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19222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邓稼先》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自学促能力形成    展示让魅力飞扬

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用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赏析文章优美而饱含感情的文字,并作好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重点】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难点】  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朗读课文。(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

2、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标出疑问的地方。

课前预习  (早读课30分钟)

一、课前预习及自我检测

1、自学提示:

识记字词,串词成句;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结构;评析人物形象。

2、文学常识: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3、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自我检测

1、给下列汉字注音

鞠(  ) 瘁(  ) 勋(  ) 氢(  ) 聘(  ) 垠(  )萦(  ) 凛(  ) 铤(  ) 撑(  )懈怠(    )癌症(    )     开拓(    )

shǔ(   )名 diàn(  )基 孕育(   )难堪(  )鲜(   )为人知 日曛(  )   

2、解释词语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马革裹尸】:                                                               

【至死不懈】:                                                             

【任人宰割】:                                                               


展开全文阅读
3、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晋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4、查找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1)邓稼先----                                                             

(2) 杨振宁----                                                               

(3)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二、展示课导学(1、2、3小组展示;4、5、6班级展示)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文章第二部分详写了邓稼先的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4、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5、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6、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②“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你还能从文中找到表现邓稼先优秀品质的语句吗?

                                                                                                              


展开余文
                                                                             

三、拓展提升

以“邓稼先给我的启示”为话题,谈学后收获。(抓邓稼先的“奉献精神、负责精神、坚强意志、精益求精、创新精神”等品质谈。)

                                                                             

                                                                                

课后训练学案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   ) 任人宰割(   ) 至死不懈(    )  截然不同(    )  孕育(    )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鞠躬尽瘁:                           ②死而后已:                         

 ③家喻户晓:                           ④妇孺皆知:                         

★★能力提升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3.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4.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5.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6.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拓展迁移

7.课文第五部分中引用了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用300字左右的文字,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描绘邓稼先工作的环境。

                                                                            

                                                                             

8.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仿照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写一段话礼赞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

【2002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辞】

黄昆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一生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一生都在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面对名利的起落,他处之淡然。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的领域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两弹”元勋──邓稼先:                                                   

                                                                           

9、拓展延伸

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

谁不爱彩色的贝壳呢?

夏日,每一位来到海滨的人,不是凝望着碧浪翻滚的大海,眺望着远处点点的渔帆,便是低头寻觅着海滩上五彩的贝壳。

每一颗形态可爱、色彩绚丽的贝壳,都是和欢呼雀跃、和连声赞叹、和无限遐想连结在一起的。

这时,捡到心爱小贝壳的人,都会抬头向海:感激大海慷慨的赠予,感激那迎面而来的洁白浪花,是它们,携带着五彩缤纷、充满梦幻色彩的贝壳,来到人们的面前。

是的,是应该感谢这些奔腾不息的海浪。


展开余文
所以,当我在海滩漫步的时候,常常会想——这不也和有些人一样吗?

有的人,就是一朵携带彩贝的海浪,当你和他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你能在他身边捡到很多“彩贝”。比如,他的热情,他的诚恳,他的谦虚好学,他的表里如一,他的待人以礼。甚至看来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比如他的守时,他的节俭,他的整洁,以及他麻烦了别人从不忘记说声谢谢……这些好的品格,好的行为,好的习惯,时时在感染着你,使你感到所获良多。

——这样的人,不就是一朵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吗!

是啊,如果一个人是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他的人生该是多么的美好和充盈。我想,要是生活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如同一个风景旖旎的海滩,彩色的贝壳将会俯拾皆是……

1、本文从贝壳写起,升华出这样一个美好的主题:

                                                                                 

                                                                                 

2、文中画线句写出了什么?

                                                                                  

                                                                              

3、展开联想,以“彩贝”或“海浪”为话题(自选一处)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我的收获与反思:

                                                         

                                                         

                                                          

                                                                                        

 

于美洋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邓稼先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之词语及古诗文 备课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