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722  
标签:教师随笔
被过滤了的声音
理钊() 

    1927年2 月28日,鲁迅先生在香港青年会做过一次演讲——《无声的中国》。鲁迅以为那时的

中国是没有声音的,原因是“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大家知道是要用文章的,然而拿文章来达意,

现在一般的中国人还做不到。……虽然能说话,而只有几个人听到,远处的人们便不知道,结果也

等于无声。”有几个能写文章的,所写的“大多数的人们却不懂得,结果也等于声。”因此,当时

先生寄语青年们“大胆地说话,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倘将发表文章也算是一种声音的表

达,那有一种情况鲁迅当时似乎还没有想到,那就是对声音的过滤,你的声音自然是发了出来,可

已是经过过滤的声音,不是原声了。这过滤就是对文章的删削。

    要发出自己的声音,鲁迅一生便实践着这样的诺言。然而,他也常常遇到了声音的过滤器——

删削文章的刀斧手,而且还是删削的重点对象之一。比如先生的这一篇演讲便遭到了整篇的删削—

—不准在报刊上发表,差一点真的成了无声的演讲。

    删削文章大兴于清朝。读中学时,讲到清朝的文化成就,便有那时篡修了《四库全书》,说那

是清朝一个很大的文化建设。现在才知道,那个很大的“文化项目”其实是经过大规模削删和篡改

过的“文化”,其时不仅削删,而且将一些古书销毁,“清人篡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名义

上是进行文化建设,其实不过是在搞文化统治,“清本正源”,给书籍洗澡,是一种心底虚弱,极

不自信的表现。清人篡修古书的结果是使现在的人们不得不对《四库全书》进行补正,且又成为一

门学问。

    民国之初,删削文章的事不多见了。然而,待国民党独掌政权,实行一党专政之后,这削删文

章的一手又被其从前清那里拣了回来。鲁迅曾说对文章进行审查起于日本,但从篡修古书看,也是

我们古已有之的。刀斧手的削删与报馆编辑的剪辑不同。编辑是修去文章的繁枝杂蔓,使文章变得

更加精干。刀斫手则是不顾文章是否通顺,只管照着筋骨砍去,以至发出来的文字使读者不知道作

者在说些什么,当然这也正是削删的目的。现在以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例,不妨看一看那时的“图书

审查委员们”给删去了什么?

    鲁迅遭遇刀斫最多的是收在《且介亭杂文》一集二集中的文章。两集中共收文86篇,根据先生

每集后记中的提示,曾经全文被删的(即不准刊出)有3 篇。一集中先生特意标出被删过的有6 篇,

二集中遭此厄运的怕亦不下此数,由此可见那时文字篱笆之紧。

    从先生标出的文字看,被删削的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批评、讽刺了时政及要人。比如《门外

谈文》被削去的“为了自己太平,宁可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文盲。那倘使口头宣传呢,就应该使中

国有百之八十的聋子了。”这种折帮兜底的文字自是该删的。又如《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

中“改为一味地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正触了那时要人求神拜佛的雅兴。当然,这一类最多。

二是正如鲁迅所言是开罪了“第三种人”的。这一点似乎也可理解,那些刀斧手们除了要替主子嗅

出异声之外,也难免于中夹带一点个人成见式的私货。第三,也是我起头最不理解的删削,觉得他

们确是删得有些没来由。比如《病后杂谈之余》一文。此文第二部分被删去了如下几句文字:“文

字狱的血迹已经消失,”有使人看了真面目之嫌,该删。“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只有

‘功德’了,”似乎是讽刺的反语,也有点刺耳。“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这更是要

删去的,因这似乎正说着现在。但下面这话删得便有些不明白了,“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

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难道中国的作者里面很有些骨气的人也是碍语?难道中国的作

者里面就不该有些有骨气的人?如此一想,那疑窦倒也豁然而开了,倘中国没有了有骨气的作者,

抛一个官职,扔一块银元,送一顶帽子他们就乐哈哈地去写“颂屁”的文章,那里还用得着审查委

员们熬眼蹶屁股地看稿子呢?文人们不写不说那些“抹灰”的话,世上又那里有灰,天下不也就永

远太平了吗?

    但可惜得很,尽管那时的文网很密,文面上也确是显得太平了,没有异声,耳根倒也清净了不

少。可事实里却是世道终于一天天乱下去,终于将那挂了“民国”招牌的朝代撑破了,全新的中国

从中站立起来。而这,也许是当

标签:教师随笔 被过滤了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锦上花
下一篇:人应该有所敬畏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