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3842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到民间采风去》(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湖北省黄梅县白湖中学徐少华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家乡,感受家乡,从而热爱家乡。

2.让学生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

【活动过程】

一、读一读家乡文章

我的故乡—太白湖

“太白湖水波连波,太白野鸭舞婆娑,太白湖景美如画,太白渔歌飞心窝”……一望无际的湖水,碧波荡漾;湖畔的红瓦白墙。倒影水中;随风而动的水荻,像一幅幅水墨山水画,把湖的四周打扮得丽质天成。

    太白湖跟诗仙李白有关,这湖也因李白而得名。相传唐天宝年间,如今太白湖的位置上有一条许家街。那年夏天,诗仙李白夜宿黄梅蔡山江心寺,见蔡山独立江中,一寺高耸入云,不由诗兴大发。令人拿酒来,准备饮酒赋诗。话刚出口,便意识到江心寺乃佛教寺庙,不敢违规。第二天一早,李白使让船主以最快的速度顺风顺水向黄梅县城划去。十几里后,便到了许家街。李白在街东头的一家酒店里,一口气喝了八大碗之后,醉眼朦胧中在酒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诗篇《夜宿江心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语声,恐惊天上人。从此后“许家街”就被人称做“太白街”了。若干年后,由于地陷,太白街沉下去了,变成了现今风景如画的太白湖。清人石灿《太白湖晚渡》有诗为证:“波光如镜接遥天,极目平湖万顷连。断续渔歌随岸转,清闲鸥鸟聚沙园。淡烟斜抹舒城柳,夕照频催濯港船。更有隔山山色好,几回搔首水云天。”

    从车水马龙的都市抽身出来,一进入湖区,那满湖碧波透露出的幽韵,那临水民居间的娴雅风情,蓦然使我浮躁的心灵沉静下来,仿佛进入一个悠远的梦境。

如果说江南的许多湖泊虽山美水美,但却因商业化而沾染了大都市的喧嚣,那么鄂东的太白湖绝对是清心寡欲者的最好去处。与其它湖泊不同,太白湖氤氲的水气里保持着它宁静的面容。最理想的方式是找个农家歇脚,然后不管不顾地住上个十天半个月,迎着清凉的风,听船上大嫂悠远辽阔的歌声,尽情享受太白湖淳淳的古韵和水乡的清凉,让长久积累的疲惫和烦恼一扫而空!

独特的自然风貌,迷人的湖光山色,纯朴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资源,还有神奇的美丽传说。黄梅著名十景之一——“太白渔歌”,就是太白湖的缩影。明朝万历十一年(公元1604年)广济县志就记载有“渔舟千艇,朝暮歌声不绝”的“太白渔歌”咏赞。

在黄梅湖区,长江流域第一龙卵石摆塑龙在焦墩出土;有唐代长吉县城、晋代柘林寺、源于禅宗五祖弘忍的离母墩会母寺等遗址在境内可考。书沉寨孤山立于湖中,好似一部打开的巨书;清代诗人王士禛游览太白湖后写下了著名诗篇《太白湖》;浔阳东北白湖滨,雪汊纵横晓问津;何处云中庐岳影,满堤衰柳送行人。

在武穴湖区,水府庙、郑公塔等古迹沿湖而建,体现了先人对太白湖的重爱。郑公塔座落在华阳水道太白湖滨,渐成为南来北往的点点帆船的灯塔标识。沧海桑田,点点白帆早已停留在历史档案,作为古时的灯塔,郑公塔却依然风韵犹存。这是一座后晋年代的七级八角古塔,外墙正壁嵌有古朴花纹图案,塔顶耸立着宝葫芦状的三级金属塔尖。古朴大方,山峦拥后,湖水绕前,湖光山色,情趣盎然。八角垂挂着金链,每角悬有紫铜吊铃,遇有微风拂过,发出清脆悦耳的风铃声,倘若一人静坐这寂静安谧的旷野中,静听风铃,仿佛天籁之音。文人骚客泛舟太白湖上,眺望绰约风姿中郑公塔留下了“一塔犹今古,孤危耐雨风。湖山环锁外,烟月影笼中”的绝妙诗句。

