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592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一 课前导入

有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如匕首,如投枪,直刺敌人心脏,让敌人心惊胆寒,这一点不假。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在了解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们遇难经过的同时,也一睹作为语言大师的鲁迅先生的风采。

二 第四、五部分学习

1 初步感知内容,巩固字词

(学生自读,大约3分钟,趁此时间,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字词。)

师:请大家注意以下字词的正确读音与书写。

   尸骸             喋血               屠戮               攒射

    言简意赅         间谍            擢发难数              

骇人听闻         光碟               戳穿               攒钱

生辨析(略)

 

2 第五部分学习

⑴再现场景,以景激情

师:我们今天调个个儿,先学第五部分。请大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生:写的是刘和珍、张静淑等人是如何遇难的,作者对她们的勇气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师:对。这部分是写受伤遇难经过,作者用了“伟大”一词来评价这几位女子的勇气与从容。请大家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向大家描述这几个人的死伤具体情况呢?

生1: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对事实了解得更清楚。

生2:是为了让读者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

师(追问):为了真实地再现场景,可以有多种方法,在这儿,作者没有写混乱的场面,没有特写几个女子遇难时的勇敢,也没有直接写反动派的疯狂屠杀。字里行间,我们感受不到喧嚣、鼎沸,作者为什么不写那些?那些不是会使场面更盛大、更逼真吗?

生3:本文的标题是“记念刘和珍君”,不是“三•一八”惨案,整个场景并不是本文的写作重点。

师:那么,在第四部分第②自然段,作者究竟想侧重表现什么?想告诉读者什么?

生4:鲁迅先生侧重写了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的死亡、受伤情况。

师:请一个同学朗读刘和珍被枪击的句子。

生读:“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

师:请大家注意“背部”这个词,这说明了什么问题?s

生1:开枪人在刘和珍的后面,刘和珍没有察觉到。

生2:她们是去执政府请愿的,段祺瑞政府已做好了部署,作者在本段说“罗网”,背部中弹,说明不是正面冲突。请愿队伍去之前已埋伏了杀手,有人从背后偷偷开枪,“暗箭难防”。

师:“暗箭难防”不一定很准确,因为在咱们前面的介绍中,段政府诬蔑这一次惨案的发生缘由是游行队伍“丛击军警”,政府军被迫做出反击。这反击显然是公开的,这次反击导致死伤两百多人。证明不是暗杀,而是一次疯狂的滥杀。

师:“斜穿心肺”当然是致命伤,说明了开枪人的狠毒,而这一“斜”字,隐含了什么信息?

生1:是从侧面开枪的。

生2:不知道。

师(提示):有一句话叫“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它的意思是力量强大的弓射出的箭,运行到了最后,它的力量已经微小到不能穿透薄薄的绢。我想这儿是同理吧。请一个同学将老师未讲完的话补充说出来。

生:这颗子弹竟然斜穿心肺,说明子弹有很强大的力量,也说明开枪者就在附近,是一种近距离的射杀。

师:说得有道理。接下来请大家自己分析张静淑和杨德群两个女子的中弹情况。

生1:张静淑中了四弹,说明政府军的镇压很疯狂。

生2:当时游行请愿的人非常多,而一个人在一瞬间就中了四弹,说明军警很多,的确是像鲁迅先生所说“攒射”。

师:你能解释一下“攒射”吗?

生2:子弹密集的扫射。

师(提醒):大家可能忽略了一句“其一是手枪”。

生1:“手枪”一般是军官拿的,士兵持的是长枪、步枪,说明军官也在参与这一次屠杀。

生2:说明军官不仅指挥屠杀,还亲自动手杀人。

师:对,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屠杀行动。

生3:我认为“立仆”说明了这四弹也都是致命的,所以张静淑还没能扶起刘和珍,自己就先死了。

师:大家分析得越来越深刻了,真不错。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张德群的情况吧。请大家先朗读有关文字。

生读:“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

 

高美娟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记念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种树郭橐驼传》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下一篇:作文训练议论文如何处理素材(人教版高二选修作文指导)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