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484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1、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最后”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学阶段最后的一节课吗?为什么你记得这么清楚?――最后。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让我们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

      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二、有情朗读,揣摩“最后”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看图复述课文。

      ①注意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

      ②注意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变化。

      ③注意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特点。

      三、合作探究,语言品味

      1、合作探究:

      (1)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2)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形有怎样的不同?

      气氛: 平时――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今天――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

      学生: 平时――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今天――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教师: 平时――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平时“我”会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今天――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

      (3)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天真爱玩,不爱学习――热爱学习/

      幼稚、怕提问――热爱祖国/

      害怕老师――敬爱老师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4)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描写他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讨论明确: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工作不算认真,也不善于启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展开全文阅读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5)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③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④“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⑤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2、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谈谈文章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是哪些,并说说为什么?

      四、角色扮演,体验“最后”

      在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台扮演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进一步体验最后一课所散发出来的浓浓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①假如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样呢?

      ②“我的朋友们,我――我……”当时先生说了什么呢?

      ③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表现我们的爱国情怀呢?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六、归纳“最后”,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同学们,这篇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鲜明地刻划了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两位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拓展延伸: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加深感悟。

      ②补写:“走在回家的路上”

      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补写。

      

王大良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最后一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蜡烛》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下一篇: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