太白湖总面积44250亩,其中黄梅县境湖面20160亩,武穴市境湖面24090亩,最大水深4米,平时水深2.7米。现有养殖面积2万亩,是黄冈境内最大的渔业养殖基地之一,也是湖北省重要水产养殖基地之一。太白湖生物资源丰富,现有浮游植物7门23科38属,生物量以隐藻占绝对优势,达到70%以上;浮游动物达到31种,生物量以轮虫最多,达到50%以上;底栖动物有四门18科25属,以软体动物种类最多,生物量占99%。太白湖水产渔类多达40余种,主要品种为鳙鱼、鲢、鲤、青、草、武昌鱼、鳜鱼、黄颡鱼、翘嘴红鲌、青虾等。太白湖翘嘴红鲌良种场、黄梅青虾原种场的建成,填补了黄冈长期无省级水产良种场的空白,改变了全市水产名特优苗种生产格局。

湖宽草茂,水质活爽的太白湖是青虾和银鱼生长的“天府之国”。黄梅青虾个头大、生长快、肉嫩味美,生熟食皆可,成为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的水产品。黄梅青虾原种场每年能提供抱卵虾2万公斤,二茬自繁虾苗1.8亿尾,发展青虾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太白湖银鱼也是蜚声海外。1872年出版的《广济县志•物志》目中载有:“银鱼出太白、马口诸湖,细白者为银丝,味最鲜美。”现在马口已绝迹,太白湖年产银鱼五万多斤。每当捕捞季节,千船竞发打鱼,万米大网捕捞,欢快渔歌此起彼伏,拉网小调响彻云霄;游艇游弋于平静的湖面上,帆船穿梭于弥漫的水雾中,到处人欢鱼跃,一派丰收景象。

太白湖的湖滩面积广阔。湖边是大片的草地,一年起码有八个月绿草青青,是绝好的天然牧场。除了大片草地,湖滩面积更大的还是沙滩。因此,当牛在草地上吃草的时候,沙滩便是牧童的乐园了。沙滩上进行摔交比赛是孩童们常见的娱乐项目之一,谁要是摔赢了谁就可以获得用青草扎成的花环,往头上一带,那种胜利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太白湖的水不仅洁净,而且清澈见底,划着小船在湖中漂游,既可享受湖水轻摇的乐趣,又可尽兴欣赏“鱼翔浅底”的水下景观。口渴了,还可以跳下小船,钻进水底,美美的喝上几口湖水。

太白湖可终年横舟摇橹,至今还有木船载人送物。你若有耐心和胆子,可像当地人一样扯开嗓子高喊:“船家,撑船过来”不一会儿,湖中就有木船出现,一桨一桨地划过来,小船晃悠晃悠,仿佛一不小心湖水就要漫进来。船夫带着乡音给我们叙述故事,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的历史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我们看到了湖区的水利工程、经济结构、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变化。

太白湖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湖四周山峦起伏,竹木葱茏,茶园青青。广袤的湖面烟波浩淼,碧绿的湖水宛如翡翠,粼粼波光似无数颗闪烁的珍珠。湖边山峦,大小高低相映成趣;湖岸迂回曲折,港湾深深。放舟太白湖,时而急进,时而漫游;时而山重水复,时而豁然开朗;时而绕湖而行,时而点缀其中。情趣无穷,令人神往。每当淫雨霏霏,但见湖面细雨蒙蒙,群山若隐若现,雨幕像轻纱一般笼罩湖上,推出一个个烟雨朦胧的优美画面,就像一幅幅诗意很浓的泼墨丹青。


展开全文阅读
走在太白湖的堤上。湖堤上排排杨柳,晚风吹拂,树枝飘摇,送来阵阵凉风,沁人心脾。湖面上,波涛涌动,阵阵波涛向湖堤石坡冲来,发出“哗、哗”的撞击声,溅起水花,堤边就象下着蒙蒙细雨,周身感到凉爽轻快。远处黄梅城区座座高楼五颜六色的灯光闪烁,湖区周围村庄连成一体,灯光倒映湖里,就像一座水底天堂,同事说这是“水里龙宫”,仔细观看,妙趣无穷。

