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839
标签:
备课资料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备课参考1(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一、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最古老的文字。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关心汉字的发展。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书写规则,了解汉字中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有助于鉴赏书法艺术作品。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课本课堂活动
●看“图”识字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汉字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内容包括体会汉字如何起源于图画,介绍汉字的几种主要造字方法,了解汉字的演变情况。
一、课堂活动步骤
(1)看图片,识汉字。围绕课文中的甲骨文图片,了解汉字起源于图画,说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区别。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中列出的一组古文字,猜猜分别对应今天的哪些汉字;然后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说明正确的答案。
(2)总结造字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并由教师讲解以上各字的造字方法和字形演变情况。也可以回过头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引子里的纳西文是图画还是文字(纳西文字有一定的符号系统,运用假借、形声等用字、造字方法,而不仅仅是描形画物,但是跟成熟完整的一套文字系统还是有差距的)。
二、相关知识补充
(1)识别古代汉字。课本中所列古文字对应今天的汉字分别是:“舟、车、册、又、其(“簸箕”的“箕”的本字)、月、川、刀;门、凤、鱼、鹿、羊、牛、犬、豕;下、亦(“腋”的本字)、龙;贝、翼、射、立;女、妇、乳、毓(同“生育”的“育”);书、从、莫(“暮”的本字)、明”。
(2)了解造字方法。课本中所列古文字的造字方法和演化情况分别是:第一行:象形字。“车”的繁体“車”,原本有两个车轮,后来简化只剩一个车轮。“其”表示“其”是同音假借。第二行:象形字。“凤”的繁体“鳳”,在象形字形的基础上加了表音的声旁“凡”(原来的“丶”变成了“”),成了形声字“鳳”。古汉字“豕”和“犬”的区别在于“豕”尾巴短,“犬”尾巴长,“豕”的肚子肥,“犬”的肚子瘦。第三行:“下、亦”是指事字。“下”字是在一横下面加上一短横;“亦”字用两点点出人的两腋位置。“龙”是象形字,“龙”的繁体“龍”。第四行:象形字。“射”像人手拿弓箭要发射的样子。“ ”表示“翼”,像鸟的翅膀。第五行:“女”是象形字。古代妇女地位低,所以“女”字像一个敛着双手跪坐着的人。“妇”繁体“婦”,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乳”是会意字,像一人胸前乳头突出,双臂抱子喂奶,后来把字形左右切割,左边手臂和“子”结合,右边仅剩下了弯钩。“毓”是会意字,字形表示母亲生育孩子。“子”倒写,下边的小点表示血水。后来“母”旁变成“每”旁,倒“子”和小点合并成“”旁。第六行:会意字。“书”的繁体“書”,表示手拿毛笔写字。“比”表示一人跟从另一人。“莫”字像日在草丛中,表示太阳将落下,假借表示否定义的“莫”。“明”表示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义。
2.2补充课堂活动
●“原始生民图”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充分体会原始汉字与图画的关系,了解和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同时也感受汉字根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个道理。
我们的祖先是怎么生活的?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定很感兴趣,可是那时候的生活情形并没有留下文献记载,我们该从哪儿了解呢?好在我们的原始先民很早就像画画儿那样发明了文字,他们的衣食住行状况也点点滴滴地渗透到了文字中,有图画性质的古汉字就成了一幅幅“原始生民图”。这个课堂活动就让我们从古代汉字中找寻先民生活状态的蛛丝马迹。
(1)猜猜下面是些什么字
下面这些古汉字都是有关人的生活的。请同学们来猜一猜这些字是今天的什么字。
①
②
③
④
(2)讲讲这些汉字的造字方法
第一组都是关于“衣”的古汉字。第一个字是“衣”,本义是上衣。衣的字形就像衣服的样子,上边是衣领,下边是衣襟,两边有袖子,和今天的上衣样子差不多,可见甲骨文时代的“衣”字款式领导了中国服装潮流达数千年。第二个字是“裘”,本义是皮衣,跟“衣”相比,多了些“皮毛”,后来加了“又”作声旁,再后来像皮衣的形旁又换成了“衣”旁,就成了外形内声的形声字,再后来声旁又换成了读音相近的“求”,并且跳出来跑到了上边,成了上声下形的形声字。这个字可以说明古人很早就开始穿皮衣了,而且是毛向外,裘是最常见的过冬衣服。第三个字是“弁”,是古代男子穿礼服时所带的一种帽子。祭祀时戴的叫爵弁,田猎打仗戴的叫皮弁,字形显示的是人双手托着弁的样子,可见弁的形状像翻倒的杯子。第四个字是“免”,“冕”的本字,字形像一个人头戴一顶大帽子,帽子上还有一点儿装饰,在古代一般地位比较高的贵族才能戴冕,“加冕”就是皇帝登基时带上皇冠。
