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95
标签:
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大课题下的小思考 教学论文(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摘要: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自学问题,课堂的预设与生成两大问题提出:语文课自学问题设计应该兼顾共性与个性,应该注重其落实;预设是教者的期望,课堂的流程,应注重生成中的精彩,实现课堂无法把握的美。
关键词:
自学 教法 学法 问题设计 共性 个性 预设与生成
正文:
在本校推行“二二教学模式”过程中,摸索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探讨如下,以期达到共鸣,更希望能有教学相长的效果。
一,关于自学问题的设计
新的教学模式中要求有学生的大量自学,自学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能解决的问题,应该让其自己完成。教师讲授学生自学之后,还是一知半解的,确实还不会的。教师的作用是主导,即引导学生理解,当好组织者,做好精讲。在这里,自学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落实对课堂的效率显得至关重要。
语文学习一般如此进行:(1)通读全文,对课文有个大体了解;(2)细读课文,对词、句意、段意仔细揣摩;(3)再读课文,抓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对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对似懂非懂的问题作标记,特别注意的问题标出重点符号等,以便课堂讨论或发问时心中有数。这是一种学习程序,还有一种思路程序:每篇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效果怎么样?从本质来说,我们教师怎样去教,也就是指导学生怎样去学的方法。
所以自学问题的设置不仅受到教材内容,学生情况,还应该是受到自我的教法影响的,这里主要谈一下,问题设置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针对每一课来说,都要解决作者,字词,分层,主题等问题,针对文体来说,记叙文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说明文说明什么,抓住了什么说明特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进行说明的。议论文中,论点是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等等。这些就应该是共性问题设置。
个性问题的设置应该是每篇课文它的特点之处。常常也就是深入文本的一个过程。它包括教材客观的利用价值以及语文教师自我对教材的一个解读过程。
下面举一例问题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
1.了解作者。完成读一读,写一写,并做好词语补充。
2.小悬崖壁上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上“我”学到了什么经验?请将叙事部分分成两个层次。
3.爬悬崖时其他孩子的动作是怎样的?我又是怎样的?找出动词,进行对比。
4.请划出我爬悬崖时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5.我究竟在“战胜困难,战胜自我”时学到了哪些经验?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上面的问题1,2,属于共性问题的设计,尤其这篇记叙文,是一事一理。3,4,5,就是深入文本之后提出的,因为其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细致化,才有了水到渠成的道理。是文本最为突出的特点,对初一学生记叙要生动,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属于这篇文章特点性的内容了。这些问题就属于个性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好了,仅仅完成了第一步,随后的落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这里一定要强调学生问题的自我解决,如若仅是围圈讨论,那是不对的。自己思考做了这是基础,组内讨论是一个检查督促的过程。应当安排组长作好记录,教师做逡巡,如此才有可能做到落实。如若能把组内不发表看法的同学在课堂上点出来,督促其参与。那就会更好的。
二,关于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新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动了起来,我们常常有一种困惑,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怎么办?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文科尤其是语文,任务完成的界定值得我们思考。课文讲完了,进度赶上了?很多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个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这应该是衡量任务完成的一个标准。我们囫囵吞枣式的讲了,学生的能力呢?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有时很怕学生问的,回答的,不着边际,有时会因为学生的问题超出了自己所设计的,于是心里会咯噔一下。我也常常如此,后来我在纠正自己的这种错误。生成中有些是无法预料的效果,是该珍视的。记得刘默耕老师讲过,课堂若投下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让波纹无限地扩展下去,有的扩展到终生。……因此一堂课,不是静止的看,不能光看当堂的效果,要看一堂课上完后,在思想上是否能产生涟漪,是否能把它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若课堂上出现了很有价值的讨论,我们可不必受进度限制,可要求同学们继续谈,写,修改。我想收获绝对是大的。出现了旁逸斜枝,因势利导课堂就会有新的精彩。
朱自清先生的《春》,已经教过好几遍了,总觉得轻车熟路,但在这一遍中,有了新收获。
展现一个课堂实录:
一个同学说:“雨中撑起伞慢慢走着,有悖生活常理?”
另一个同学脱口而出说:“注意下的是小雨!”,
老师接着说:“对,下着小雨,绝没有淋漓之苦,还多了一份情致。记得阿尔卑斯山的标示语:慢慢走,欣赏啊!是的,风景需要的是慢慢走着,品味着。”
“同学们,如此也能表现对这春雨……”
学生答:“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我们再看前面作者笔下的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看来还照应了前面春雨的特点啊!
“慢慢走着”,真得并非违背了常理,不仅有道理,还是值得品味啊!
我想这样的生成将文章就做了细化处理。应该算是一个课堂的精彩!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点启示。
一般来说新的生成有这些方面:学生对知识提出的另外的见解,若是多角度的思考,言之有理,我们得肯定;如若观点正确,但和我们的问题无关,肯定的同时必须给学生指明;如若观点是错误的,马上就得纠正,不敢含糊其辞;如若学生提出了的是我们不会的,我们得求助学生,或者下面考证后给学生以答复。决不能盲目作答。预设是教者的期望,课堂的流程,是自己所想,应注重生成中精彩,实现课堂无法把握的美。当然预设与生成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由于水平有限,在此只是谈出一点自己的想法了。
展开全文阅读
三,关于新的教学模式其他点滴想法。
绝不能搞形式主义。洋思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我们和所教的班级实情结合起来,权衡利敝。不论是用的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要坚持着去做,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突破。必须把握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都可以用,因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明确工作量的繁重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不是轻松了,而是工作量更大了。课前预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问题用心设计一下,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让老师感到劳累。甚至出现被动局面,但必须细心耐心地去做,否则前功尽弃。
教学的道路上有许多阻力和挫折,只要执着地去追求、去探索,就一定会有成功。
高红云
标签:
教学论文
七年级教学论文
大课题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一次作文练笔的思考 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
下一篇:
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