太白湖是一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抒情诗。一个山环就是一个水面,一个水面即有一个山村,一个山村即为一幅景色。特别是村边湖水倒映出两侧粉墙红瓦的民居和浣衣女美丽的身影,构成一幅“江南水乡”的天然画卷。无论是民居、村落都非常注意人和天、地、山、水的环境关系,或枕山面水,或临湖而居,山山水水都是“家”,村村是画,步步是景。

我喜欢在湖滨黄泥小路上穿行,想象那些沿湖土屋里曾发生的种种故事……让思绪在江南烟雨中追寻桃源古韵遗风,静静享受都市里享受不到的清凉和幽静,禁不住吟咏起一位黄梅诗人的《太白渔歌》:

风吹湖水荡,鹤舞白云飞。

叶茂连天碧,莲红映日辉。

露寒芦荻瘦,浪急鳜鱼肥。

夕照歌声起,渔舟满载归。

二、谈谈家乡风貌

太白湖十景

“梦中江南美,画里水乡行。”太白湖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朝看碧波涌日,暮闻渔火繁星。黄梅古十景,享有其二。这里“四时皆佳景,佳景各不同。”能让你感受到水的灵动,品味到山的俊秀。如果您有幸来到这里,可尽情探寻历史的足迹,倾听时代的回音,接受文化的浸润,回归自然的怀抱。让思绪在江南烟雨中,追寻桃源古韵遗风;让灵魂在水天诗画里,静静享受无限风光的秀美。

      1. 太白渔歌   黄梅古十景之一,黄梅戏的起源。自古就有“渔舟千艇,朝暮歌声不绝”,“歌声辽绕水中央”的写照。湖区渔民小调传唱千年,演绎成著名黄梅戏流传至今。

      2. 濯港晚渡   黄梅古十景之一,源自清代诗人石灿诗篇:《太白湖晚渡》。夕阳西照,波光如镜,平湖万顷,水色一天,天地间呈现出一幅恬静安详的画卷。

      3. 匡庐倒影   清代诗人王士禛游览太白湖,写下了著名诗篇《太白湖》:“浔阳东北白湖滨,雪汊纵横晓问津;何处云中庐岳影,满堤衰柳送行人。”隔江相望的庐山倒映在太白湖中,水面匡庐浮影令人叹为观止。

      4. 书沉湖畔   舒城寨原名“书沉寨”。山形如一部具大的书,屹立在太白湖畔。舒城寨源自于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传说太白街许嫂撂下龙王给她的神旗,包裹着《诗经》平放在水面上,变成了一座书状孤山屹立,从而搭救了被洪水围困的乡亲。

     5. 水府佛光   水府寺始建于东晋末年,原址在太白湖西庙儿咀,重建在龟山上,前后两栋万字垛大佛殿。古时太白湖襟连长江,上通江汉,下通江浙,是水上交通的繁华要津,来往船只借助天灯辨识方位,故焚香朝拜者络绎不绝,盛满东南。

     6. 龟山渔火   “夜幕苍穹挂万灯,湖岸渔火若繁星。”华阳水道龟山脚下,渔舟商船夜泊于此,繁星点点,渔火荧荧,恰似水上仙境。

    7. 蛤蟆喝浪   湖边突兀一高坡,地形如蛙,头朝湖心。长年吞吐涌流浊浪,保佑一方平安。

    8. 游螺浮墩   湖湾一墩,状如青螺,垒壳成礁,浮晃若游。现存游螺墩遗址:在太白湖北滨游螺墩上,高出湖面1.5米,呈不规则圆形地,遗址面积约105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5米,采集标本有新石器、商、西周三个时代遗物。

