去……先劝贾母,贾母含泪说道:‘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做什么!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去不成!’贾政听了,方退了出来。”
孝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绝不能把她当成封建毒草。看看贾政做的如何?试看今人又有谁能比得上他?
再者,整个贾府的男人,有几人能像贾政那样有责任感,有事业心(当然,这种事业必然带有功名色彩)?
再看看他为人处世,真可谓“端方正直”、“礼贤下士”。
所以说,贾政打宝玉只能说明八旗的家法严格,绝不能看成“贾宝玉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贾政是封建势力的维护者,宝玉挨打表现了两者之间的殊死斗争”。
如果我们稍稍拔高一点,可以这么说,贾政是儒家思想的化身,作为一个艺术典型,概括了孔丘及其信徒的一些共性;他 “谦恭厚道”,教子严格,“泛爱众而亲仁”,“端方正直”、“礼贤下士”、“古朴忠厚”──多好的一个人呀!。
几句文外话煞尾:《宝玉挨打》写得好,好就好在真实。这种经典的现实主义不是还是我们的现实中上演吗?在宝玉挨打那篇文章,由于作品中人物处境不同,他们的表现也各异,人物刻画绝妙得真是无以言传。
敬爱的周公
标签:
教学论文
从《宝玉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有理念,更要有方法(苏教版教学论文)
下一篇:
从《宝玉挨打》看宝玉形象(苏教版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