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772  
标签:教学论文
解读2011年央视春晚征联佳作(陈祥书)(教学论文)
                    解读2011年央视春晚征联佳作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2011年央视春晚,分五次送出对联出句,向社会各界征集对句。2011年央视元宵晚会,公布了征集结果,揭晓了五幅佳作。粗粗一看,五幅佳作精彩纷呈,有它过人之处;但细细一想,仍白璧有瑕,有其不足之点。一言以蔽之,瑕瑜互见,瑕不掩瑜。现不揣愚拙,试作解读:

    第一副春晚出句是下联: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佳作对句是上联:一百八声钟响,一呼百应八方和。出句是挺复杂的数字联,前半句有数字“五十六”,后半句拆开“五十六”嵌入其中,“五色十光”是“五光十色”的变序。不光如此,“五十六朵花”还表示“五十六个民族”,形象地表达了民族团结的主题。对句选用“一百八”,组成“一呼百应”和“八方和”,表现了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建小康的和谐景象,与出句所蕴含的民族团结的寓意相合。应该说,对得不错,基本符合要求。但是,“一百八”是硬凑的数字,不像“五十六”有寓意。有人认为,“一百八”是指除夕零点的一百零八记钟声,喻辞旧迎新、祝愿吉祥之意。其实不然,“一百八”就是一百八十,不是一百零八;虽有表吉祥之意,但与“除夕零点的一百零八记钟声”拉不上关系,与“辞旧迎新”扯不上联系。如果不考虑寓意,硬凑个数字,那就很容易应对:千百万只兔舞 千姿百态万户乐。大家知道,由“花开”到“五色十光六合春”,有必然的因果联系;而由“钟响”到“一呼百应八方和”,就总有些牵强附会。再者,“呼”“应”是动词,“色”“光”是名词,前后词性不对。“方”是平声字,“合”也是平声字,二者平仄也不对。用“和”来对“春”,也总有些不工:因为“和”读仄声为动词,而“春”是名词;跟“春”工对的,最好的是“夏”。如果不用数字,也可改用方位来对:前后中区域变 前冰后冻中段夏。

    第二副春晚出句是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佳作对句是下联: 普天乐春晚,丰年瑞玉腊梅枝。原出句加了书名号,意在突出和强调,表明它是由四个作品名组成的。“游子”是主语,统领全句,发出“吟”和“思”的两个动作。前后意象相通,意思完整,表现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对句选用了四个作品名,表达的意思是,普天之下欢聚一堂,共同收看春晚节目;辞旧迎新之时,预兆丰年的瑞雪落在玉腊梅枝上。不作细想,还是不错的;但稍作揣摩,就觉得有些遗憾:一是主语不同。前半句主语是“普天”,后半句主语是“丰年瑞”。二是意象不贯。前半句是欢聚一堂,收看春晚节目;后半句是瑞雪落在梅枝上,预兆着丰年。三是情感不一。前半句所表现是一种看春晚的欢乐,后半句所表现的是一种对来年的期待。四是对得不工。“游子”是人,而“普天”不是人。事实上,不是“普天乐春晚”,而是普天之下的百姓乐春晚。《乡愁》是文学作品,而“春晚”是联欢晚会,前后对得不是最好。“乡”是平声字,“春”也是平声字,二者平仄不对。“思”是动词,而“瑞”是形容词,上下词性不对。鉴于此,试对如下:《丽人颂》《野趣》《黄昏恋》《杏谷风光》。显然,选用了四个作品名,由丽人做主语,贯通全句。所以,无论是词性,还是平仄,都是不错的;无论是结构,还是意境,都是挺好的。

    第三副春晚出句是上联:虎步腾空去,悄然兔耳听春步。佳作对句是下联: 鸿篇任我裁,灿矣龙章续锦篇。稍稍一看,就会知道:出句嵌入了“虎”和“兔”两个生肖,暗示了虎去兔来的新旧更替,表现了辞旧迎新的喜悦之情。前半句以“虎步”为主语,发出了“腾空”的动作;后半句以“兔耳”为主语,产生了“听步”的举动。还有,重用“步”字,首尾呼应;“悄然”是现有词语,为形容词加词尾。对句巧用“鸿”和“龙”两种动物,给人以健康向上的力量。有人认为,“龙章”指不凡的文采,也喻指“十二五”规划。但我觉得,“龙章”可以喻指伟大规划,但未必就实喻“十二五”规划。仔细品味,对句也有欠妥之处:其一,由“虎”到“兔”,有时间交替,有必然联系;而“鸿”到“龙”,没有任何联系,是硬凑在一起的。其二,“虎步”“春步”为现成词,通俗易懂;而“龙章”“锦篇”为临时词,纯属拼凑。“悄然”是固定词语,用得自然;而“灿矣”不是固定词语,属于生造。其三,“耳”是“兔”的一部分,可“章”却不是“龙”的一部分;“春”与“夏”是工对,与“锦”对不是很工;“空”是自然空间,用“我”来对不是最好;“去”与“来”是工对,用“裁”来对不算最佳。“虎步”是老虎迈步,“兔耳”是兔子竖耳,都带有动作性;而“鸿章”是与巨著杰作,“龙章”是不凡文采,都没有动作性。其四,“虎步”之“虎”还是动物,而“鸿篇”之“鸿”还是动物吗?既然是“ 鸿篇”,可以“任我裁” 成碎片吗?据上分析,可试对如下:龙声伴雨来 倏尔蛇身闪夏声,或者龙声伴雨来 悠矣龟足踏夏声。