    9. 鸭蛋洲头   水落洲出,状似鸭蛋。雁骛成群,栖息洲头。远闻闹声啾啾,近观翩翩起舞。每当人们驻足于此,时常乐而忘返。

    10. 鸥鸟聚沙   此景缘于清代诗人石灿诗句:“断续渔歌随岸转,清闲鸥鸟聚沙园。” 太白湖湿地是侯鸟迁徒必经之地,位于洪家咀的一大片沙滩,是水禽水鸟的乐园。特别是到了冬季,成千上万的鸥鹭野鸭集聚于此,盛为壮观。

        太白湖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太白湖周边名胜古迹,枚不胜数。东有安徽黄山、九华山;南有江西庐山,石钟山;西有黄州“东坡赤壁”;北有国家森林公园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和薄刀峰景区。在黄梅,有我国著名佛教胜地四祖寺、五祖寺,蔡山的中华古晋梅“二度梅”等等。在武穴,有宗教活动和旅游观光胜地横岗山,唐朝兴建的古代高等学府沧浪书院,“东方比萨斜塔”郑公塔等等。这些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与太白湖文化遗存,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当你来到太白湖,泛舟湖上,看湖光山色,赏诗情画意,岂不更乐乎!

三、讲一讲家乡故事

太白街的来历 

             许家街--太白街--太白湖

    周濯街  杜 鹃

唐朝天宝年间,在如今太白湖的位置上有一条许家街。那年夏天,诗仙李白(公元701-762年)夜宿于黄梅蔡山顶上的江心寺时,见蔡山独立江中,一寺高耸入云,不由得诗兴大发。“拿酒来!”是诗仙更是酒仙的李太白,每次作诗前都要喝酒,酒喝得越多,诗作得越好。如果喝醉了,诗反而写得更好。这一次却不行,“拿酒来!”刚出口,便意识到江心寺是佛教寺庙。喝酒岂不违犯“随喜规则?”李白在床上折腾了一夜。不知是腹内酒虫燥动,还是成熟的诗句意欲冲出思想的“樊篱”。

第二天一早,李白便让船老板以最快的速度顺风顺水地向黄梅县城方向划去,十几里后,便到了许家街。李白在街东头那家酒店里,一口气喝下八碗酒之后,醉眼朦胧地在酒店墙壁上写下了著名诗篇《夜宿江心寺》:“危楼高百尺,可以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短短四句,却被后人赞为千古绝唱--名人效应不可忽视,诗仙李太白醉酒题诗后不久,许家街就被人称做“太白街”了。

题完《夜宿江心寺》,李白一摇三晃地往前走,先去参拜四祖寺,再去五祖寺,眼看太阳快下山了,仍然坚持要到安徽去看三祖寺。五祖寺方丈极力劝阻,酒气薰天的李白硬是要走。不料刚出黄梅地界,太阳便下山下,人生地不熟的李白只得在松树林里露宿了一夜。如今的安徽省宿松县,即因李白夜宿松林而得名。前后仅两天时间,湖北、安徽两省便有一街,一县因李白醉酒题诗、露宿松林而得名。

可是,谁也没想到,“宿松县”至今尚存,“太白街”却因李白的那首诗而变成了太白湖,这实在是地名史上的一段神话、仙话。

四、写一写家乡美景

1、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导游词。(100字左右)

2、请以“游太白湖”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写作指导

写作训练点:游记写作

游记,是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游记题材广泛,凡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游记的写法灵活,在叙事记人、写景状物过程中,可以抒发情感,夹杂议论。一篇生动的游记,不仅能引导读者跟作者一起饱览美丽的景物,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


展开余文
游记写作要点如下:

1.要交代清楚游踪。

游览一个风景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其路线也可能忽东忽西,来回交叉,重叠反复。但在记叙时,一定要有一个清楚明晰的顺序,让别人明了你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

2.要突出景物的鲜明特征。

不同的风景区,其风景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秀等。在描写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写出区别、写出神韵,使人能产生神往之情。

3.适当交代有关风景的知识。

游记还应适当对所游之地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简要介绍,使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神往。