第二组都是关于“食”的古汉字。第一个字是“即”,表示人去吃饭,也是个会意字。左边像桌子和餐具,右边像个跪坐的人,可见古人是席地跪坐着吃饭的。第二个字是“爨”,即烧火做饭,放一个锅在灶上,下边双手拿柴往灶下添火,完全是一幅生动的做饭示意图。第三个字是“酉”,像是古代盛酒的坛子。第四个字是“爵”,是古人喝酒用的酒杯,从字形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种酒杯三足两耳,杯腹比较深,前边有流酒的槽。第五个字是“酌”,左边是“酉”(酒坛子),右边是“勺”,表示用勺子从酒坛子里舀酒,舀出的酒倒入“爵”里再喝。
第三组都是关于“住”的古汉字。第一个字是“穴”,模拟的是一种半地下式的土室,在平地上先挖出一个大土坑,然后以坑壁围墙,坑顶四周用茅草搭成斜的屋顶。可见我们祖先最早的居住建筑就是这样的。第二个字是“宿”,像一个人躺在室中的一条席子上。表示歇息、睡觉。第三个字是“廪”,本义是“粮仓”。古代的粮仓为了防潮,常常在仓底用大石块把它架空,这个字就是描摹粮仓的形状。第四个字是“郭”,本义是“外城”,字形像是一座城池的鸟瞰图,中间的方框代表四方的城墙,上下的尖顶部分代表城墙上筑的哨亭。
展开全文阅读
第四组都是关于“行”的古汉字。第一个字是“行”,像是十字路口,“行”的本义就是道路。第二个字是“舟”,平底,首尾略上翘,像一条船。第三个字是“车”,古代双轮车最普遍,金文的“车”字最像双轮车的形状,两边的圆形代表车轮,中间以轴贯穿,竖着的是车辕,前边有衡木,还显示出了衡木两侧用来套车马脖子的轭。这个字有时简化字形,写作“”,楷书“車”的形体就是由此而来。
(3)概括和总结汉字的造字特点
通过以上我们的“说文解字”,大家一定对古代人的“衣、食、住、行”多了一些了解。请同学们对比古今字形,总结一下汉字形体演变有哪些现象和特点。
三、课后练习指导
3.1“小试身手”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字形。有些字虽然造字的时候不是象形字,但也可能给人们带来某种记忆的联想和表达的方便。除练习题中给出的例子外,其他利用汉字来“象形”的例子还有:回形针、人字拖鞋、口字楼/口字扣、品字插座/品字栏杆、十字路口、川字皱纹、金字塔,等等。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拆解汉字,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特别是象形字、会意字的结构特点。注意让学生体会:有些象形字直接画出来会比较扁,为了顺应汉字书写习惯,就把它们竖起来(课文中“虎”也是一例)。古文字形的构件间的关系比较重要,是否接触、谁上谁下,可能都有讲究。参考答案:“梦”,像一人躺在床上,瞪大眼睛、手舞足蹈的样子,表示睡觉做梦。“伐”字从人从戈,是会意字,像人手持戈砍对方的头。“戍”字也是从人从戈的会意字,不过戈没有架到人脖子上,而是由人扛着,表示武装守卫。
三、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字体和书体的特点。参考答案:第一幅“百福图”出自河北武强年画,由一百个不同写法的“福”字组成。这些汉字以篆书字体为基础风格,也混合有甲骨文、隶书等字体的风格,其中很多字都是民间流传已久的福字图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赏析各个字形的风格和构造特点。第二幅的字是行书。米芾是宋代杰出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自号鹿门居士。这幅“参政帖”行书,点画上有游丝牵引,用笔比楷书活泼,又没有草书放纵,既不是楷书的“一板一眼”,又不似草书的“狂欢乱跳”,字字精工,寓刚健于流利之中。第三幅的字是草书。祝允明,号枝山,明代著名书法家,尤以草书见长。“前后赤壁赋卷”是他的代表作,写的是苏轼的名篇“前后赤壁赋”,用笔奇趣叠出,气势豪放。
3.2补充练习题目
一、汉字采用“会意”造字的方法时,还有一种“叠罗汉”的方式,就是把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形重叠起来。其中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形的上下结构。比如下面的几个字就是这样造出来的(部分现在已很少见到了)。请查查字典,看看这些字是什么字,表示什么意思。
一“木”是“树”,两“木”成“林”,三“木”成“森”;
一“火”是“火”,二“火”成“炎”,三“火”成“焱”;
一“水”是“水”,三“水”成“淼”;
一“石”是“石”,三“石”成“磊”;
一“車”是“车”,三“車”成“轟”;
一“魚”是“鱼”,三“魚”成“鱻”;
一“羊”是“羊”,三“羊”成“羴”。
二、下面是一幅汉字的演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不同的字,在演变中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然后试着总结一下汉字演变的特点。
三、今天的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但是最早的形声字不是直接用声旁和形旁组成,而是通过在假借字上加形旁或在表意字符上加声旁形成的。比如课堂活动中见到的“凤”,就是在原来象形字形的基础上又加了“凡”来表音。下面是一些形声字的古字形,请你看看它们都是怎么形成形声字的。
鸡齿星罔燃溢宝
四、下面是一幅挂在阿拉斯加猎人门上的画。据考证,猎人画这幅画是要告诉人们这样的意思:“我坐船照这个方向到岛上去,我要在岛上睡一晚,又到另一岛上,睡两晚。我希望杀死一头海狮才回家。”严格地讲,这些还不是文字,只是用画画儿的方式传达了一些意思罢了。请同学们对照释义研究一下这幅图,看看它是怎样传达意思的,你认为它传达的清楚吗?假如我们现在还没有文字,你会怎么用图画来传达这个意思?
追忆
标签:
备课资料
字之初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辨析并修改病句(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下一篇: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备课参考2(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