    第四副春晚出句是上联: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佳作对句是下联: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据资料,出句前半句出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后半句为当代歌曲名。应该说,出句表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最大特点是,古代名句加现代歌名,前后组成因果关系。最大难点是,前半句是“孝为先”,后半句是动词叠字“看看”。对句选用民本思想,希望为政者多倾听百姓呼声;体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整个对联,表达“居家当为孝子、从政应做公仆”的道理,展现了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但如果细细推敲,也有不足之处。第一,“百善”是百种善行,“千秋”是“千年”之意。与“善”工对的是“良”,或是与“良善”有关的;与“秋”工对的是“夏”,或与季节相关的。所以,用“秋”来对“善”,算不上最妙。第二,“常”是平声字,“多”也是平声字,二者平仄不对。第三,“俯首”跟“听听”搭配不当,犯了常识性错误;因为“听”只能用“耳”,不能用“首”。当然,如果按绝对要求来说,最好也是用古代名句和当代歌名来对;只不过是难度太大,好比上青天。其实,应对角度还有很多。可从长辈层面来对,表现对子女的关爱:千良爱作首 日对面唠唠。也可从品德方面上来对,表现对修养的重视:千良德是冠 日对镜瞧瞧。还可从反面角度来对,表现对贪婪的摒弃:千毒贪乃大 日对己省省。


展开全文阅读
    第五副春晚出句是上联:春晚迎春春不晚。佳作对句是下联:岁寒守岁岁无寒。出句用“春晚”起首,用“春晚”中间嵌字结尾。深入体悟,“春晚”语意双关:字面上是指春天晚上,实际上是指春节联欢晚会。另外,出句叠用了三个“春”字,重用了两个“晚”字。对句选用“岁寒”来对“春晚” ,用“守岁”对“迎春”;表达的意思是,春晚迎春其乐融融,春意浓浓;除夕之夜不睡守岁,全无寒意。不论是对仗,还是意境,都非常不错的。但细细推敲,就感到还有些不妥:一是“春”与“夏”是工对,与“岁”对不算最好。二是前“晚”是名词,是“晚上”之意;后“晚”是形容词,与“早”相对。而前“寒”是形容词,是“寒冷”之意;后“寒”是名词,是“寒意”。二者不光词性不对,连意思也不是对得很好。三是“岁寒”通常指整个冬天,不是指“除夕”,“岁寒三友”就是明证。但如果选用“岁除”,那才是指“除夕”,才能与“春晚”相配。正因为这样,可应对如下:岁除守岁岁无除。不光对得工整,而且还意境相合:除夕之夜,守岁不眠,迎来新年。再一点,“春”是四季之首,“元”有“第一”之意;“春晚”是春节联欢晚会,“元宵”也有联欢晚会。只是“春”与“元”都是平声字,二者平仄不对。如果平仄上放宽一点,那也可对成如下:元宵上元元无宵。意思是说元宵是上元节,闹元宵原本没有夜晚。

    也许有人要说,如此解读太苛刻,太挑剔;实属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其实不然,艺术无尽头,追求无止境;真金不怕火烧,烈火炼就真金。作为全国佳作,一定是最棒的,经得起推敲的。如果不是最棒的,那不是有实水准吗?如果经不起推敲,那还能叫做佳作吗?因此,作为有志者,理应受到启迪,获得警醒;定会不懈追求,不断修炼。进而,对出最佳作品,进入最高境界。(215101 苏州市吴中区)

 

陈祥书

标签:教学论文 解读2011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解读央视春晚征联(陈祥书) (教学论文)
下一篇:也谈《雪》里的“许多蜜蜂们”(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