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1972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知识 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

一、命题趋势

从近几年来的中考命题来看,记叙文阅读所选的文章大体可分文以下三类:

(一)叙述性的散文

叙事性的散文是中考长选的文章样式。这里说的叙事性的散文是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咏物抒怀为内容的一种文体。包括新闻类的作品、文学作品等;选文内容多以反映父母之爱、师生之情、同学友谊为主。

中考考点:

1、对记叙要素、详略、顺序的分析理解。

2、对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

3、对文章层次结构的分析。

4、对文章表达方式的辨别、比较分析。

5、对特殊词句含义的理解。

6、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揣摩,题型对以主观表述为主。

(二)抒情性的散文

浏览2008——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其中“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几乎都有对“抒情性散文阅读”的考查。

中考考点:

1、结合语境,联系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

2、理解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

3、体会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句子的妙处。

4、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概括。如:概括文章所赞美对象的品质、特点,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赞美对象的,等等。

5、理清文章思路。抒情散文往往有一条线索,可能是以“事”或“物”为线索,也可能是以“感情”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线索,就会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6、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如何认识文章的主题;对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态度的理解。试题中常以问“为什么”的形式出现,等等。

7、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抒情散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往往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当然,有的文章中,作者的感情在不断地变化,要注意体会。

8、有的抒情散文,景物描写是很重要的内容,要求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

9、从内容、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来赏析文章。

10、谈谈从中得到的感悟或启示。

(三)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中考文学作品的阅读几乎在每套中考试卷中均有体现,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散文,其次是小说。主题大多反映人性美、人情美,赋分最多在15分左右。

中考考点:

1、梳理故事情节。

2、概括相关的段落大意。

3、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理解。

4、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5、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6、品味小说个性化的语言。

7、对小说的艺术技巧,如构思、结构的布局,情节的设置加以评价。

8、对小说的主题的理解。

9、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

二、知识清单

清单一     记 叙 文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并有适当抒情、议论)以写人、写事、状物、绘景、咏怀为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六要素”

“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材料,使文章更有条理性。

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片段提前,然后再用顺叙的方法来叙写。

插叙:是根据事物发展的需要,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情节,而插入与之有关的情节或片段的叙写,然后再继续原来事件的叙述。插叙可使读者对整个事件的原委有更全面的了解。

四、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是纲。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意、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

线索的类型:

1、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羚羊木雕》;

2、以人物为线索,如《背影》(以人物的某一特征——“背影”为线索);

3、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如《故乡》;

4、以时间为线索,如《登上地球之巅》;

5、以地点变化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

五、记叙文的人称

记叙文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还会使用第二人称。

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三人称: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地叙述。

第二人称:如同与读者促膝交谈,亲切自然,抒情性强。

六、记叙文的结构

阅读记叙文,从结构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一)结构

结构是指记叙文的具体内容的构成,即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排列组合。它包括开头和结尾、过渡连贯和照应、段落与层次这些“零部件”,其中段落层次最重要。

1、“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对语气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的过渡是通过一个句子来完成的,有的则是通过一个表并列、递进、选择、总分等关系的词语完成的,对于这些词语,遇到时要用心揣摩,弄清它的作用。

2、“连贯”是指一段文字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必须有紧密的联系,前后呼应,上下衔接,使语意贯通,形成有机的整体。

3、“照应”的特点是“前伏后应”,它的形式有三种:一种是文题照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种是文章的首尾照应,如《背影》、《台阶》;还有一种是文中的前后照应,如《我的叔叔于勒》。

(二)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1、按时间先后划分或空间的变化划分。如《藤野先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文中的时间、地点的语言标志,就可以作为划分文章结构的主要依据。

2、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划分,如《背影》。


展开全文阅读
3、从选材角度的变化划分,如《信客》。

4、按人物、场景的变化划分,如《云南的歌会》。

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七、记叙文结尾常起的作用

1、照应标题;

2、照应开头;

3、卒张显志,即结尾点明中心或暗示中心;

4、深化中心;