4.写出“观感”,融情于景。

游记作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的描绘,让人了解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姿,进而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神往和赞叹之情。写作时,要突出作者对景观的独特感受,融情于景,使外在的自然风光与作者内心的特殊感受水乳交融,从而更强烈地打动读者。

精彩构思示例:

1、记游名胜    移步换景,记述游览经过,表达游览感受。

这里的自然风光十分秀美,所有景点都缺少气势,但却秀气得可爱。比如山下的“灵龙泉”吧,其实只是一股涓涓细流,但设计者在泉边加上一只“龙头”,让泉水从龙嘴之中“吐”出,就颇有一番趣味了。再如山腰的“毛竹园”,其实只是在满山杂木间点缀了一片南国常见的毛竹而已,但与周围的树木那么相互映衬一下,就可见它的独特风味了。一路上移步换景,每处似乎都有让人忍不住拿出相机取景留念的所在,虽小巧但又不失雅趣,实在是不可多得。

2、介绍名胜    介绍家乡特有的美好景象和丰富物产。

家乡河多,自然桥也多。那雄伟壮观的四望关大桥,如同一条钢铁巨龙横卧涌斯江,连接东西两岸,使天堑变通途。家乡盛产柑橘。十月,秋高气爽,柑橘成熟,挂满枝头,像玛瑙、似圆球,满山遍野一片金黄。摘下一颗,看一看,乐了;闻一闻,醉了。剥开皮,放一瓣在嘴里,轻轻一咬,红色的汁水会染红舌头,味道甜得可口,酸得适度,那种舒服的感觉从嘴角到心里,使人越吃越爱吃。

3、细摩风景    选取代表景点,展现民俗风情。

我们选了一个傍晚,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夫子庙。从“状元楼”入口,我们走在了夫子庙的一条古香古色的商业街上,窄窄的马路两旁是一家紧挨一家、各具特色的商店。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每家商店的屋檐下,亮起了一盏盏大红的灯笼,金黄色的霓虹灯勾画出每座仿古建筑的轮廓,给夫子庙增添了节日气氛。

五、链接中考

1、某初中准备就“节日文化”为话题,组织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

(1)组织者给你的任务是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鲜活标语,你提笔欣然写道:

                                                                             

(2)活动有一个调查的环节,你的调查专题是:                                   

(3)活动中因喜欢什么节日文化发生了矛盾,于是展开了一场辩论:

喜欢西洋节日文化,理由:                                                 

喜欢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理由:                                             

2、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个性,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请以“民俗与文化”为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1)探究中国“龙”。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龙,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辞海》)

材料二:在上古的诗歌集《诗经》中,就已有关于龙的描述:“龙旗十乘”、“龙旗阳阳”,展示了在盛大的祭祠活动中,绘有龙纹的旗帜迎风猎猎的神圣庄严场面。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龙也是个重要角色。较早的有《搜神记》、《续玄怪录》、《宣室志》等,最精彩的,是李朝威所著的《柳毅传书》。

材料三: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描绘着龙,雕刻着龙,简直是“龙的世界”;人们生活中以龙为图案的服饰、器物、玩具随处可见,甚至谈话之间也离不开龙,如“龙凤呈祥”、“藏龙卧虎”,等等;以龙为名的民俗比比皆是,如龙舟、龙灯、龙笛,等等;以龙为名的建筑、地名不胜枚举,如龙门、龙壁、龙亭,等等。”

材料四:龙有着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传人”这个称谓,将每一个炎黄子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你对“龙”的认识。(至少三点)

                                                                             

                                                                             

②相关链接:最近有关媒体报道,有专家正在重新建构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品牌,龙可能不再是中国形象标志,原因是“龙”在西方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会让外国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片面、武断的联想。

互联网上展开了“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中国的形象标志——龙”的调查和讨论。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2)积累“民俗”诗。请写出含有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句。

①                                                                          

②                                                                          

(3)讲述“民俗”故事。请转述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含有民俗的一个故事。(30字左右)











七、作文

























展开余文

































































 

徐少华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到民间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记叙文中如何描写人物(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下一篇:台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