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高考范文
阅读:847
标签:
高考范文
高考作文话题预测:苏轼直面被文化(网友来稿)
张大勇
[预测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打开电视,不论是长篇连续剧,还是大片巨片,绝大部分没有确定的历史朝代,没有确定的地域。一群男男女女,本领大得没边,穿的古装像时装,发型像朋克或披头士,说话一派现代人的口气。
一则广告的内容是:屈原喝了某种品牌的啤酒,笑逐颜开,江也不跳了。
河南郑州用1.8亿建造了高于美国自由女神像的炎黄二帝像。炎黄二帝是传说中上古两个部落首领,因生活理念、发展理念迥异而引发战争。最终经过生死大战,黄帝取胜,炎帝战死。昔日两帝水火不容,今人却将其好意“捆绑”。
请你根据对这则文字的理解,联系现实,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以“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超常构思]
1.从对文化的态度着眼,得出“对文化要有敬畏之心”的主题。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文化已成为大国竞争中的一种“软实力”,文化的命运紧紧系着民族的兴衰。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对文化有敬畏之心。
2.从文化创新层面谈,引出“文化创新与传承一样重要”的论题。“戏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尽管实际结果并一定如人意,但出发点无可厚非,需要规范和引导。
3.从文化的功能着眼,得出“文化并不全然排斥娱乐”的主题。娱乐同教育一样同是文化的功能之一,故“戏说”应有一席之地,不必一棍子打死。
4.从文化的开放角度立意,引出“对另类文化应开放包容”的主题。文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所以不能抱残守缺,而应以开放、包容、大度的胸怀对待新生事物,以合理的举措促其健康发展。
5.从文化和经济的关系着眼,引出“文化和经济可以双赢”的主题。金钱并不必然意味着堕落、庸俗和罪恶。如果有足够的智慧,开明的思想和宽松的环境,文化和经济可以双赢。
[奇思妙想例文]
东坡故地行
下水作文
话说东坡居士一日动了怀旧之情,想到人间旧地走一走。想当年,华夏的东南西北,哪一处没留下东坡居士的足印呀。这么多年过去了,啥模样了?
说着就到了一处地方,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更有流水潺潺,黄鹂两声,好生眼熟!居士正要脱口吟诗,一位编剧大步迎前,“唉呀呀——,这不是东坡先生吗?久仰久仰!我们正满世界找您呢!”说着,编剧毕恭毕敬地把居士请进内室。嘘寒问暖一番,主人撩开话题:“为落实‘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八字方针,我们正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新东坡传奇’,想聘请您当艺术顾问,这不,剧本都写好了,请指正。”居士随手翻开剧本目录:“苏东坡少林寺月夜偷师”“苏东坡武当山奇遇张三丰”“苏东坡感天动地神奇婚恋”……一向安之若素的居士不禁眉头蹙紧,气息急促;一旁的主人则眉飞色舞,烟圈吐得正圆。翻开“神奇婚恋”一章,写的是——
苏东坡与苏小妹原是同父异母的兄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因秦少游介入,加之碍于礼教,苏东坡与苏小妹的感情无疾而终,为弥补哥哥的失落,苏小妹引见李师师与之相见……
不等看完,居士就大汗淋漓,继之拍案而起,说:“一派胡言!你们哪里是宣传我,分明是糟践我!照这样拍,我一世英名毁掉不说,有何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双亲、小妹和我那妹夫啊!”那编剧一看慌了,连声说:“先生息怒!先生息怒!时代不同了,不这样拍没有收视率。这样处理不为过,你不知道,唐僧早已妻妾成群,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原来是婚外恋,您的同行李清照——”
“够了!气煞我也,羞煞我也,痛煞我也!”居士泪流满面,踉跄而出,一把将剧本扔进河中。背后传来编剧的惨叫:“我的心血啊!”
正当居士神思恍惚时,一辆小车在身边悠然停下,先下来一位经理,高擎一瓶酒,说:“东坡先生爱酒天下闻名,您来得正是时候,您就是我们‘三苏’鹿龟酒的代言人。”
“代言人?”
“对。您只要拿着这瓶酒,对着镜头抚髯笑一下,一个字都不需要说。我们给您的出场费是一百万,您不要现金入股也行。”一旁的小秘说。
“哈哈——你把我苏轼看成什么人了,如果我要钱,你们给得起吗?”
一路走来,居士心如死灰,顿生归意。抬眼,远处是巨幅广告:孔子、老子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有朋穿‘花花太子’,不亦帅乎”的大字煞是惹眼。
“还是地下清静!”居士喟然。
居士使尽浑身解数,竟找不到回家的路。
[例文亮点]
借苏轼人间重游的尴尬遭遇,表现文化被金钱戕害的现实,借古人之目打量当下,颇具创意。巧妙地直击现实,厚重有力。人物描写真切,语言流畅。结尾“找不到回家的路”意味深长。
[作者单位:430090湖北省武汉市汉南一中]
作者邮箱: zhangdy69@tom.com
标签:
高考范文
高考作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如何有效提高高考质量(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记录)
下一篇:
《铃兰花》(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