5、含蓄委婉,发人深省。

6、异峰突起,再显波澜。

八、记叙文表达方式以及表现手法

1、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

(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是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它能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描写从另一个角度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反映作品主题,而侧面描写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来写主人公,起衬托、烘托作用。

议论和抒情:它们是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提炼出来的,是对记叙材料意蕴的概括和情感的升华,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倾向,透漏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卒张显志、以小见大、正反对比、象征、衬托、先抑后扬、联想和想象等。

九、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与解题思路技巧

(一)方法指导

1、仔细通读全文,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主要从“六要素”入手)

2、阅读记叙文要能体味作者字里行间所持有的对生活、对人生、对世事的认识和情感,从而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3、要找出关键性的语句,体味和推敲这些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样有助于对中心主旨的把握。

4、在理清线索脉络、理解内容主旨、品味关键语句、赏析情景和形象的基础上,还要 、体会作者的态度或观点。

(二)解题思路技巧

1、怎样分析人物性格?

 答题技巧:

(1)分析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2)分析人物肖像、语言、行动以及心理等描写。

  (3)抓住关键性词语。

  (4)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如对比手法,就是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如《故乡》中主要人物的性格。

2、怎样理解文中某些词语的含义?

答题技巧:(1)了解词语的本义;

         (2)分析语言环境;

           A 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

           B 寻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

同时还要注意词语在文中出现的地方和文章相关的提示性词语,如“这就是”、“因此”、“所以”等。

3、怎样体味和推敲文中某些句子的含意?

“句子的含意”一般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答题技巧:

(1)抓主干的同时,注意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2)抓住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副词来理解整句的含意。

(3)根据句子运用 修辞方法的特征、功能,分析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4)根据语境揣摩句子含意。

(5)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

(6)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

(7)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8)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主要指在文中起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4 、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也可使说理更透彻。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引起联想和想象,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排比:使句子整齐,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偶:句子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对比: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候能够加强节奏感。

  借代: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鲜明。

 设问: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使事情更具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的发展。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5)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6)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使事情更具真实性。

清单二      散   文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体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表达出来。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行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阅读散文时,要透过“行”抓住“神”,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人物是全篇的中心;有的侧重写一定的风物、物景,在此,作者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这类散文是对具体“物”进行描述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意义,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这类散文有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议论散文: 为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时,往往借助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述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对于这类散文要注意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悟情,认真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

三、散文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


展开余文
 1、写景类 ———— 借景抒情、移情于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怀古类 ———— 即事抒情、借景抒情。

 3、咏物类 ———— 托物言志。

 4、咏史类 ———— 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5、送别类 ———— 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6、边塞类 ————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有时也用象征、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先抑后扬、铺垫烘托、以小见大、层层深入、首尾照应、拟人、卒张显志等手法。

四、散文中表达方式的作用

描写:分为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重点考查描写的作用。散文的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查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主要的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议论: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主题或者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抒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

五、考点解题的思路技巧

 1、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

 考题的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者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时,要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把握散文的线索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材料选择的依据。

  答题方法:

(1)思考散文的题目。有时题目本身就是线索。

  (2)速度全文判断。可在文中画出文章叙述最多的人、事、物,这些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赏析散文的语言

 (1)考查词语的含义 

考查形式: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答题思路:

(1)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回答词语的含义;

    (2)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意来判断。

 (2)赏析句子

    考查的形式:

(1)请从文中摘录一个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摘录一句让你说出含义。

  (4)这句话写的好,好在哪里?

 答题思路:

(1)确定答题的角度。可以从句子的形式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子的深层含义、词语的特点等角度选择一个进行赏析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

  (2)联系散文的内容。

  (3)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分析在表达中心或抒发作者感情上的作用。

(3)词语的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3)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4、发展性试题

 (1)仿写

  考查形式: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学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

(1)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要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

  (2)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

  (3)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

(2)谈感受

  考查形式:(1)对描写对象;

           (2)对人物感情;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答题要点:(1)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要有明确的观点和态度。

          (3)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此外,还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来回答。

(3)续写

  写出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学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学生答题的思路,答案往往在原文里。

 

曹占

标签: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中考现代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垓下之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
下一篇:《夏》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