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德育论文
阅读:438
标签:
德育论文
诚信老爹织渔网替已故儿子还债
北京晨报
吴乃宜常与老伴替人织渔网,常常一织就是一整天,织1万眼工钱只有1元钱
近期,网络上热传温州市苍南县偏僻渔村老汉吴乃宜替子还债的感人故事。2006年,老汉在一场超强台风袭击中一夜之间痛失3个儿子,3个儿子的身后留下了80多万元高债。从此,漫长的5年里,这位孱弱多病的驼背老人背着生存与欠债、悲伤与压抑的双重重负,步履蹒跚却又坚定地走在“子债父还”的诚信守诺之路上。广大网民纷纷敬称他是“诚信老爹”,很多网友感叹:“这位老人身上流着道德血液!”
吴乃宜今年82岁,家住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这位老父亲膝下曾有4个儿子,但5年前的一场台风让他一夜间失去了3个。
2006年春,吴家四兄弟卖掉原来的木质小渔船,压上四人所有家当,再向农村信用社贷款及许多私人借钱,连同渔具赊账,筹足了110万元,其中债务80多万元,购买了一艘127吨位的二手钢质渔船。然而半年后,一场百年不遇的“桑美”超强台风让出海打鱼的吴家四兄弟遭遇灭顶之灾,四兄弟中只有老二吴秀全死里逃生。
台风过后,陆续有人上门向老人出示他儿子们的一张张欠条。他强忍悲痛,坚强地站起来对来者说:“做人要讲信用!是我儿子的欠条我都认,我一定会想办法还钱。”
3月11日凌晨3点多,天还没亮,吴乃宜就从梦魇中醒来,躺在床上情不自禁地念叨:“还债,还债,还债……”家人说,他经常这样。
当年吴乃宜老人拿到3个儿子的人身及船只保险赔款共24万元,打捞上的渔船变卖了30万元。这些钱他先是把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和数额较大的个人借款本金还掉,自己一分未留。这一举动令债主们惊讶不已。
但是,剩下的还有26万多元的债务,这对老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它像大山一样重重压在他的孱弱之躯上。吴乃宜常常迈着蹒跚的脚步到沙滩捡拾可乐瓶塑料罐。他与老伴还常常拼命替人织渔网。一位村干部撑开老人手中的渔网对记者说,织这种小眼渔网工钱按量算,织1万眼1元钱。两个老人连织4小时,才织5000个网眼。他们动作缓慢,却不停歇。
吴乃宜的感人事迹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有人告诉老人:法律规定像你这种情况,“子债不用父还”。想不到吴乃宜和吴秀全夫妇却坚定地说:“已经答应人家要还的,必须要还,不能反悔。”他们表示,目前债务还有20多万元,再吃苦十年八年,逐步把所有的债还清。
标签:
德育论文
诚信老爹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两块钱一瓶,二十小学生闹市卖空气
下一篇:
语文教学是一座桥(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